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2020-06-01高静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再现部展开部奏鸣曲式

高静

【摘 要】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学生需要大量学习并演奏奏鸣曲,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演奏时出现缺乏音乐表现力,缺少戏剧性,对风格理解不足等问题,所以本文从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来论述奏鸣曲式的戏剧性,以便演奏者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关键词】奏鸣曲式;戏剧性;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051-01

奏鸣曲式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结构,在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或者是交响诗和大多数歌剧序曲和音乐会序曲,都会应用到这种结构。我们通常所指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三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是一种表现复杂思想内容的大型曲式。从海顿、莫扎特到贝多芬,奏鸣曲式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奏鸣曲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段、副部及小结尾。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关系仍保持古典奏鸣曲式的传统乐思的性质,或者是对比并置的,或者是对比冲突的。在较早的奏鸣曲中呈示部一般要反复一遍。第二部分是展开部,也称自由幻想部。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展,也可能是各种不同乐思的交替出现,有时也采用新材料或者运用复调的处理方法,并将材料的片段性和终止的隐藏作为结构的特征。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运用过渡引向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称为再现部。这时主部在原调上再现,通过连接段,副部也在主调上出现,这样再现部的调性达成统一。最后为尾声。此外呈示部之前可冠有引子,一般在调性、速度等方面与呈示部构成对比。

奏鸣曲式通常以或対置或冲突的两种不同主题或形象作为基础,展示各种戏剧性的事件或场面,所以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的乐曲形式。多数戏剧都是先介绍人物和故事背景,进而展示矛盾冲突,之后把情节推向高潮,最后给故事一个结尾。一般的戏剧发展无论如何曲折复杂,基本上都遵循上述模式。奏鸣曲式也有三个大段落,即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结构同三幕戏剧极为相似。

奏鸣曲式显得很复杂,但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认识到它是借鉴了戏剧性叙事结构的模式,先建立矛盾,然后展开冲突,最后解决矛盾,也就容易理解这种结构的独特性了。因为,复杂是由它表现的内容所决定的,是内容决定了曲式,如若颠倒了这个因果关系,即便将曲式研究分析清晰,也难以挖掘出作品真正的音乐内涵。所以若按照特定的结构形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曲式可能会千篇一律,但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内涵却可能是五彩缤纷的。正像我国五言七律的古典诗词一样,每个朝代的著名诗人在严谨遵守格律的情况下,照样妙笔生花地写出了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词。

因此,我们不妨按戏剧性叙事结构来理解奏鸣曲式。

首先要在呈示部中建立矛盾。奏鸣曲式的第一个大段落是呈示部,也可以看作戏剧的第一幕。众所周知,任何作品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以及特定的情景,当然音乐也是如此。但即便确立了主题的音乐形象以后,仍需要副题与之形成戏剧性的对比,通过建立矛盾,将人物的性格及其情感运动形态中的不同侧面表现出来。由于通过调性的变化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是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段,所以副部通常是转到了属调,在到达副部之前需要有个过渡,在副部进入展开部之前,还要有一个加强副部调性的小结尾。

接着要在展开部中形成冲突。展开部是奏鸣曲式的核心,犹如戏剧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它的篇幅可长可短,乐曲可以在这里引入新的主题,也可以只运用呈示部中的素材,发展其中的这个或那个主题。作曲者自由地处理呈示部中悉心构筑的那些素材,用尽一切可能的技巧手段,根据需要去发展它。在发展部中往往看不到像呈示部那样平衡的主题旋律,而是要运用各种创作手段,将呈示部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展开性的变化,形成戏剧性的冲突,以便通过这样的变化与冲突,将复杂的思想情感的运动形态充分表现出来。当然,在进入再现部前也需要有一个过渡,否则,就会显得太唐突,由于发展部具有上述特点,听者很容易辨认出它,并把它同后面的再现部区分开来。

最后要在再现部中解决矛盾。当音乐经过了变化发展、矛盾冲突之后,最终也要回归统一,否则就会失去整体的统一感,音樂就会显得支离破碎。再现部主要重复呈示部的素材,但是这里两个主题都要保持在同一个主调上,它的第二个主题并不变换调性,而是达成调性的统一。有时候在再现部之后还用一段尾声以结束全曲,这个尾声能够起到令人回味无穷的作用。在呈示部前有时也可以添上一段引子,正像我国的连说带唱的评书一样,如果前面再加上一段点题性的开场白,就更加显得有头有尾。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奏鸣曲式及戏剧性的内容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内容是曲式的基础,曲式是内容的外在形式,所以我们在演奏一首作品时,要表里兼顾,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猜你喜欢

再现部展开部奏鸣曲式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展开部和声特点的相关研究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莫扎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展开部研究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中展开部的创作特征研究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中连接部在再现部中的改写特点
论Sonata for Alto Saxophone and Piano, Op.29(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