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在猪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2-11-16石凤祥李欣雨吴美玲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耳病病毒性干扰素

石 林,石凤祥,李欣雨,吴美玲

1.饶河县畜牧服务中心,黑龙江双鸭山 155700;2.桦川县畜牧总站,黑龙江桦川 1543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总难避免各种疾病,特别是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如果遇到无有效疗法的病毒类疫病时,经常出现大批量死亡,而且具有一定规模和传染性,不仅场内其它健康猪群受到一定威胁,高死亡率也会使企业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这类病毒性疫病,通常采用提前预防、注射相应的疫苗进行防护,但保护率十分有限。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剂干扰素进入畜禽疫病防治领域,与普通的治疗药物相比,干扰素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备无残留和低污染的特点。所以,应充分发挥干扰素的优势,通过与治疗经验的有机结合,强化猪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1 干扰素的应用原理分析

1.1 干扰素具备控制病毒的作用

为了有效掌握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要点,应认真分析干扰素的特点和用途等信息。研究人员复制不同类病毒的干扰体,结合实际的应用目的重新组合细胞,最终会得到以抗病毒干扰体为主的蛋白链路。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而言,对应的抗干扰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依据感染性病毒的类型体现相应的功效。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从本质的角度出发,与普通的治疗药物相比,干扰素并不可以直接将病毒杀灭,实际原理为通过与组织细胞进行有机结合,完成抗病毒蛋白与非病毒受体的集合,通过利用复制靶向作用,消灭或者控制体内病毒。

1.2 干扰素的疗效分析

干扰素在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有显著的疗效。首先,干扰素可以发挥抗病毒的作用,抗病毒蛋白因子会在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实现在染色体中的繁殖,将信号传导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与基因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完成重新组合,最终形成具有抑制病毒作用的多肽链,从而有效破坏病毒的组织途径,为动物机体构建保护膜,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其次,干扰素可以提高疾病治疗过程中吞噬病毒的速度,有效强化动物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让免疫分子在组织中更加活跃,准确分辨出现的不良应激。

1.3 干扰素的实际适用范围

干扰素拥有相对广泛的使用范围,如猪蓝耳病的治疗,治疗猪流行性腹泻病等,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干扰素可以切断传染分子的细胞传递途径,有效干扰病菌的组织规律,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通过分析相关实践经验,如果加强干扰素与转移因子的有机结合,可以得到更加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1.4 干扰素不会导致药物残留

在猪肉安全问题中,药物残留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养殖场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部分兽用化学药物能够引发猪肉制品质量下降,甚至有致癌风险。与此同时,药物的长时间残留可使致病菌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在人们食用猪肉制品的过程中,容易引起人体肠道的菌群失衡。而利用高活性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可以有效避免药物残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具有较强的绿色环保性。

2 作用机理分析

干扰素是生物细胞中的多糖诱因分子,有着强大的性能。首先,通过干扰性基因分子的作用,多聚酶活性细胞可以有效抑制病毒,通过向病毒组织内层中进行渗透,加之诱生剂的作用,可以向信号肽的链路中转移核糖体,之后实现与干扰素中蛋白质的有机结合,得到游离状的特异性分子,从而减少机体内病毒的数量;其次,干扰素可以在动物机体中形成保护膜,通过有效的诱导作用,产生蛋白,在抵御防线的配合下成功释放干扰性性能,一旦干扰因子发现活性病毒细胞,会立即将淋巴分子吞噬掉,全面体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3 干扰素在几种常见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实际应用

3.1 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胃肠炎

生猪饲养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环境温度变化,并且在部分养殖场中缺少对圈舍卫生的重视,增加了生猪感染病毒性胃肠炎的风险。生猪病毒性胃肠炎主要感染毒株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形态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高致病率,主要侵害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与脱落。临床症状为采食量下降,患病猪出现严重的腹泻,不仅精神状态不佳,还不喜运动,呕吐与脱水导致病猪很快消瘦,共济失调。由于此种疾病具有传染性特点,为了避免在圈舍中出现扩散,需要养殖人员及时做好患病猪的隔离饲养工作,并配合专业治疗。如果是仔猪患病,死亡率可达80%~100%,大猪患病死亡率在1%~4%。可以采用注射干扰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用量为4 mL/头,通常在完成药物注射的30~36 h后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主要因为疫病受到干扰素的抑制,促进患病猪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状态。

