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e 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no.2 的音乐研究及演奏分析

2022-11-13童莎莎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呈示部波罗舞曲

童莎莎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波罗乃兹舞曲,也称波兰舞曲,它最早属于波兰民间舞蹈波罗乃兹伴舞带歌词的舞曲。于民间舞曲而言,波兰舞曲与波兰另外一种民族音乐形式玛祖卡都源于民间,但玛祖卡富有民间风俗属于真正人民大众的歌舞形式,而波罗乃兹虽然也源自民间,但后来成为波兰贵族在宫廷向国王致敬的一种列队舞蹈。波罗乃兹音乐具有华丽庄重的贵族气息,从民间进入宫廷后,形成了后来的波罗乃兹舞曲的典型节奏,即一种常常在乐段结束时有固定节奏型的三拍子舞曲,律动稳健。从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费莱德列克·肖邦以波罗乃兹音乐形式创作了系列钢琴作品后,波罗乃兹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传统波罗乃兹与肖邦波罗乃兹舞曲相比,肖邦将波罗乃兹这一题材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华丽而雄壮的织体使它成为了音乐会的主角而不是波兰贵族中所用的伴舞音乐。

一、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的创作概况

李斯特曾描述“这种舞曲形式表达了古老波罗乃兹最高贵的传统情感。波罗乃兹具有最纯正、最真切的波兰民族特征,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形成过程中,它一方面巧妙地利用了王国地跨东西的政治、地理位置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从整个民族独特天性中汲取营养。波罗乃兹中的一切都能够清楚地把波兰与其他国家民族区分开来,在传统的波兰男人身上,坚毅果敢的侠骨总是与对爱人全身心的奉献柔情紧密结合。崇高的尊严感孕育了波兰民族骑士般的英雄主义,这种民族特性与勇气无疑对波罗乃兹舞曲的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肖邦的波罗乃兹是在这种舞曲形式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们是肖邦最美妙的创造,那活力四射的节奏能使最冷漠、沉寂的人触了电一般激动。肖邦出生得太迟,又过早地离开了祖国,致使自己的创造无法被吸收到波罗乃兹的原始特点中去,否则,人们必定会按他所设计的方式来跳波罗乃兹舞。尽管如此,肖邦还是以奇特的想象为这种古老的舞曲形式注入了新的色彩。”肖邦的波罗乃兹舞共创17 首,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其时间、思想、特征都是不同的:1.华沙早期(1810 年-1830年)代表作如《降E 大调大波兰舞曲》,这一时期的作品曲式结构和和声技法较为简单,带有明媚、欢快爽朗的情感色彩,呈现流畅华丽的特点。2.巴黎成熟期(1831年-1845 年)肖邦的艺术创作达到顶峰正是这个时期,特别是艺术内涵和思想意识的成熟在作品中显现。不仅将波罗乃兹舞曲题材发展为一种戏剧性强烈的“音诗”,还运用了大量缜密的和弦织体来表现旋律中史诗般的、严峻而又慷慨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结,带有深刻的情感矛盾。代表作有《降A 大调英雄波罗乃兹舞曲》以及本文所论的《降e 小调波罗乃兹舞曲》。3.巴黎晚期(1846-1849 年),这一时期的波罗乃兹舞曲的特点表现为其调性布局和更为复杂的结构以及深邃的内涵,表达肖邦晚年满腔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如《降A 大调幻想波罗乃兹舞曲》。离开故土的肖邦,余生只写了7 部波罗乃兹舞曲,舒曼所评价“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正是指这7 部作品。

二、《降e 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no.2 简介

波罗乃兹舞曲作品26 号写于1834 年-1835 年,共两首,献给狄沙瓦。相比第一首,第二首作品融入了更多狂想浪漫因素。波罗乃兹舞曲op.26no.2 又名《西伯利亚》和《革命》。第二首作品被卡拉索夫斯基形容是一部“充满了神秘、暗淡、战栗的乐曲”。

三、作品分析以及演奏处理

这首波罗乃兹舞曲篇幅较长但多次重复强调主题。曲式为复三部曲式。柱式和弦和前八后十六节奏型贯穿始终。整首曲子要体现出庄严感,四三拍子,谱中出现多次速度和力度的鲜明变化,体现内心的挣扎、鼓起勇气到最后的平静安宁。主调为降e 小调。

