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形、字音、字义“ 三 部 曲 ”夯实识字基础

2022-11-11吕朝霞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课外语文 2022年16期
关键词:仓颉字音谐音

⊙ 吕朝霞(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

一、汉字文化表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征,通过汉字可以知晓我们祖先的文明、文化、传统,还有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观照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一面镜子。由于汉字的本身具有表意的性质,所以每个汉字都具备记录语言、交流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必然将我们的文化通过汉字的方式传承下去。所以,汉字的学习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学好汉字,我们才能筑牢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它代表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特质。当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象形文字其实只有我们的汉字,汉字的唯一性也注定我们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因此,学习汉字能够培养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就这一点而言也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另外,汉字的美又是别致的存在。它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草、行、楷的演变,现在书法更是被称为“行走的艺术”,也被国际友人称为“东方艺术的灵魂”,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曾谈及,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为我们字形、字音、字义“三部曲”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汉字识字“三部曲”,努力夯实识字基础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透过汉字来帮助我们建构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让我们沟通交流无障碍,表达自我无障碍,展现自我无障碍。那么,如何识别汉字?如何正确运用汉字呢?我们将从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探寻汉字的奥妙。

(一)把握汉字字形——形象识字

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充分体现了祖先们伟大的生活智慧。我们要做的是先要学习汉字的字形,因为这是汉字的起源,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等传说。先说“结绳记事说”,传说神农氏为方便记事和统治,用结绳子的方式来进行记事,并且约定发生大事就打大结,发生小事就打小结,这种记事方式的最大弊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祖先们难免会遗忘每个绳结所代表的事情的具体内容,传说当时黄帝的史官仓颉起初也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炎帝和黄帝的边界争议,但仓颉如此聪明的人也遗漏了重要信息,导致黄帝与炎帝的谈判失利,于是才有仓颉痛定思痛决定“造字”。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提及:“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说的是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发,创造了字,被后世誉为“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这种“字”确实赋予了物的意义,但是由于人世间事物种类繁多,事物之间的表示方法难免出现雷同,于是祖先们在生活中又进行稍微的修改。这样随着几千年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字形又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新中国成立后的繁体字改简体字)的演变,而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汉字才最终以现在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并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劳动所用。下面,我们简单地以“鸟”字的演变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

同学们,请认真看上面的表格,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出来“鸟”从最初的图画(甲骨文)变成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简体字),并且这种文字也兼具有图画的性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鸟”上面的那一点(第一笔)就是鸟头顶上的羽毛,“鸟”的第二笔“横折钩”构成了鸟的头部和喙,第三笔(里面的那一点)就是鸟的眼睛,第四笔“竖折折钩”构成了鸟的身躯,而最后的一笔“横”可以看作是鸟的翅膀或者鸟抓住的树枝,于是“鸟”的形态跃然于眼前,一切都是这样的奇妙。此外,汉字的字形当中,还有形近字。如“情、晴、清”一类的字,要区分也很容易,“情”偏旁从“心”,它一般与心理、情感有关;“晴”偏旁从“日”,与天气有关,所以我们组词为“晴天”“晴朗”;而“清”偏旁从“水”,那就组词为“清水”“清澈”,这些也是那样的玄妙。像“坐”这个字,我们可以看作是两个人背靠着背坐在土地上,至于“座”,我们不妨想象成人们在坐的地方加了一个垫子,于是“座位”的“座”就这样延伸出来,正因为如此,“坐”表示的是动作,而“座”则是名词(如“座位”)和量词(如“一座”)。作为初学者,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字形入手来区分和辨认,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识记汉字的妙法。

(二)把握汉字字音——字音识字

汉字的音节由声、韵、调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展现出汉字的独特。我们作为初学者要把握谐音字、多音字这两种情况。谐音字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化呈现形式,在世界很多民族语言文字中也出现过,而体现在文化层面的理解,就是我们民族相对含蓄和内敛的吉祥用语。如“鱼”和“余”,“鱼”本来是餐桌上的食物,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父辈不允许我们吃光餐桌上的鱼,因为在人们的汉字观念里,“鱼”与“余”谐音,象征生活有余,所以不吃光鱼就代表着略有所余,这也代表着我们民族追求美好生活条件的愿望。又比如“柳”和“留”这两个字,“留”有“挽留、留下”的意思,所以古代文人雅士选择“折柳”来抒发自己对友人、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就是说谐音字的出现,往往还蕴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代诗人温庭筠在《杨柳枝》中写道:“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其中“烛”与“嘱”,“围棋”与“违期”都是谐音的字和词,原来是诗人叮嘱彼此之间不要误了相约的日期。这种谐音字是自然而然、约定俗成的,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独有特征。与此同时,有“眼尖”的同学又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明明字形一样,意义却不一样,因为它们是多音字。这种字的出现精简了汉字的数量,却丰富了汉字的含义。如“鲜”这个字,当形容物的稀少,应该用“鲜有”;形容事物的新,可以用“新鲜”“鲜美”。这种字音识字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使用中,不但要认清字形,还要认清字的读音,这样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否则认准了字却读错了音会让人贻笑大方的,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尤其要注意。

(三)把握汉字结构——意义识字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可以根据形象的符号和一定的音节来进行区分,但是汉字的意义还受特定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的制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对汉字进行一定的区分和辨认。如从“贝”旁的“贷、货、财、购、贫、贵、贱、赏、赊”等,这些涉及经济活动的汉字都与“贝”有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上古年代,我们的祖先用贝壳进行货物交易,所以自然而然地,带“贝”偏旁的字都与经济活动有关。又例如,从“木”字旁的“森”“林”“树”等字,都与“木”有关,这样我们就能区分和辨别它们的意义;又如“人”和“众”,它们都有共同的组成单位“人”,就“人”这个字而言,只有一撇一捺两笔,其中一撇是人侧身站着垂下的手,一捺是人的后背与双腿,体现人在行走时的状态,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在鞠躬行礼;而“众”由三个“人”字组成,自然而然地可以联想到“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众”代表着团结的观念。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我们能够分析出汉字的意义,而根据汉字的意义,我们就能更好地区分和辨识汉字。

三、后记——汉字成就自我

历史上记载的仓颉造字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长寿同时又最具活力的文字,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底蕴,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但是,汉字的数量多,单一的汉字学习可能枯燥无味,而汉字的形、音、义学习可谓是“神来之笔”,让我们窥见不一样的文字世界:汉字的“形”让我们看到了文字演变的奥妙与神奇,它原来如此真实;汉字的“音”让我们懂得了语言文字的韵律变化,它原来如此美妙;汉字的“义”让我们知晓了文字的意义内涵与深度,提升了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些对汉字的感悟和运用都将促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放异彩。文

猜你喜欢

仓颉字音谐音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仓颉造字的传说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绝妙的数字灯谜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汉字始祖圣地
——仓颉陵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