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13徐智花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徐智花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审计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成效,并随着审计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从研究型审计的字面来看,“研究”是手段,是“审计”的目的。之所以强调“研究”,是为了对审计工作进行查缺补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审计的长板更长、效率更高、作用更大。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审计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建功立业的重要抓手,关系到工作人员能否堪大用、担重任,更关系到审计工作在国家管理体系中的功能发挥,研究型审计是审计理念层面的创新和跃升。

一、研究型审计的相关概念

(一)研究型审计的内涵

研究型审计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将研究性思维运用到整个过程中,包括审计工作的前、中、后环节。研究型审计注重联系实际,根据审计对象的特征,促进研究理论与审计实际的结合,通过审计对象的表象深入研究其本质,真正使理论成为推动审计实践的动力。同时,研究型审计需要在审计的过程中,不断收集相关资料,立足于实际,做到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而且还要做到根据审计对象的特征,灵活调整研究方式,促进审计结果的高效。对于审计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知识,紧跟实时热点,了解审计对象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工作人员要充分运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紧密联系工作实践,以此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研究型审计的主要特征

1.审计目标更加多样

与传统型审计相比,研究型审计改变了过去对单一项目的研究审计的情况。研究型审计注重将研究思维贯彻于审计的前、中、后各个过程中。审计前,需要对审计对象的发展历程、相关产业范围、整体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研究。审计中,要深入研究其现状发展原因,对其是否落实有关政策,是否存在管理漏洞,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进行重点研究。还要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发展特点的不同,完善审计方法。审计后,要形成审计结果,同时对审计行为进行查缺补漏,改变原有单一的监督功能,将审计的目的上升到提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完善的作用范围上。

2.审计方式方法更加多样

在审计方式上,研究型审计强调审计工作人员与审计项目的相关专业人士的合作以及类似企业之间的发展对比、发展历程与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财务知识与经济知识的融合、审计知识与非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等从点到面整体的资料的融合。在审计方法方面,为了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研究型审计注重审计方法不断从简单向科学、从随意向规范、从单一向系统等方向的变革。

3.审计的智囊作用更加突出

研究型审计适应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政治部门和政府宏观管理机关的职责定位,更重视充分发挥智囊、谋士和建设性的功能,把服务宗旨渗透到具体审计工作当中。发挥审计报告专业性强、触角广泛、了解地方政策、反应迅捷的优点,跳出了单一的微观审查,从宏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深刻分析影响区域科学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并注重在政策、体系、机制、制度等方面提供审计意见,主动向区域政府建言献策,促进制定有益于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履行新时期审计职责的必然要求

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深化行业改革,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提高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树立科学审计思维、准确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提高审计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审计机关就必须开展研究型审计,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政策文件,才能更好地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审计、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隐患,消除监督盲区。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是加强审计机关建设的有效途径

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能够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意识,拓宽审计人员的宏观视野,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建设,促使审计人员成长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三)开展研究型审计是聚焦主责主业的科学方法

以往传统审计以审查账本凭证、实地踏查等审计现场实施为重点,往往仅能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不能反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不能提升审计监督成效。研究型审计将研究作为审计前置工作,通过前期研究分析,既有助于查深查透具体问题,也有助于深入分析发现体制的风险漏洞,把揭示微观问题与服务宏观决策结合起来,全面聚焦了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审计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和普通企业有一定的差别,它要求的内部审计质量要比普通企业严格得多,这主要是由它自身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要求决定的。在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企业发展,监督并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是实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途径。但有些国有企业并未意识到审计制度发挥的积极作用,只是为了遵守政府的出台审计政策规定。在国有企业建设内部审计体系时,没有严格按照企业现代发展需要,不能做到随机应变,按照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企业经营特色等因素设立。从而造成审计结果的参考价值不足,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

(二)企业审计范围不全面

首先,在审计范围上,现有的国有企业审查多是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正在进行中的经营项目,而缺乏对企业项目运行前的评估、预警。只通过对国有企业项目运行中的监督和分析,会导致对整个项目状况的了解不全面。由此,对于企业的运行项目出现的突发问题,不能及时提出合理而有效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在项目风险监督上的积极作用。其次,从审计手段和技术上,国企内部审计主要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和多种手段交叉的审计,而这些审计手段不利于实现审计的风险导向功能,从而对企业项目发展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无法及时发出预警。

