APP下载

记者如何用新媒体思维做好新闻产品

2022-11-16□银

记者摇篮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银 璐

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新闻产品的制作对记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并不高。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影响,新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渠道迅速抢占媒体市场,因此该背景下记者想要做好新闻产品必须具备并且利用新媒体思维。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1.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平台众多。传统媒体主要分为电视、广播、报纸三大平台。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平台发生了极大变化,更为丰富多样。以文字、图片为主要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包括贴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文字和图片两种新闻载体经常搭配使用,图片可以增强新闻产品文字的说服力。以视频为主要类型的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抖音、快手、微视、B站、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各类平台多元化发展。

2.网络化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新媒体平台都是基于网络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在3G网络未普及时,2G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较慢,新媒体平台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根本无法快速发展,该时期新闻主要载体为文字和图片,贴吧在该时期的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甚至可以与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平台相媲美。而3G网络普及之后,视频播放较为流畅,视频类新媒体平台基于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逐渐兴起。4G网络普及后,各类短视频新媒体平台迅速爆火,目前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产品传播力和影响力甚至高于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平台。

3.互动化

新媒体平台中,新闻记者可以直接在新闻下方与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是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统媒体平台无法做到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新媒体平台都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文字、图片类新媒体平台,受众可以直接对新闻内容或者新闻图片进行评论,很多年轻网民经常使用表情包对新闻进行评论,而且评论区中受众可以深入交流观点和见解,极大地增强了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此外,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下载新闻产品或者截图,然后分享给他人,新闻产品可以在其他平台继续传播。

4.便捷化

新媒体平台中,记者可以随时上传新闻产品,只要新闻产品的内容符合新媒体平台的发布规则。新媒体新闻产品发布速度比传统媒体平台快很多,记者在上传新闻时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媒体平台的便捷化特点。比如,很多新媒体平台具备简单的视频剪辑、图片打码等功能,有利于记者更加快速地在手机端完成新闻产品制作。

二、新媒体思维对记者的重要性

1.新媒体思维

①解读思维。解读思维是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应具备的思维。人民群众对各种类型新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不同,有些人觉得读不懂时政新闻,这就需要记者具有解读思维,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新闻内容。

②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新媒体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的区别之一。新媒体时代下,记者需要与人民群众直接交流互动,新媒体用户会直接表达对新闻产品的喜爱或不满。因此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必须具有用户思维,必须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什么样的新闻产品是最有价值的。记者可以经常关注用户对新闻的评论,从评论中了解用户的想法,制作出更契合用户需求的有价值的新闻产品。

③数据思维。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只能了解到新闻传播效果的大致情况,比如电视记者从收视率数字可以大致了解该新闻产品是否对公众产生了吸引力,但是记者无法从收视率中了解该新闻产品具体存在哪些缺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数据已经成为媒体平台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料,数据分析也更科学,记者可以从新闻产品的点击量、播放量、评论量等数据中分析该新闻产品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持续优化新闻产品。

2.具备新媒体思维的重要性

如果记者具备解读思维、用户思维、数据思维,则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媒介以及新媒体技术提高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扩大新闻产品的覆盖面。因此新媒体思维对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三、记者在利用新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时存在的问题

1.思维落后

记者在新媒体平台制作新闻产品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则无法发挥出新媒体平台的优点。记者在新媒体时代下沿用传统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属于换汤不换药,其制作的新闻产品本质上不具备新媒体特性。新媒体时代下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信息化设备迭代更新的速度更快,导致部分年龄较大的记者对信息化设备使用不够熟练,久而久之其对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容易产生抗拒心理,最终必然会导致新闻生产思维的落后。如果记者不能运用新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则无法发挥出新媒体互动化、便捷化的特点,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敏感度不足

记者会有选择地在不同平台发布不同新闻产品。同样是发表在抖音短视频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有的就获得很高关注,有的点击量和播放量很少,其根本原因是新闻质量不过关,无法吸引广大受众。新闻产品的质量高低与记者新闻敏感度有直接关联,新媒体时代下记者可选的新闻素材类型多种多样,导致部分记者乱了手脚,无法从海量素材中快速挑选出关注度较高的新闻。我国人口超过14亿,网民数量近10亿,其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用户日活跃数量可达数亿,可见新媒体平台用户群体庞大且用户黏性强。如果记者能很好地运用新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提高自身新闻敏感度,最终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必然会得到提高。

3.新闻产品内容脱离实际

记者在新媒体平台中制作新闻产品时会面临内容方面的选择,有些新闻内容尽管真实、客观、准确,但是严重脱离群众生活,就不适于在新媒体平台传播。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生活的新闻产品很难引发大部分人的内心共鸣。如果记者不能基于新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受众类型和新闻产品类型不匹配,必然会导致新闻产品内容脱离实际。