3.2 干扰素治疗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

无论是猪圆环病毒病还是蓝耳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猪蓝耳病及圆环病毒病在怀孕母猪及仔猪群体中较为多发,如果在养殖场中出现大群体感染蓝耳病的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辨别。针对此种病症,主要采用早期治疗的方式,利用干扰素进行肌肉注射,合理的剂量为0.1 mL/kg,能够发挥抑制病毒或者减弱症状的作用。如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没有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加强与其他类型药剂的结合,例如与中药制剂联合使用,可以强化治疗效果。

3.3 干扰素治疗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主要由轮状病毒引发,此种疾病属于急性肠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高发病率,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呕吐、下痢及厌食等,在8周龄的断奶仔猪群体中较为多发,此种病毒具有相对广泛的流行范围,易参与其他腹泻性疾病的致病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春、冬两季发病率为最高,人类也可以感染,表现为腹泻和脱水。猪轮状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患病猪的粪便或者带毒母猪的乳汁,病毒对外界环境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在18~20 ℃的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最长可达7~9个月。针对此种疾病的治疗而言,可以利用干扰素,使用剂量为1~1.5 mL/10 kg,1次/d,疗程为3 d。

4 使用干扰素时的注意事项

4.1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干扰素抗病毒类疫病虽好,但使用后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呼吸道疫病、心肌炎、贫血和幼龄仔猪慎用或不用。具体表现:一是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乏力等,处置方法是大量饮水,帮助病猪降低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如持续高热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加以缓解;二是血常规异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有血红蛋白下降,见于大剂量使用后的病猪,停药1~2周后逐渐能恢复常态;三是轻度抑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外界刺激表现不明显等。对于出现以上不良反应的生猪,应集中进行观察,精心护理,停药后大多数病猪会逐渐转归。

4.2 干扰素需严格按照说明用药

利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时,不仅无残留和污染小,而且适用范围广泛。但是此类药物具备较强的活性,应保证在患病猪体内病毒未达到完全扩散标准之前进行使用,且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需工作人员认真分析药物使用说明,重视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关注解冻和稀释液的化学特性,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4.3 掌握干扰素的稀释及储存要点

在使用干扰素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提高对使用应用要点的重视,避免在使用干扰素的4 d内为患病猪接种疫苗。开展干扰素稀释工作的过程中,应利用灭菌注射盐水,避免使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增强干扰素与其他药物的混合治疗意识,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柴胡、黄芪多糖及板蓝根,提高协同作用的有效性。针对已经开启的干扰素而言,应保证一次性使用完毕,避免出现失效的情况,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浪费资源。干扰素有着较高的日常保存要求,应在2~8 ℃的环境中进行储存,且在干扰素解冻之后不能进行二次冷冻。

4.4 干扰素与其他药剂联合要点

虽然干扰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得到更加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通过分析长期的临床使用经验,通常情况下,在病毒病与细菌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干扰素的利用率较高,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杀菌、消炎、平衡电解质等辅助治疗方法。由于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用药类型,并且药物使用剂量较大,如果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足,会出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将水剂药品与干扰素混合,容易出现干扰素生物活性降低或者失活的情况,对实际药效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止出现以上问题,应避免在对化学药剂性质缺少了解的情况下与干扰素进行混合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5 结语

利用干扰素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时,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患病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同时认真分析干扰素的作用机理,结合患病猪的实际体重和周龄,做好干扰素的科学配比工作,同时保证剂量选择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耳病病毒性干扰素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治病毒性感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癌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