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2022-11-13刘静合肥工业大学财务处

财会学习 2022年22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会计制度

刘静 合肥工业大学财务处

引言

在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被初次提出,2000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旨在彻底甩掉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落后后勤体制包袱——“不计成本、不追求效益、缺乏竞争”,打破高校包揽后勤一切的局面,将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纳入市场经济体制中,划分后勤职能行政化和经营化,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带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伴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招生数量递增、办学规模扩张,高校后勤产业越来越大、经济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后勤管理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出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是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又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17年10月24日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这给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带来新一轮挑战,因此对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思考和研究,做好后勤财务管理工作,防范日益增长的财务风险,提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将有利于促进后勤产业体系规范、高效运转,为后勤活动开展起着积极推进作用。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概述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为积极配合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高校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了不同的后勤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实践,探究出不同形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已形成两种主流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三种形式的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1.高校后勤部门完全剥离于高校行政管理系统,成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服务公司,按照企业化方式运转,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务状况纳入投资人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然而全国高校中真正按照企业独立法人资格运行的后勤服务公司只是很少数。2.组建隶属于高校行政管理系统的后勤产业集团,其下再设置职能部门(如后勤管理办公室等)和经营服务实体(如物业服务中心、能源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为高校科研、教学和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在该体制下形成了两种后勤财务管理模式:1)后勤部门自设财务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后勤财务独立核算、档案资料单独保存管理,虽独立核算但仍归学校管理和监督;2)将后勤财务直接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实行“集中核算、授权审批”的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在以上两种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年底财务决算时均需将其纳入学校财务报表中反映。本文仅思考和研究第二种后勤管理体制下所采用的后勤财务管理模式。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践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高校后勤部门存在经营服务实体,它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者,市场属性要求其强化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自负盈亏,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并将经济效益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然而,高校后勤部门对高等教育具有公益属性,整体上被赋予不少行政任务,承担着为高校教育、科研、师生员工提供物资及生活服务的保障职能,师生员工及学校要求后勤部门提供价低质优的服务,这就使得后勤管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性,二者无法得到有效统一平衡,造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二)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这些年来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导致办学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后勤服务经营业务范围纷繁复杂,渗透到教职工的吃、住、行、水、电等各类后勤保障方面,涵盖着物业管理、校园绿化、餐饮、水电、维修服务等,当今社会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高校后勤部门已成功开发上线运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网络保修维修系统、食堂消费收款系统、食堂采购系统等,然而这些系统只是为满足某一方面需求而开发,各系统间联系不紧密、信息共享程度低,尚未打通各业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之间的接口,导致会计上对食堂就餐收入核算、物业成本核算、维修成本核算、食堂原材料成本核算等所用的数据均通过手工传递方式取得,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仅仅将手工记账改为电脑记账而已。此外,因后勤部门管理服务业务广泛,占用、使用高校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额大,在多数高校仍存在后勤财务核算系统没有实现与资产管理系统对接,所以财务人员在核算固定资产入账时,财务核算系统不能直接从资产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入账,只能靠手工输入固定资产信息完成资产记账,这就导致固定资产台账与财务账实不符现象发生。

(三)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与实际成本水平存在偏差,缺乏成本效益意识

受传统管理体制及改革不完善等因素制约,高校后勤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制度规定,后勤部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成本意识、成本效益意识淡薄,在对后勤业务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其方式比较粗放,成本核算时财务数据与实际成本水平存在偏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之前,对后勤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未计提过折旧,《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在对后勤部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仍存在不规范之处,将在后勤财务核算系统入账的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费,直接计入到学校财务系统事业账套固定资产折旧费会计科目中;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扩建、维修费用尚未区分资本化、费用化分别计入成本、费用核算,后勤部门无偿占用、使用学校拨款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没有上交资源占用费。2.后勤部门向学校申请的预算资金、后勤部门人员工资未分摊到后勤各个服务实体成本中,而是按照项目核算直接计入后勤保障公共支出。3.《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后勤部分经济业务被纳入学校事业账套,核算时关注的重点是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呈现出重投入、轻效益现象。

(四)高校后勤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渐深入,对部分经营服务实体的管理方式掺杂着企业化运作成分,然而后勤经费来源仍有部分依赖于高校预算拨款,接受学校的监管。由于后勤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尚未有统一、标准的参考制度文件,呈现出高校后勤财务同时参照使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多个制度并存现象,对同样类型的经济业务因财务人员考虑的角度不同,在核算方法选用上存在偏差,不能形成一致意见,出现财务信息与财务核算之间存在差异现象,造成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影响到后勤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与可比性。