4.新闻产品形式单一

记者在传统媒体时代习惯制作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的新闻产品,但是新媒体时代下视频形式的新闻产品对受众更具吸引力,形式单一是阻碍新闻产品传播力提高的原因之一。目前短视频形式是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新闻产品形式,记者应该学习如何利用视频剪辑工具完成新闻产品的制作,如果记者制作短视频新闻产品能力欠缺则很难完成新时代下的工作任务。图片和文字为主的新闻产品,直观性没有视频强,因此记者要更多地制作视频形式的新闻产品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

四、记者如何运用新媒体思维做好新闻产品

1.加强新媒体思维的运用

记者想要做好新闻产品必须具备新媒体解读思维、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比如,记者运用解读思维,确保人民群众可以从新闻产品中直观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政策的服务对象和落实措施;记者在用户思维指导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群众喜欢的新闻素材和内容;记者在数据思维指导下可以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反馈的新闻产品点击率等数据进行分析,便于及时改正和优化。记者只有充分将新媒体思维融入新闻产品制作中,才能让新闻产品具备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才能吸引更多人观看。比如:如果记者能够与全国各地的受众进行经常互动,必然会增加受众对自己的熟悉感、认同感、关注度。

2.提高记者的新闻嗅觉

记者在利用新媒体思维做新闻产品过程中必须提高自己的新闻嗅觉和政治觉悟,在发现新闻事件之后必须立即对该新闻的价值进行判断,分析该话题是否能够将公众的兴趣调动起来。

记者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做好新闻素材的筛选,防止新闻产品在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记者应该多制作一些充满正能量且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新闻报道,通过新闻报道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比如,2020年5月28日,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有些记者新闻嗅觉比较敏感,抓住这一新闻热点,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积极宣传普及民法典,吸引了大量民众点击观看。如今,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关注度比较高,很多律师经常对热点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宣讲。记者可以向此类人员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新闻嗅觉。

3.深入基层,将新闻与生活联系起来

记者应该从生活中捕捉具有一定热度的新闻素材,如食品安全、医疗、教育等话题都是百姓普遍关心的内容。最生动的实践在基层,最鲜活的新闻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新闻最原始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如果不深入新闻现场,不深入火热的生活,不拿到真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仅仅用拼凑的现成材料,或者根据真假难辨的“网传”信息进行报道,记者就只是传声筒。新闻的魂和根,就蕴藏在我们脚下这片最广袤、最深厚的土地之中。

4.丰富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

记者要多了解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分析不同新媒体平台各自的优势和服务的目标人群,然后针对平台特色和受众需求制作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内容,可将一份新闻素材制作成不同风格的新闻产品,从而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目前主流新媒体平台包括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记者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节奏,利用互联网优势传播新闻,有效利用各种新闻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具有多元化、便捷化的特点,其中多元化指的是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多,便捷化指的是新闻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操作方便简捷。因此,记者需在新媒体思维的引导下,掌握各个新闻传播渠道的应用方法,将各个传播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5.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媒体的报道,无不希望引起社会和读者关注,在确保准确恰当的前提下,可以追求眼球效益,但是不能止于此,还应有理性分析和深入思考,这既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并不是毫无感情的文字和图片组合。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作品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客观记录,应该贯穿人的良心与体温。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新闻价值取向中,以指导具体的新闻实践。

6.做好重大报道

比如,关于乡村振兴的报道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在这一重大报道中,如何在突出人文关怀的同时,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内涵,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找到与时代、与受众共鸣的契合点,是当前新闻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不同媒体要结合自身特点,作出创新尝试。可以从平民视角切入,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开设“新农村调查”专栏,记者选择村庄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络点,并在各自的点上与农民一起生活,寻找新闻素材,采写一系列生动报道。

7.搭建受众和媒体的交流互动平台

媒体要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就必须整合资源,突破区域传播障碍,建立全方位的传播体系以扩大受众范围。应将内容、服务、受众有机结合起来,从仅传播内容转变为提供内容+服务。利用QQ、微信等,建立受众、专家、记者、编辑的交流平台。在强化新闻质量的同时,搭建受众和媒体的交流互动平台,以提高其对媒体的黏性。通过持续的、跨平台的互动,打造立体、多元、体验感强的数字化媒体,凭借高质量的内容和人性化的体验吸引受众,从而给受众带来愉悦的互动阅读体验感。比如,一些媒体开发专属APP或者iPad移动阅读平台服务,更好地满足现代受众快餐式、跳跃式阅读需求。

8.利用好大数据技术

近年,“云传播”为媒体的优先数字化出版提供更多的便利。媒体记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受众阅读数据,根据受众的需求从数据中提取对策划、报道有用的信息,明确受众群的定位,摸索数字化媒体经营和发行新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跨界传播改变媒体格局、移动终端成为传播主流、技术革新重塑新闻业态、虚假信息挑战新闻伦理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媒体记者必须坚守内容优势、创新新闻产品、强化技术引领,当然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方式。记者可以通过加强新媒体思维的利用、提高自身新闻嗅觉、将新闻与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等方式将新媒体思维与新闻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渠道提高新闻产品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