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发展对戏剧演出创作以及戏剧传播的影响

2022-11-12韩思齐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戏剧数字文化

韩思齐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伦敦) 英国 伦敦 N1C 4AA)

戏剧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它的起源存在争议:一种说法是,上古时代原始宗教的巫术形式以及祈祷胜利的巫术活动;另一种是,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祭祀和庆祝丰收时的即兴表演。在历史的长河中,戏剧占据重要位置,但随着其他媒体形式的兴起,戏剧逐渐被“边缘化”。目前,数字媒体以各种形式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世界,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带来了巨大转变。戏剧表演艺术要想走出低谷,再次吸引观众眼球,必然要顺应时代节奏,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工具,将数字媒体与传统产业高效结合,从而带动传统戏剧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一、数字媒体的概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这些表现形式统称为媒体(media),经过计算机保存、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统称为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数字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而兴盛起来的新媒介形式,是以科研技术为核心,以群众传播理论为根据,以当代艺术为引导,将传播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与艺术融会贯通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可以对文字、图片、短视频、短音频等进行传播,已成为继语言传达、文字记录之后的最新信息介质。利用数字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留下自己的观点,使信息生动有趣。因此,数字媒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媒体的特点

数字媒体具有诸多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超媒体性:超媒体即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合和处理的技术。数字媒体的超媒体性,使人们不仅可以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点击超链接快速浏览,并根据自身需要筛选信息。

传播渠道的交互性:即人们一直处于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的身份互换之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又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把信息传向下一级。

及时性: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数字媒体可以把信息瞬时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收发信息,再也不用担心由于信息延误造成重大损失。

共享性:数字媒体有海量储存空间,传播内容多、传播范围广,跨越了地域的局限,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个性化服务:数字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个性化体验。数字媒体的使用者可以编辑设置信息的模式,同时数字媒体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自动删减不利信息,继而达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三、数字媒体对戏剧演出创作及传播的影响

传统媒体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性,与新媒体的整合,不仅能改善传播模式,而且能拓宽传播渠道,同时又提升了社会地位。

(一)数字媒体与戏剧创作结合

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手段被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是由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清明上河园投资打造的,梅帅元策划,并荣获2018 年度“中国最佳旅游演艺项目奖”,开创国内主题公园编创大型水上实景演出的历史先河。《大宋·东京梦华》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而且在舞美设计和声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同时又融入了高科技视频手段,插上了连接现代审美的翅膀,在艺术与技术的碰撞中,大大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宋·东京梦华》通过综合运用LED 大屏幕、水幕影像、水雾、烟火及如梦似幻的游船体验、水上漂浮道具等现代化的手段,将情、景、音、舞、诗、画与传统戏剧艺术文化相结合,在光影纵横交错间,高度逼真还原了大宋盛世,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为观众带来了非同凡响的视觉盛宴,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数字媒体还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2016 年,为了拓展和丰富戏剧表演空间,乌镇戏剧节创设了全新综合表演空间——“网剧场”;为了使场景效果更为逼真,从而达到模拟真实场景的目的,话剧舞台也开始融入新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全息马戏表演、森林全息灯光装置、全息半球音乐表演等。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平台上得到继承和发扬,是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的一个重要举措。戏剧文化虽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但仍和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人群有一定的沟通障碍,这对传统戏剧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非常不利的。戏剧表演结合数字化设备能够扩大受众人群,进而拉近受众人群与戏剧艺术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例如:2017 年9 月在京举办的“互联网直播——传统戏曲艺术人才交流平台项目”,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互联网技术交融有了新的开端。项目中指出:与音乐会、歌剧等传统演出形式不同,互联网直播能够实现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给各类艺术表演形式开辟了新的传播路径,有利于人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推广中国传统戏剧。

艺术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创新,数字媒体成为当前艺术家表达创作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媒体与戏剧创作相结合,大大提升大众欣赏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大众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审美情趣。

(二)数字媒体复制传播戏剧演出

2020 年由于疫情肆虐,全国人民居家闭户,无法到现场观看戏剧演出。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也是戏剧文化传承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戏剧表演搬上银屏成为重要放映项目,数字直播的形式打破了戏剧表演艺术传统意义上的特性,即现场性和不可复制性。例如:河南省春晚一曲盛世歌舞《唐宫夜宴》迅速走红,运用现实模拟技术进行现场直播,通过时间、地点的转换,把整个舞蹈分段演绎,并结合山水、古乐器等文化符号,让观众感受光影效果的同时彰显华夏文明,回味古人智慧,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河南的古风古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也更贴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又如:2019 年,广州大剧院高清放映系列项目又一次开展,并且收获了不错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观众看的是影片,观影体验和欣赏现场演出截然不同。除此以外,透过镜头观众还能更加清晰地捕捉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细节,从而感悟戏剧文化内涵。

为了不使戏剧表演“被数字化”,相关的艺术组织或者行业团体正在努力寻求舞台艺术与数字化之间的平衡,努力挖掘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结合的最大潜力,让观影者能够感受现场魅力,继而广泛传播戏剧文化。

(三)数字媒体营销传播戏剧演出

营销传播是目前数字媒体与戏剧演出结合普遍运用的技术手段,它既不干预戏剧艺术的原创理念,又提升了戏剧艺术的号召力。

2020 年4 月,线上戏剧《等待戈多》圆满落下帷幕。4 月5 日上演第一幕在线观影人数18 万,4 月6 日上演第二幕在线观影人数11 万。这部线上戏剧拥有29 万观众同时在线观看,创造了中国话剧线上直播单场观演人数十万级的演出盛况。同年8 月,由抖音平台特别企划并携手著名导演孟京辉联合创办的“抖音戏剧月”完美收官。这次挑战赛使抖音在全球的下载量突破了20 亿,抖音的大量用户也接触和感知到了戏剧文化的魅力。通过戏剧月将戏剧和观众的距离缩短,使直播成为连接观众与演员的另一纽带。10 月,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自抗疫以来首场公开演出,“快手”平台演出直播的观看量达到了70.4 万,总点赞量达到了30.4 万,开启了京剧表演数字化传播方式的新篇章。这些惊人的数字告诉我们,当今时代是数字媒体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只有运用数字媒体,才能有效传播戏剧文化。

除此之外,戏剧演出也逐渐在新浪微博、数字杂志、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兴起的数字媒介上进行营销传播。一些在线视频、资讯客户端、社交平台等正成为重要的戏剧演出营销传播渠道。

(四)数字媒体丰富艺术创作表现形式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将复杂细腻的艺术创作理念进行完美诠释,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能够极大程度减少艺术创作工作量,并提高艺术创作效率。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将人们脑海中新奇的想法形象化展示出来。例如:传统昆曲《梁祝》,最后结束时二人的化蝶,就可以运用3D 效果幻化出两只比翼彩蝶,把全剧烘托到高潮。再如:戏剧《银河怒》,导演在表演之外融合了譬如玩具、实时及纪录影像等高科技媒介,将蕴藏在游戏中的不快和愤懑通过戏谑和夸张的方式呈现出来。总之,利用数字媒体,既可以丰富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又能够拓展艺术思维。

四、结语

在互联网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已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今天,任何事物想要提升感召力必须与新媒介紧密融合。因此,为了吸引更多关注者,戏剧表演艺术团体的经营者必须重视媒介和传播领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戏剧演出的各个环节中,挖掘更为有效的戏剧表演艺术传播方式。

猜你喜欢

戏剧数字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谁远谁近?
戏剧类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