(五)高校后勤财务未被完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之中,预算管理水平低

在全国很多高校后勤部门存在经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现象,仅对纳入学校拨款的实体和申报项目管理的支出进行了预算管理,对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性服务实体没有做预算管理要求。在预算编制时总认为编制预算是后勤财务部门的任务,与各个服务实体无关。由于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各个服务实体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缺少业务部门多角色参与和协作,导致预算编制过程科学性不强、预算目标不明确、资金没有得到合理配置、使用效率低。后勤部门在预算执行环节上,尚未深入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有些高校后勤部门仅在年度预算结束后才分析,不能及时控制和更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超额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在一些高校后勤部门没有制定预算考核机制,直接影响到预算方案推进和预算目标实现。

三、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制定明确的后勤财务管理目标能促进后勤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不断推动下,首先将“最优质化服务、最小化消耗”作为后勤管理的总目标,不但要为师生员工提供满意优质服务,还要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控制成本。其次再按照经营服务的业务属性精细化设置分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和负责人,对于提供基本保障的服务部门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对于以盈利为主的经营性部门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如高校饮食服务部门食堂众多,有些食堂窗口通过招标程序完全承包给个体户或餐饮公司经营,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最大化企业利润,对管理人员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成果上;有些食堂窗口直接由饮食服务部门管理经营,应在高校拨付的经费范围内,以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伙食为宗旨,财务管理目标是不追求盈利只精确摊销服务成本,对管理人员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服务满意度等社会效益上。

(二)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高校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增加信息化资金投入,后勤管理部门应深入研究、分析后勤财务管理业务范围和状况,构建数据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有机整合、打通财务系统内部模块与后勤各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在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高校后勤部门、财务部门、信息化部门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和协调,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提高各系统使用者工作效率,系统工程师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业务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快速获取财务所需数据,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帮助后勤管理人员从财务视角分析后勤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和办法,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高校后勤成本是指高等学校后勤所有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提高高校后勤部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1.按照成本信息需求设置成本项目,以项目形式对后勤经费进行管理,对每个成本核算对象根据其成本项目归集数据,准确核算出后勤各个服务实体成本。2.依据财政部于2019年12月17日下发的文件《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3.提倡精细化成本管理,针对材料消耗较大的后勤饮食、物业、能源部门,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材料入库、出库、调拨等环节完整的原始信息材料管理系统,定期加强对材料核算情况的了解、分析、监督,并将成本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中,促进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4.加强后勤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使用费、人员工资等成本管理,按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对固定资产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扩建、维修费,准确计入到各个服务实体成本中;针对学校提供给后勤部门使用的资产,展开市场定价,合理收取资源使用费,将资源使用费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增强成本效益意识;学校支付给后勤部门人员工资,也应分摊到各个服务实体成本中,更加真实反映出服务实体的成本。

(四)统一高校后勤财务核算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引入权责发生制,对没有成立独立企业法人的高校后勤机构,都应当按照财政部2018 年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已经成立独立企业法人的后勤服务公司,则应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此外,《政府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预算等方面改变很大,更加强化绩效管理、预算管理、资金使用效率等管理职能,后勤职能部门应紧密联系后勤财务经济业务现状,及时修订出台与当前后勤业态相适应的《高校后勤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后勤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的持续动力,利用预算可以对后勤各类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用、控制、协调等管理,更好地完成后勤部门服务和经营目标。为规范后勤部门经济运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后勤部门应施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后勤部门所有经济活动全部归入到预算管理范畴。为促成预算管理工作有序、稳步推进,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工作起着统筹指导、监督、管理等作用,其下设置工作小组,通过制定配套制度,明确各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依据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历年收支情况、后勤年度工作计划及不同服务实体的经济业务特点,结合使用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编制自下而上本部门预算,后勤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全面预算方案,经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上报。在预算执行环节增强动态监督,按期要求各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汇报,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提出解决办法。建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将其与管理责任、经济责任、利益直接挂钩,对预算执行结果良好的部门、人员给予奖励,对预算执行结果不佳的部门、人员减少绩效津贴等发放,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整个后勤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要立足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规模、后勤管理体制等因素,构建、完善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度等,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实现高校后勤部门“最优质化服务、最小化消耗”总目标,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后勤装备方队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