(三)企业审计人员素质缺乏

就目前状况分析,在国有企业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是会计专业出身,并非是审计专业人才。因此,在企业风险管理、经济预警等方面欠缺一定的相关知识理论,尽管他们有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但其专业素质与审计工作的要求会存在某些差距。同时,由于部分审查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有固有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其在适应新生事物,接受新理念方面会比较吃力,又缺少对新的审计方式的深入研究,成了某种惯性思想和一成不变的审计方式和程序,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益。

四、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施研究型审计,人是其中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开展研究型审计,首先是使审计工作人员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刷新思想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审计理念,通过开拓创新,逐步养成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认知、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当然,思维模式的转变也是一种长期累积的过程,需要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体会。其次,研究型审计方式会对审计工作人员原有的工作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因为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多是在查看表格、查账单、翻凭证上花费功夫。且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时,多是基于个人的学识和工作经验开展审计工作,一般遇到问题就进行问题报告,没发现问题就做审查说明,审计报告形成后,审计过程也终止了。但是由于企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扩大,每个审计任务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实施研究型审计制度,将理论研究贯穿整个审计项目,在实施方案初级阶段就明确了审计科研的目的和范围,从而促使了审计工作人员把理论研究切实地纳入工作实际之中,将理论研究变成了本职工作中的一项自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拓宽审计监督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国家审计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国家、地方的中心工作,持续关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推动国有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在立项时做好可行性研究,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等重点内容开展立项调研,树立研究型思维,注重理论与实践、学术研究与项目实施同步结合,通过对以往审计项目的审计范围、发现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国有企业改革与内部管理作为研究型审计项目试点,将研究精神深度融入审计项目实施中,在将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统筹融合事项同时,积极开展涉企专项审计调查。如:在某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运营情况专项审计中,关注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经营管理、深化改革四大审计重点,在其国有企业采购各环节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中关注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积极探索调研形式,从体制机制建立、经营优势发挥、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面提出建议。

(三)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在审计中坚持向新技术要力量,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深入开展大数据审计研究,利用工商、税务、财政等大数据深挖关系特征,锁定疑点,加强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调研力度,关注隐含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深入讨论问题成因,另一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重点审计事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大背景下审视,通过揭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环境障碍并针对“一企一策”提出改革建议,提升审计报告的层次与质量,助推企业规范化管理,探索企业发展模式。如,针对部分企业层级冗余,提出压减管理层级,“瘦身健体”,做优、做精核心业务;针对部分国企定位不清,提出调整结构,深化混改,聚焦主业,协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化改革方案。

(四)优化审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从国家治理角度,提升审计宏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审计建议既要推动具体问题整改,还要举一反三,促进管理规范、制度完善和改革深化。探索对审计成果跨领域、跨部门、跨年度的深度提炼,促进审计成果有效利用。一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的基础上,向上级报送审计结果报告及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情况等信息报告。二是发挥审计服务职能,为国企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审计促进国家、政府出台相关制度文件和相关规定以及完善制度建设。三是发挥审计经验作用,为拓展审计思路提供启发。在对以往审计项目回顾梳理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开阔思路。四是发挥审计研究作用,为国企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将研究型审计贯穿审计课题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研究起点,以科技强审为研究手段,注重分析企业运营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探索推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改革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审计治理效能。

(五)落实审计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由于研究型审计的实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其实施进度,有关部门应尽快健全相关制度保障,审计部门应当制定研究型审计推进机制。例如,成立研究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研究型审计标准、流程以及审计内容和方向框架等。以保证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做到有所依据,并能将这些审计规范应用在工作细节中。比如,在开展审计工作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挖掘审计专题研究资料;在编写审计报告的同时,认真研究审计报告结果,分析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根源和最深层因素,提供对策意见,系统地编写审计报告,建立科学研究型审核的具体方案,制订研究型审计工作规划。同时,鼓励工作人员踊跃参加研究型审计活动,对获得科学研究型审核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人员予以嘉奖,并与个别评优、岗位晋级等相挂钩,以形成研究型审核的良性环境;建立了协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各地深改办、地方政府研究室等中央机关的合作力量,借智借力共同完成研究型审计项目。

结语

研究型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而是一种内化的审计理念、习惯和行动自觉、是一种工作方式,它是新时代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符合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特点的重要举措。研究型审计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在实践中做实研究型审计,目的是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猜你喜欢

研究型审计工作国有企业
研究型审计成果回顾及内涵界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