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思考

2022-11-14周靖靖

经营者 2022年2期
关键词:评估经营体系

周靖靖

(温州市宝力五金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通过科学立法来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企业要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内控理论,对内部经营活动进行自查、调整和控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让内部控制贯穿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涵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是重要的自我制约和自我调整手段,可以保证经营管理高效开展,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记录经营活动中真实有效的数据。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以此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内部控制职能不局限于企业管理人员用来指挥和授权所开展的经营管理活动,还包括为了保证企业有序、正常运行而制定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需要与企业多个部门充分配合。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成要素

第一,内部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意识,也是保障其他内部控制环节高效衔接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的环境主要受企业文化、权责分配、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制度等内容的影响。

第二,风险评估。每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风险,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而风险评估,便是识别风险及应对风险的一系列过程。企业在内控工作中,首先需要明确内控的目标,之后再总结、识别影响内控目标实现的风险类型,对风险类型、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应对潜在风险。

第三,控制活动。企业管理人员辨识风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存在的风险影响企业自身发展,而高效的控制活动可以保证管理指令正常执行,会出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和职能中。其主要包括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

第四,信息与沟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利用某种形式辨别和准确获取信息,并且进行有效沟通,保证员工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能。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处理企业内部信息,而且可以处理与外部活动、环境等相关的信息。企业全体员工要清楚自身的信息收集及传达责任,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与供应商、顾客、同事、上级等进行有效沟通,做好信息的传达。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信息质量、反舞弊体系等。

第五,内部监督。想要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企业就要对内控体系进行有效、全方位的监控。监控系统由相关人员设计和操作,监控活动类型分为个人评估和持续监控,二者的协调进行可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例如,持续监控主要包括专项监督、日常监督,目的是保证内控某一环节的长效运转。

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求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转,统一完善工作标准,需要针对重点风险领域制定风险控制点,明确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企业应以业务为导向,制定完善的生产经营控制制度和程序。企业需要使用外部审计、内部访谈、自我评估等方式,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并通过风险评估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管理层采取科学措施控制风险,实现对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有效控制,提升资源使用质量。

(二)有利于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职责分工

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定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权责分明、政企分开为基础条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看,要对经理人授权,明确其工作职能,考虑如何在授权范围内保障资产安全,实现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这要求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操作流程,形成科学的风险应对和规避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出现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等现象。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权限和职责边界的清晰度,保障经营人员在所有者授权的范围内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

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权责分配不明确

企业管理层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决策者,全体员工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执行者。管理层制定的任何决策,都需要落实到员工身上,由员工执行。但是部分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权责分配不明确,员工无法清晰定位自我,再加上考核制度不完善,员工严重缺乏内部控制动力,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企业员工内部控制权责分配不明确的根本原因是,战略目标的制定缺乏合理性和明确性,没有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由于大型企业岗位工作类型多,在制定考核机制时容易出现诸多漏洞和不足。

(二)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组织结构过于集中,不够分散。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权过于集中,真正的管理权基本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缺乏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和遏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引起员工不满。二是企业权力过度集中会影响发展决策的制定。因为作出的决定不能体现大多数员工的意见和态度,专业性不足,所以最终的执行效果不理想,阻碍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工作欠缺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风险,但是大部分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的经验不够丰富,风险评估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正确识别风险,严重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才,这将大大降低企业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同时很多企业没有针对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或者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缺乏可执行性和可衡量性,这不仅不利于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而且可能阻碍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特别是那些刚成立的企业,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缺乏丰富的管理经验,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经济利益的提升上,风险评估意识薄弱。这将大大提高风险指数,不仅无法及时消除风险,而且会给企业健康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四)企业内部监督不到位

监督职能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部分企业的监督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因此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和经济活动存在诸多漏洞。再加上企业监督体系缺乏完善性和健全性,内控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制度约束和完善的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重视度不高,不愿意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有效实施,最终降低了监管工作的质量。实际上,监督制度不能仅是口头规定,应该得到有效实施。

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科学分配内部控制权责,保证其合理性

企业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要科学分配内部控制权责,做好权限审批工作,在适当的授权机制下进行科学配置。要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控制权限设计,有效统筹授权范围,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应贯穿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将高风险区域与重点业务区域分开,设置不同级别的审批,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真正做到权责明确,保证企业正确生产经营决策有效落实,加快企业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其有效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不断提高组织架构设计的完整性,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在意识方面,企业要给予员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邀请专家学者对公司架构进行整体评估,有效处理相应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在设置企业管理权力时,要严格遵循分散与集中结合的原则,防止出现权力过于分散、“一言堂”的问题,制定完善的权力管控制度,提高管理的竞争性和合理性,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良好的内部管控能力。企业在制定重大决策的过程中,要防止主观代入意识的形成,避免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要使用研讨会、公开投票等方式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些方法都可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工作,提升企业效益,并实现自我价值。

(三)健全风险评估管控体系,增强抵御能力

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加大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聘请专业化、高素质的风险评估人才,真正实现风险评估工作的日常化和专业化,提升风险认知水平,做好风险前期预测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的必要性。同时,增强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使用专业化、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提高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效规避个人主观判断带来的影响。此外,企业应制订科学的风险应急预案,将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

(四)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保证科学管理

企业要在思想上重视专门监督部门的设置,认识到它在内部管理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内部设立单独的监督管理部门,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要科学设置预防环节,尽快实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全面内控管理有序推进。细化监督管理标准,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流程,构建有效的监督制度,为监督工作的有效贯彻和落实提供重要保障。要引导全体员工重视监督工作,提升其对监督工作的认知水平,创造良好的内部监督氛围和环境。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检查与科学评价内部控制工作的合法性、适中性、充分性,检查内部控制能否保证资金和资产的安全。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会不定期利用项目的形式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针对所选择的业务领域风险点和基本内部控制要求,可用测试、访谈等形式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要在执行完善的监控制度的同时,将具体的执行结果与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挂钩,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五)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保障内控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是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必要支持,一般情况下其具体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全面、科学地梳理系统中、业务流程中不相容的职务,避免出现欺骗性的活动;第二,企业要根据特别的授权和常规性的授权,明确各个岗位工作办理业务及相关事项的具体权限范围、相关的工作责任;第三,要做好绩效考评控制工作。

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发展思路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中,企业文化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执行、监控、制约等都离不开人的支持。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文化,决定了其应该使用哪种方式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在诚信文化的环境中,任何欺诈和责任事故都会导致责任人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一旦发现要严惩责任人,这是诚信文化顺利实施的基础。新形势下,企业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诚信文化是内部控制体系形成的基础

诚信包括守承诺、无欺骗等。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践行和落实以诚信为本的准则,可以在无形中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强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和意识。如果企业在不信任员工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和管理,那么将适当增加监控环节,提高审计频率,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但是,在信任的条件下管理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监控投资,使企业资源用于更多的增值领域,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诚信文化可以扩大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任范围,提高企业协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内部控制良性发展的局面。

(二)员工自我驱动力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完善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应对挑战的能力和独立性,为员工发展提供较强的驱动力。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员,执行相关任务,遵守相关规定,较强的责任感会激发他们主动、深刻地思考,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出相应的制度整改意见,进而增强企业生产经营中快速应变的能力。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员工从整体的角度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企业只有充分考虑全体员工的利益,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提高经营效益。

七、结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内在发展要求,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必要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在以诚信为本的指引下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营管理效益。

猜你喜欢

评估经营体系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雷人画语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基于EEG的飞行员脑力疲劳评估研究进展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