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2-11-13朱天雯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理念时代政府

朱天雯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系统方法不断产生,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后信息时代,也可称之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根据这一时代特点,政府治理也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方法上开拓创新。因此,选取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为研究对象对于改善政府治理、提高政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数据,也开始关注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张春艳认为数据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但是数据的大体量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和作用。吴江认为大数据将零散的、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的数据联结起来,为政府治理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堂皇凤等认为大数据的影响具有正反两面性:一方面,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量巨大,蕴藏的信息含量也是巨大的,这在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在科学决策、社会监督、公共服务以及应急管理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因为大数据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需要相应的对策,是政府治理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王书伟指出大数据的存在打破了政府治理原有的地域上的局限性,有助于统一化治理。李伟德指出大数据有助于打造智慧型政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刘叶婷等将大数据的作用具体细分到政府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和社会管理3 个层面,既包括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优势,也指出一系列缺点,如数据匮乏、数据治理难、数据缺乏驱动力等问题。涂子沛也从数据方面出发,指出政府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对政府政策和问题进行修正。金江军提出大数据的正向影响,认为大数据会给政府带来新的机遇,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做出决策,还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张新生认为当前的公共服务存在规模制约等诸多问题,而大数据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黄其松认为大数据能够促使政府治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治理结构也从封闭化走向开放化、由官僚科层化走向扁平化。徐继华认为大数据为政府治理打开了全新的大门,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为政府治理提供适应公众需求发展的新方法。

但也有很多学者提出大数据也会使得政府面临全新的挑战。盖宏伟等认为如果政府缺乏大数据的意识,那么面临数据爆炸式的增长,政府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是一大难题。王云庆认为大数据使得政府治理处于全新的环境之中,政府必须要积极改变,适应环境的要求。胡洪彬认为国内的大数据应用起步比较晚,应用大数据的人才大多精通于硬件管理,而疏于对大数据的挖掘与整理。黄麟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理念、主体和方式3个方面面临的挑战。王山认为大数据是联结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纽带,但在当下,政府仍面临大数据的治理理念缺乏、管理机制不足、缺少数据开放的保障措施和专业技术人才等种种困境。

2.2 国外研究现状

1980 年,大数据作为新兴词汇第一次被Toffler提出,2008 年《自然》杂志首次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而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将目光投向大数据,开始分析信息时代下大数据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人们的关注点由效果转为效率,由因果关系转为相关关系。

首先运用大数据的是商业领域,Borkar提出大数据不仅能够在商业领域发挥效用,还能成为可以和政府、社会结合起来的公共资源。政府应当好好利用大数据这一资源,让其成为政府治理过程中的有力工具。Brown认为政府治理必须要进行创新,充分考虑公共群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管理,这也完全符合大数据发展的客观需求。Stough认为,大数据在政府治理者做科学决策时能够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有可能侵犯隐私或者冲击人们的价值观,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总体来说,由于大数据一词从西方引进,而且一些主流观点也最先出现于西方,我国对于大数据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对此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发展,但是大多是分析研究大数据的具体特征和大数据给政府治理带来的影响,缺乏具体措施的落实意见。我国对于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中的研究局限于知识层面,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外国学者对大数据的研究开始比较早,所以在技术和应用层面的研究都比国内更加丰富。在他们看来,大数据是一种有利的资源,是政府治理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与国内不同的是,西方的实践研究领先于理论研究,应用层面的技术文章多于宏观理论指导层面的文章。

3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创新的机遇

政府治理是指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市场、公民个体、公共组织等均可以作为政府治理的对象,即政府治理的客体具备多样性。必须要明确区分政府治理与传统的政治统治,政治统治具有强制性,要求治理客体遵循其要求行事。而政府治理并不具备这一性质,政府与治理客体处于完全对等的位置之上。政府提出治理意见,同治理客体进行友好的协商,以此推动政策的执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不破坏公共利益、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下,治理客体可以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断完善政府治理。因此,政府治理是一种以友好协商方式进行的公共治理活动,它缩小了政府与治理主体之间的隔阂,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局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为政府治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的治理理念发生转变,进而催生了治理模式的改变。总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3.1 大数据为政府治理带来新理念

大数据会促进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数据传播速度快,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政府部门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权力本位”的传统治理理念,真正将人民放在首位,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和“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进一步使得这种思想在内心深处得到加强。第二,在大数据时代下,拥有强大的数据系统支持,一切的决策都基于数据的分析,过去“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的思想观念将被“用数据说话”的观念所取代。第三,大数据使得政府注重参与、合作、共赢和民主,而不过分强调权威性。

