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启示

2022-11-11沈婷婷冯林叶于美莹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实践论农村居民马克思主义

沈婷婷,冯林叶,于美莹

(喀什大学 新疆,喀什 8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是解决农村的污染防治问题是重中之重。广大“绿水青山”是广大农村最宝贵的财富,它“既买不来又借不来”。因此,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基本内涵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马克思把“实践”和“直观”对立,认为实践性是所有理论的生命。实践性也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传统哲学的重要区别。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克思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旧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只是一个简单纯粹的物质的世界,因此在认识事物时只看到了认识关系,忽略了改造关系,在理解世界认识世界时缺失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重要地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劳动”“需要”等范畴作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注入了新内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进行了补充。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进行了创新,在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前提下,他着重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不断的被具体化、时代化。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和分析实践与认识间的关系,总结出认识的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辩证否定的过程,这也成为中国特色道路的理论基石。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融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我国实践,并将生态文明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新高度。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很多西方哲学家都曾对实践有过论述,如在康德看来,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它是理性且自主的;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主观改造客观的一种精神活动,把实践限定在了抽象的活动范围中;费尔巴哈理解的实践仅仅限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并且认为实践就是生物适应环境。总而言之,在这些思考中,都没有触及实践对于整个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决定性意义。所以他们的认识是不够彻底的。费尔巴哈和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人们只是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进程中去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者,类似于费尔巴哈,在了解人与客观世界时,从来不考虑实践。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吸取了前人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首先,它强调实践是真正现实的客观活动,解决现实世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实践的指向性和现实性的具体体现。如绿色发展理念就是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其次,实践是一种有意识具有能动性的活动。实践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对社会进行合理的改造,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而能动性也是人类和任何其他低等生物的最大区别,人类可以不断地通过某种实践对环境进行改造,实践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目的是把大脑中的规划和设想变成现实,但是改造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这个“度”,就会出现各种生态问题,在实践能动性的驱使下,人类会加大对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另外,实践还是一种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的力量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并且受现实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形成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而每一时代的人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以前代人的实践成果为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任何建设农村生态、保护农村环境的措施都要根据现实的社会条件,通过社会关系的整体作用,放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实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基本意图是在深刻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引导人们理解世界并改造世界。

2 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成因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农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

2.1 大气污染

造成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煤炭、生物燃料的使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天然气并没有完全普及,尤其在冬天,农村没有集体供暖,只能“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很多居民采用烧块煤或是蜂窝炉取暖,这不仅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也对使用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还有不少村民有随意焚烧的习惯,焚烧垃圾会释放出很多有毒气体,长期吸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秸秆焚烧也是对大气造成污染的重要源头,对秸秆的随意燃烧很容易形成雾霾,也极其容易引发田间大火,产生的大量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除此之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乡镇村办企业,很多水泥厂、石灰厂等企业在农村投产,随之带来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过量排放。

2.2 水污染

造成农村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业废水污染。随着乡村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多企业落户农村,在乡村与城镇边界地区开办工厂,不仅可以降低地租费用,而且具有距离农村和城市近的优点,可以获得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双重便利。除此之外,更能利用农村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不仅有利于工厂赚得利益,而且可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一些污染相对严重的冶金、化工、食品等工业,在工厂生产中会把大量污水直接排入到农村的河流中,同时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是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也会由于降雨的冲刷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还有许多农村居民习惯在河塘里洗涤,久而久之,硫、磷、氮的含量会越来越高,随之会产生有恶臭味道的气体,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村里的小河不仅承包了大量的垃圾废弃物,同时也是村民家中生活废水的接收器,更有甚者,在河道的两侧还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简易卫生间”。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农村牲畜和家禽基本都处于散养的状态,很少圈养,它们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还有一些农村厕所露天,如果遇到雨水,这些排泄物会直接流向河水里,影响河流上下游居民饮水,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是题中应有之意。

2.3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因为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而土壤质量的下降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出造成严重影响,间接地损害人体健康。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业生产、生活取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些废气会转化为硫酸等物质并伴雨雪落地,形成酸雨,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腐蚀效果,还有一些空气中类似粉尘的固体类粒子,会以降水或者沉降的方式对土壤造成污染;固体废弃物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基本有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和地膜几类。很多农用地膜、大棚用膜的管理和回收不到位,导致其长期附着在土壤里,对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另外,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不当使用会使土壤里含有过量的氮、磷等元素,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耕性,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3 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建设农村生态,党中央提出了实现“生态乡村和宜居环境”的目标构想,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农村生态文明是整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关乎我们长久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生态出现的问题说明我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

3.1 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助力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生态平衡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很多生态问题除了由于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失衡,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诸多现实问题的出现就要求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感,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居民对环境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是缺少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如果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在思想观念的高度上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那些人为的、随意的破坏环境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另外,要重视对农村居民正确生态观的构建,在广大农村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大力推广集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提高了,农民的落后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改变。农村的环境问题只有农民行动起来才能得到解决。在方式方法上,通过广播、黑板报等形象生动的形式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使农村居民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长远危害,唤起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和使命感。

3.2 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污染

从源头治理农村污染,主要可以从两方面下手。从农民生活方面,针对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应该建立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并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灌溉农田,而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等可以用来作为农肥;人畜粪便的处理则应该推广使用沼气池,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对于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应该选择安全、经济、环保的处理方式,在进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填埋、堆肥、入沼气池等方式进行处理;大多数农村居民在能源方面更为依赖散煤和劣质煤,因此应该推广并鼓励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源头方面减少农村空气污染。

从农村工业生产方面来说,在农村很多乡村都有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工厂,在一系列经济利益的背后,带来的是诸多的环境问题,部分工厂为应对检查采取“白天关停机器,夜晚偷偷生产”的办法,我国环境治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在环境治理中,政府担负着预防和管理的职责,不能仅仅从“治”着手,“防”才是治本之策。如果环境已经遭受破环,即使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补救也无法使其恢复本来的面貌,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生态保护的宣传,鼓励清洁生产和对工业垃圾的循环利用,相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和工厂进行处罚治理。

3.3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在管理方面,虽然农村生态保护的主体是农村居民,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例如环保、绿化、农业等部门的协同参与,农村生态的改善将会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迟缓的过程。部门之间应该有效配合,各部门要责任明确,不能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生态保护协同体系,只有制度建立起来,长远问题、根本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在农村产业方面,一定要建立严格的农村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限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随意进村建厂,在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找到平衡点。另外,要完善农村生态保护的责任制度,实现责任到人,责任到片,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

4 结语

要成为经济发展强国,农村、农民、农业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要,助力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实践论农村居民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李达到陶德麟的《实践论》解读之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实践论(节选)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实践论》的时代价值刍议——学习毛泽东实践观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建国以来《实践论》学习和宣传述论*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