呈示部(1-68 小节),单三部曲式,1-9 小节为作品主题。由弱进入,四个十六分音符引出思考,第二小节出现渐慢术语,以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柱式和弦表现出疑问、忧虑害怕、不确定的感觉。演奏时,要慢下键连奏,休止后弱起进入柱式和弦,指尖轻轻推入,手指感受到琴键中“点”的相互作用。第二句(3-4 小节)开头出现速度加快,并模进上一句句首,表现出内心的声音在“催促”自己的行动,又变成渐慢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但是力度渐强,体现出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第三句(5-6 小节)与上一句同尾异头,句首加快后又减慢并渐强,铺垫第四句(7-12 小节)的矛盾心理推向高潮,挣扎过后的爆发。第四句主题以强力度高八度推向旋律高点并用很强力度强调和弦。该主题演奏时要注意开始进入曲子的声音,连贯带有庄严感的弱音,弹奏前八后十六柱式和弦时,不仅仅是和声,更是一种音乐情绪的体现,不能过于僵硬,注意指尖以及力量下沉。紧接着以降E 音颤音发展出一段向上的音阶华彩到达第二旋律顶点降G 音并用三个forte 强调。如怒火爆发喷涌出强大力量,内心的激荡情绪。第五句(13-20 小节)随之旋律下行又回到降E 音。出现第二动机并以模进发展,此刻的情感为激动的,以后十六分音符弱起进入乐句,以四个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叉停顿,表现出迟疑、纠结的内心。演奏时,音的解决如13 小节还原C 解决到降C 音,要弹得从容不迫,降C 音稍浓厚一点。随后主题模进又爆发出一连串快速十六分音符模进由弱到强推到小高潮,体现出激动挣扎到达旋律高点后向下进行带有失落沮丧。最后以弱音平复心情结束。在20 小节,句末要突出高声部旋律又不能太强需要加强右手5 指的独立性。中段(21-48 小节)转入主调的关系大调降G大调中,左手右手前八后十六的柱式和弦织体贯穿,并且断奏。相比呈示段的速度变化较多,中段速度变化较少,整体平稳。中段弱音开始,描绘军队进行,整理心情准备出发,坚定而勇敢。演奏时需要注意手腕手臂的放松,和声的有弹性,长音的强调响而不砸。在持续F 音的背景下,由高音下行音阶华彩呼应了呈示段的音阶上行华彩部分。在演奏时,除了注意华彩音阶下行的跑动,还要注意强调最高音,再表达旋律线条滑坡状,由强到弱。以突强的主和弦解决,并进行到五级和弦半终止,后以八度半音断奏过渡。八度半音断奏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渴望胜利激昂的斗志,以重音记号标记在前十六分音符上显得十分贴切。可随之又进入一段较长时值的音乐中,渴望胜利的火焰被失望浇灭。此部分演奏时手指慢下键,有“歌唱性”。再现段(49-68小节)完全再现。又开始进入纠结挣扎的内心,重鼓勇气。

呈示部的音乐表达了战士们的矛盾内心世界,昂扬与失落、坚定与动摇、期望与失望。

中部(69-104 小节)转入B 大调。节奏织体与呈示部中段相同,但调性为大调,显得更明朗,该部曲式结构为三段式。首段结构方整以四加四加四的乐句构成。同样以弱进入,动机变化重复,与呈示部相比,它强弱对比相对没有那么明显,显得平稳朴素。与呈示部中段相比,中部首段结合了呈示部呈示段的长连句以及中段短促断奏的特色。能想象到断奏时表现出类似紧张的心跳,然后连奏时进入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又或是内心的不平静,到说服自己平静下来的对比表现。演奏时,断奏并不强,以连奏的地方渐强推进,并需要突出上方声部。踏板用于连奏部分加强与断奏的对比。中段离调到升F大调变化重复首段主题。再现段变化左手伴奏型以振音加深背景(96 小节),以八度强调重复主题并以震音渲染气氛,最后扩充结尾,回到稍慢的旋律,平静悲哀的合唱,一休止使得音乐在弱位开始,强调结束,并转到两小节柔板,声音仿佛传入远方。最后以句尾发展补充(101-102 小节)。以柔板两小节过渡(103-104 小节)进入再现部。中部演奏时,需要做出前半句短促断奏和后半句歌唱性连奏的对比。以及震音渲染背景时,右手旋律不能不影响,达到共存共利。最后两小节柔板部分要弹出安静、悠远的感觉。

再现部(105-175小节)变化再现。回到主调降e小调。基本和呈示部一致,不同在于结尾扩充,形成一个小型尾声,营造一种悲壮的氛围,全曲在悲剧色彩的和声中结束。在这部分演奏时,要弹出加快以及渐慢的对比,来体现悲壮的呐喊,以及疑问的回声。

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性最为突出,但是所含悲剧情结也是其作品伟大的体现。欧洲文化的“悲剧精神”在音乐上的体现,从巴洛克时期便开始,如巴赫缩写的“受难乐”,进入古典时期,受“启蒙运动”影响,作曲家关注人生的各种苦难,贝多芬的许多作品就是代表,“悲剧”是“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肖邦所在的浪漫主义时期,追求“人性的解放”“个性张扬”,以至于他的“悲剧精神”又添加了喜与悲相辅相成的能力。就像这首曲子为小调作品中有着一种严峻、激越、充满戏剧性力量的内心独白,所含有的悲剧色彩均含着强大的能量,给人鼓舞、坚定、奋发的力量。在演奏方面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其创作特征,把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演奏能力。

猜你喜欢

呈示部波罗舞曲
冬的舞曲
瑶族舞曲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烂漫舞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2013年波罗车充电指示灯异常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