3.2 大数据为政府治理提供新模式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方法,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促使着政府治理理念同步发生转变。理念是政府运行的基础,理念的转变将进一步引起治理结构、治理方式和治理过程的变化。就治理结构而言,大数据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是决定政府治理结构的一大重要因素,社会结构的重新构建也需要政府的治理结构不断创新。就治理方式而言,政府将充分运用大数据开放共享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理方式。就治理过程而言,大数据重视数据收集和分析,这将使得治理过程更加有理有据,更加科学。

3.3 大数据为政府治理注入新动力

首先,大数据提高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化程度,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技术联系,进一步打破了“碎片化治理”的局面。近年来,随着政府治理理念的不断转变,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还是不足以构成“整体性治理”的局面,依旧停留在“碎片化治理”的局面。而大数据使得政府建立了一体化平台,开放共享的环境增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改善各自为重的情况,形成目标一体化、行为统一化的特质,朝着“整体性治理”的方向不断努力。其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也因大数据而加快。开放性的网络化环境,使得难以发现的社会状况被揭露,公众自下而上发出的一些声音得以被听取、采纳,公共治理的效率得到改善,公共治理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4 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挑战

4.1 信息犯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在大数据环境下,海量的数据和开放性的环境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通过科技进步获得便利的同时,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提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管理中的漏洞,做一些违法犯罪之事,这对公民的个人利益或者企业的营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破坏了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在本就还未完善的大数据环境下加大了政府治理的难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是时代的新兴产物,与此相匹配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使得一些人利用漏洞进行违法犯罪,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4.2 道德危机可能会加剧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形成文明社会的基础,而形成一个拥有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也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在整个社会的转型期,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些社会失范问题必然会出现,如数据霸权问题、隐私泄露问题、不公平问题等,以及大数据杀熟、电信诈骗等一系列由大数据滥用导致的乱象。总之,大数据为人们辨别善恶美丑蒙上了一层面纱,以至于难以辨别道德与不道德的行为。在大数据背景下重整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对政府治理来说是一大难题。

4.3 社会分化的程度可能会加深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资源都能带来巨大的优势。从个人来说,掌握大数据不仅是掌握了一项技能,它也能够帮助人们在知识、财富和人际关系等各个层面得到提升。从企业来说,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优势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针对新兴产业,完善的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下的这种信息失衡,会进一步加剧个人或者企业之间的差距。为了应对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政府必须要积极应对,尽力缩小鸿沟。

5 政府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决策

5.1 完善大数据环境下的法治建设

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是在大数据环境下也要遵守的理念。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广泛,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在此领域开展法治。开展法治就必须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大数据环境和秩序提出了监管的要求,也对数据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精力,查漏补缺,强化大数据环境下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在法律法规得到完善之后,还要加以贯彻执行,严厉打击利用大数据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防止网络犯罪的进一步增加。

5.2 为大数据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存在客体和主体。就网络主体而言,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大数据环境,就必须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控制自己,避免发布不正当的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除此之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至于被一些不正当的信息蒙蔽了双眼。对于网络客体,要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氛围。其一,要培养健康的网络文化。要对网络内容进行整理筛选,尤其是对社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内容。对于社会舆论,要善于辨别真伪,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真正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公正的信息。要注重网络产物的内在价值和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只有具有优秀价值的网络产品才能够为公众带来正面的效益,才能够满足公众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二,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和控制。国家应当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为控制大数据环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5.3 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动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化程度加深,而社会分化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手段将社会分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首先,大数据作为社会及个人的资源,在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政府要想控制社会分化的程度,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数据资源的共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要广泛吸纳人才,努力提高大数据应用的能力,在数据发现、数据整合以及数据运用等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其次,政府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员要实施救助机制,发放一定的补贴或者采取激励措施,促使其奋发上进,尽力缩小与上层人民的差距。再次,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最后,政府要对利用大数据牟取暴利的情况进行严惩,可以将在这些情形中取得的各种非法收入用于对社会各界弱势群体的救助。总之,政府必须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解决大数据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的问题。

6 结语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这为政府治理带来了优势,为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行为注入全新的动力,但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犯罪、道德危机和社会分化等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应对。大数据作为一种治理工具,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理念时代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