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根思血洒小高岭

2022-11-15

世纪风采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陆战一师长津湖

林 琳

在共和国的英雄谱上,有一位特殊的战斗英雄,一直牢记在人民心中,而倍受敬仰,他就是杨根思——全国战斗英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杨根思,原名羊庚玺,1922年11 月7 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五官乡羊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3 月参加新四军,1945 年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一营三连连长,“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的提出者、践行者。他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1950 年11 月29 日,在长津湖战役坚守小高岭的战斗中,战至最后一人,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决战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72 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冒着严寒,在武器装备悬殊巨大的条件下,与以美国精锐、王牌之师——陆战一师为主的美第十军在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长达近一个月的阻击反阻击大战,志愿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扭转了整个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敌我双方的想象,这既是一场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双方战斗意志的殊死比拼,成为经历过那场战役的中美参战老兵不愿回忆却又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也成为中外战争史上常被后人提及的经典战例。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16 个国家的军队悍然出兵进行武装干涉。10 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1月7 日,宋时轮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紧急赴朝作战。为阻止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疯狂冒进,占领朝鲜,侵略我国的野心,部队官兵来不及更换抵抗寒冬的被装,只身穿着单薄的棉衣和胶鞋,冒着严寒,急行军赶赴东线战场,在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接近零下40 摄氏度的气温中阻击和围歼美第十军。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周围都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该地区道路崎岖狭窄,人烟稀少,冬季气温零下30 至40 摄氏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是长津湖地区三个不起眼的小村镇,却因这场战争名声远扬。陆战一师是美军的王牌师,装备精良,享有“常胜师”的美誉,是“联合国军”的绝对主力,也是志愿军最强的对手,能否战胜它,是取得长津湖之战胜利的关键。第九兵团的作战部署是,由北向南,首先歼灭最北面柳潭里与新兴里两地的美军,接着歼灭下碣隅里的美军,最后围歼陆战一师北上增援的部队。二十七军负责正面攻击、二十军迂回到侧翼实施穿插,将陆战一师和美陆军第七师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四个地区,二十六军作为预备队。

1950 年11 月25 日,入朝第二次战役打响。东线九兵团克服令人恐怖的寒冷和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隐蔽行军,保持电台静默,夜行昼伏,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两个军约10 万人悄然进入长津湖地区预定区域。27 日16 时30 分,全线向美第十军发起总攻。经过一夜艰苦激战,二十军、二十七军将一字纵队行进的陆战一师、美七师等“联合国”部队分隔包围在长达70 公里的山沟里,形成了4 个包围圈,打乱了美军的攻势,使其乱作一团,转为防御,回撤南逃。杨根思所在的二十军五十八师则从东南西三面对下碣隅里之敌进行钳制性攻击。

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以南,是一个小盆地,通往南北的公路都从这个小镇经过,还有一条向西的支路,此地无疑是这一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美军的指挥中心,建有简易机场。夺取下碣隅里,也就截断了美军南撤之路,所以下碣隅里对敌我来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镇子东北侧的1071.1 高地则是俯瞰下碣隅里的制高点,自然也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重中之重。五十八师克服饥寒,在冻伤大量减员情况下连续行军,按预定行进路线冒雪翻越东白山,前卫一七二团却发现根本无路可走,只能向仓里方向多绕行70 多公里,26 日前没有按预定时间到达下碣隅里,没能赶在陆战一师之前拿下1071.1 高地。下碣隅里之战的关键就是控制这一高地,杨根思所在的一七二团负责夺取和控制1071.1 高地。27 日,一七二团奉命从下碣隅里东侧发起攻击,一营作为团第二梯队,集结在下碣隅里东边山沟里待命,三营的任务是夺取1071.1 高地。据守高地的是美军的一个工兵连和百余名南朝鲜兵,在三营的猛烈攻势下,美军在付出44 人伤亡的代价后放弃高地。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惊闻后,命令战地指挥官陆战第一团三营营长里奇无论如何要夺回高地。里奇命令集中全部火炮对志愿军阵地实施疯狂的拦阻轰炸,后在7辆坦克的配合下,组织兵力拼命反扑,企图从侧后袭击三营,夺回高地。二营六连爆破手利用地形和坦克的漏洞,用手榴弹和炸药包炸毁敌3 辆坦克,后面的坦克见势缩了回去,一七二团顽强抗击,付出了巨大伤亡,始终牢牢控制着1071.1 高地。

血洒小高岭

小高岭,一个注定要载入抗美援朝史册的地名。它是1071.1高地东南的屏障,距离长津湖两三百米,地处新兴里、柳潭里和下碣隅里“Y”字形三岔交点的位置上,更是卡住美军咽喉的要地。柳潭里、新兴里的美军要逃跑,必须经过下碣隅里,卡住了它,既能将柳潭里逃跑之敌的退路截断,又能将下碣隅里、黄草岭方向增援之敌的道路堵住。守住小高岭,就切断了美军的退路,就能保证围歼陆战一师的目的,对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小高岭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成了敌我双方殊死必争之地。美军要突围,就必须攻下小高岭。从战斗一开始,美军便使用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装备对小高岭实施长时间轰炸,阵地上一片火海。陆战一师的地面进攻在坦克的配合下,以营、连为单位一拨接着一拨,与我反复拉锯争夺,小高岭始终牢牢控制在一七二团手里,钳制住了大量美军,战斗打得十分惨烈。11 月27 日,一七二团三营控制小高岭后,因伤亡过大,后续二营投入战斗,二营六连三排在小高岭坚守了一天,最后打得已经所剩无几,活着的人全部“挂彩”,排长赵海清也身负重伤,团里决定让一营去接替赵海清排。团首长和营长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三连,由连长杨根思带领三排扼守小高岭,指导员陈文宝带领一、二排去坚守1071.1 高地主峰。营长脸色严峻地说:“杨根思,你们的任务就是守住这个阵地,粉碎敌人突围的企图。要牢牢守住这个阵地,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并问他,“有什么困难吗?”“没有困难!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保证人在阵地在!”杨根思铿锵地回答。

