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T-proBNP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22-11-15邓素贞郭永军陈洁文毛旭娣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前体缺血性神经功能

邓素贞 郭永军 陈洁文 毛旭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现如今,每12秒钟就有1 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 秒钟就有1 人死于中风,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尤其以缺血性脑卒中为重。但临床尚缺乏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特异指标。近几年,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开展,生物学标记物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脑钠肽(BNP)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显示,脑钠肽在脑血管病的病变及演变过程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特别是心房颤动后出现脑栓塞患者[1]。且有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认知能力下降和认知功能恶化风险与NT-proBNP 浓度呈正相关[2]。然而BNP 虽然是有活性的产物,但是其半衰期短,受采集方式,放置时间等影响,限制了其使用。NTproBNP 为BNP 前体活化时产生的无活性片段,与BNP 浓度呈等比例关系,但在稳定性、敏感性和半衰期方面更优,是理想的预测标志物[3]。我们选择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大约15 分钟便可得到结果,为急诊医师快速进行判断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观察NT-proBNP 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程度及后果是否有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有良好相关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QPH-IRB-A0186),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9 年1 月至12 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并收住院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 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57 例和43例;年龄在45-93 岁之间,平均年龄(67.9±10.8)岁。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相关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2)均为发病48 小时内经急诊收入院,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经头颅MRI或CT 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4)均为第一次脑卒中发作。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卒中病史;(2)本次为出血性脑卒中;(3)心、肝、肺、肾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4)近期有严重感染;(5)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6)有恶性肿瘤病史;(7)贫血。根据是否在急性脑卒中后28 d 内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93 例,死亡组7 例。对病情严重程度,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分为四组,分别为轻度组、中度组、中重度组、重度组。

1.2 检测方法参加研究的病人在来就诊10 分钟内抽取取肘静脉血液样本3 mL,置于肝素钠抗凝管中,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 浓度。仪器:Roche cobas h232 心脏标志物检测仪。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由神经科专科医生在急诊科对患者进行NIHSS 评分,评分分级如下:21-42 分重度卒中,15-20 分中重度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4 分轻度卒中。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对各组患者床旁NT-proBNP 水平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NT-proBNP 水平比较

2.2 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床旁NT-proBNP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床旁NT-proBNP 水平比较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有四种类型的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TIA 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 和CS 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脑(或B 型)利钠肽(BNP)是在心脏中产生的心脏激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心肌细胞首先合成108 个氨基酸的proBNP(BNP 前体)。在受到刺激后(例如,心肌细胞牵张),proBNP 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为无活性的NTproBNP(氨基末端proBNP)和有生物活性BNP 两种多肽并释放。由于血浆中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T-proBNP 被广泛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PCI 术后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4-5]。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NTProBNP 在心脏以外的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表明:BNP 在下丘脑的外侧区、延髓、三叉神经节等处均有丰富的含量,以延髓最高。在延髓、下丘脑等部位受累时可引起BNP 的快速上升。而且研究表明脑内的BNP 也可对外周BNP 的调节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NTProBNP 可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原因[6]。大量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BNP 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缺血性脑卒中时,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可刺激神经中枢分泌NT-ProBNP,同时造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神经源性BNP 入血。(2)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从而使心源性N 端脑钠肽前体释放增加以发挥减容减压等生理效应;(3)延髓、下丘脑等BNP 含量丰富的部位受累时导致这些部位的BNP 释放增加,间接使血中NT-proBNP 的水平升高[7]。一项关于缺血性卒中后NT-proBNP 的预后价值的荟萃分析,通过使用PubMed 和EMBASE 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搜索和审查,分析NT-proBNP 与缺血性中风患者死亡率和功能结局之间相关性的文献,研究表明[8],NTproBNP 可以预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和功能结局。另有研究表明,高NT-proBNP 水平增加了缺血性卒中高血压患者卒中后1 年死亡和血管事件复合预后以及功能预后不良的风险,这表明NTproBNP 可能是潜在的缺血性中风的预后因素[9]。

本研究发现随着NIHSS 评分升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呈进行性升高,不同组别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NT-pro-BNP 水平与NIHSS 评分相关,故检测NT-pro-BNP 浓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死亡组与存活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床旁NT-proBNP 水平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此结果与既往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0]。

综上所述,NT-proBNP 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能帮助医生更快制定治疗方案,是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猜你喜欢

前体缺血性神经功能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