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香愁怨,释然心间
——解读《丁香结》

2022-11-11毛来宝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张家滩学校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宗璞愁绪丁香花

⊙ 毛来宝(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张家滩学校)

一、丁香花——抹不去的中国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赏花的习俗,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诗词中就有赏花的记载:春天赏桃花,东坡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夏天赏荷花,杨万里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赏菊花,王安石诗云,“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咏菊》);冬天呢?赏梅花,依然有王安石的《梅花》为证,“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至于丁香花,更是充满浪漫与温柔。丁香,在我国分布广泛,它是名贵的花卉,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现在很多校园里面都栽种着丁香花,它象征着高洁和美丽,也寓意着谦逊和勤奋,而丁香结其实就是丁香的花蕾,由于丁香花含苞不放,所以唐代以来都用丁香结来比喻人的愁思郁结,难以排解,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在《浣溪沙》中这样写道:“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到了近代,更有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可见,古往今来,丁香确实是孤寂愁闷、哀怨忧郁的“代名词”。但是,面对六月的升学季节和我们对未来的憧憬,难道值得我们如此忧愁吗?这份愁绪其实可以像写在沙滩上的字一样,随潮汐而去,才能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挑战。于是,抱着这样的文化认识去读《丁香结》,似乎已然有了文化的“先见之明”。

二、手 捧《丁 香结》,知晓作者心

《丁香结》是著名作家宗璞的作品,要想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其实要回归作者自身。宗璞先生1928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宗璞生活的圈子可谓是“世代书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一直处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而作者生活的时代,恰恰是中国社会的黑暗期——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她的作品中常常有家国危亡的忧患意识,因此,她作品透露着对人的关怀,传承着历史和文化传统,字里行间也体现着其知识阶层的气质、情操和生活态度,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文章的“丁香结”是否也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愁绪呢?其实不然,本文写于1985年,这个时候中华大地开始复苏,全国各地刮起“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一场春风一扫过去20年的阴霾,祖国大地到处洋溢着青春的笑脸,中华文明开始涅槃重生。作者也感受到这股春风带来的无穷力量,所以作者发自内心地说道:“结,是解不完的”,不如勇敢面对生活的不顺心、不如意,毕竟学习和生活还要继续下去。这样的积极的态度,不正是处于小学毕业的我们应该有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吗?是的,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正要以这样的心境去直面这些挑战。

三、细读《丁香结》,品味花之美

既然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具有这样的情调,那么她又是如何来写的呢?其实,作者写了三图的丁香花,也呈现了三种独特的情态和美感。

第一图——“城里街旁丁香图”,这个时候的丁香开得是格外的“茂盛”,呈现独特的美感。第一,是丁香花的惊艳之美。作者如此写道:“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当我们百无聊赖地行走在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所到之处皆是喧嚣人群,皆是高楼大厦,皆是飞驰的汽车,机械地被动地接收着这些无趣的事物,是不是感觉到无聊?所以,看到瞬时出现的丁香花,别提有多么的意外和惊喜,一扫之前的寂寥。第二,是丁香花的娇羞之美。作者如此写道:“(丁香花)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如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深闺中的少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这种娇羞的状态,真惹得忙碌的人们“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样的美,这样的娇羞,一切都是那样的独特。

第二图——“城外校园丁香图”,此时的丁香开得是格外的“独特”。作者游历在繁花似锦的校园,但似乎只有丁香花是如此的独特,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作者的表述:白的和紫的相互交叉在一起,但有明朗分明,仿佛被一位绘画大师调色一般,充满画面的质感。尤其是在月色之下,白色的像“潇洒”的侠客,紫色的如“朦胧”的少女,且散发着“幽雅的甜香”,让人纷纷追求,我们也会莞尔一笑,别的花会不会嫉妒了呢?然而,问花无语!

第三图——“斗室窗外丁香图”,彼时的丁香开得是格外的“美颜”。作者对丁香花的观察可谓是细致入微,作者这样写道:“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颜色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在作者的笔下,丁香花仿佛就是一块微雕的碧玉——不妨用白璧微瑕来形容较为贴切。而一簇又一簇的丁香更呈现出无可辩驳的力量,在阳光和雪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甚至激发了作者举笔创作的思绪,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美好,鼓舞着我们追求美好的新生活。

四、再 品《丁 香结》,解开人生结

宗璞先生的这篇散文,充满着生命的哲理。其实细细一品原文,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多像我们的现在,因为即将毕业的我们也是这样的独特、自由、靓丽,对外面的世界抱有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可以说,丁香花就是我们六年级学生的象征,有何愁绪可言呢?其实,积极看丁香,总能参透生活的美。

不妨雨中看丁香——参透美丽人生。雨,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里也是“愁”的象征,君不见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但在作者的笔下,丁香果敢面对雨水的冲刷,“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虽然细雨中丁香的影子朦胧,但是也散发迷人的光彩——“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同学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坚强的冲破愁绪的力量吗?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丁香依然呈现妩媚、可爱、坚强的一面。我们也可以联想这样的画面:雨中的不一样的丁香,任雨洗涤。这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真的如作者所说是一幅“印象派的画”,让人久久回味,妙不可言。

不妨笑看丁香结——解开愁绪之结。丁香花花蕾的含苞不放,真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更如人生路途上的“心结”,如果解不开心结,是不是就意味着一辈子背负着这个心结活下去呢?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人生路漫漫,总有几许风雨,难免几分惆怅,小小的丁香花其实也承担不起无限的愁怨,而且“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笔者强调人生路途的“结”是永远解不完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纠结这些解不开的心结呢?所以,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敢于解结的心志。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就能多一份回味,而不至于平淡无味;也会多一份潇洒,而不至于郁闷难发。

五、回 味《丁 香结》,勇闯人生路

读完了《丁香结》,不妨读一读作者的另外一篇名篇《紫藤萝瀑布》,作者提及“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怀着这样的情怀,让我们再想想自身:小学六年级,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生活中最后一个阶段,这个学习阶段值得我们一生回味——童年的脚印留在了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也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我们要收拾一切,拾掇珍贵的回忆,勇敢播种我们的梦想。丁香花又开,丁香结会再来,但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不会有愁怨,更不会有忧郁,开心地微笑,做风中的丁香,不惧风吹;做雨中的丁香,直面雨打——勇闯人生路。文

猜你喜欢

宗璞愁绪丁香花
读宗璞《报秋》,学借物喻理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丁香花开的时候
走进书里瞧一瞧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