29 日拂晓,天降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40 摄氏度,杨根思带领三排30 余人踏上了小高岭。杨根思环视了小高岭的地形,面积很小,并不险峻,没有天然可以据守的屏障,且已被炸成一片焦土,通向1071.1 高地的鞍部相对较长,火力无法支援,部队也缺少重武器,这都给坚守小高岭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上敌人急于逃脱被围歼的命运,必然会更加疯狂地进攻,他深切感受到任务的艰巨。在给三排官兵战前动员中说道:“美陆战第一师已被兄弟部队团团围住,他们拼死想从下面公路向南突围,我们要像一把尖刀扎在这里,坚决守住小高岭,决不后退半步!”“人在阵地在!”全排战士响亮地回答。杨根思把七班、八班布置在敌人进攻的重点方向——小高岭的右翼,九班在左翼防守。雪下得更大了,严寒使战士们的眉毛、胡须上挂着冰凌,脚和鞋早已冻在一起,整个身体如同在冰窖中。他们正经受着极寒的考验,但战斗意志不减。

天亮之后,战斗再次打响,美军出动11 架飞机对1071.1 高地和小高岭阵地投下大批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随后又进行了报复性炮击。敌人狂轰滥炸,阵地又被烧成一片火海,泥土、石块被炸翻了个遍。陆战一师在坦克掩护下开始向小高岭疯狂进攻,杨根思带领战士们利用弹坑等简易工事,在冰山火海里与敌誓死拼杀,紧要关头冲入敌群展开肉搏,刺刀折弯了,就用枪托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在机枪掩护下,七班战士赵有新怀抱着炸药包直奔敌人头辆坦克,从侧面接近坦克履带将其炸毁,后面坦克见势掉头向山下逃去。血战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美军连续发动了8 次疯狂进攻。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个弹丸之地付出了惨重代价,寸土未得,反而在阵地上留下100 多具尸体,整个阵地硝烟弥漫,弹痕累累的小高岭始终牢牢控制在志愿军手中。此时,三排伤亡也很大,杨根思清点了一下人数,阵地上只有5个人还活着。通信员小王背着一箱手榴弹爬了上来,带回营长写的字条,大意是:杨根思同志,我们是红军团,三连是红军连,你们一定要守住小高岭。美军新的一轮疯狂进攻又开始了,战斗越来越激烈,战至最后,小高岭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重机枪排长和通信员小王,弹药也即将耗尽。杨根思命令他俩带重机枪撤到1071.1高地,向指导员和营长报告情况,自己在这里守阵地。杨根思收拾起仅有的武器:一包炸药、3 枚手榴弹和手中的驳壳枪,顽强地阻击蜂拥而上的敌人。战至最后关头,面对冲上来的40 多个美军,杨根思毫无惧色,抱起炸药包跃出战壕冲向敌群,随着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与美军同归于尽,时年28 岁。

自这个时刻起,一直到陆战一师全部撤出这一地区,美军始终没有再踏上这个可以俯瞰下碣隅里全貌的高地一步,杨根思带领三排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美军退路的阻击任务,为部队向下碣隅里的美军发起总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杨根思牺牲后,随着九兵团后续部队的参战,陆战一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美军在东线战场开始大规模惊慌南撤,整个战役一直持续到12 月下旬。12 月24 日,伴随最后一批美军从兴南港撤离,25 日拂晓,二十七军进入兴南,历时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终于结束,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英雄气长存

杨根思那誓死坚守小高岭的战斗誓言和他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了人们心中。战后,在整理杨根思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生前用过的硬皮日记本,扉页上面写着他的战斗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成了他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宣言。

杨根思牺牲当晚,师长黄朝天就让团里立刻将杨根思的事迹收集整理出来,下发部队,号召全师向杨根思学习。事迹很快传遍二十军、九兵团,兵团将此事上报志愿军总部,总部迅速在志愿军中组织开展向杨根思同志学习活动。杨根思的事迹很快在志愿军中传播开来,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深受感染和激励,战斗意志越来越旺。在随后的临清江反击战中,涌现了38 位杨根思式英雄。至上甘岭战役,又出现了68 位杨根思式英雄。

1952 年9 月2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给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臣,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这一荣誉的只有两个人,另一位是上甘岭战役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中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1953 年6 月25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 年9 月,杨根思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三个不相信”英雄誓言,作为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军魂国魂,化为永恒,升华为永放光芒的精神利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冲锋在前,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不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新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陆战一师长津湖
血战长津湖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陆战王者”的克星:反坦克导弹
陆战群雄,联合出击
长津湖归来
至贞碧血沃青松——电影《长津湖》观后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我的自然笔记(二)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