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公教育的人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10梁赟玲

中国市场 2022年32期
关键词:孤峰木桶人力

李 钦,梁赟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0)

企业正常有序的工作开展需要人力支持,企业兴衰成败的效益体现需要人力创造。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成长型企业更需要核心人才的鼎力相助。倘若没有人才梯队的扶持,企业注定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在激烈厮杀的市场竞争中觅得一片生存发展的蓝天。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人力培养路径是企业在进行人力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中公教育为例,站在教育行业的背景下,对人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新的探索,以供其他业界的企业管理者学习。

1 “孤峰原理”与中公教育现状

“孤峰原理”认为“孤峰优势”是企业管理者应关注的焦点,其着眼点在于企业的优势资源,企业管理者需要将“优势”做大做强,形成“孤峰优势”。它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去考虑,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问题[1]。它否认了“木桶理论”中有关“企业经济效益取决于最短木板”的假说。“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盛满的最大水量,并非取决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块,而恰好取决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2]。实质上,“孤峰原理”和“木桶理论”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企业的重点方向:是应该集中火力培养企业优势还是专注查漏补缺弥补短板。

通过深入分析,中公教育的管理者所倡导的培养观念和“孤峰原理”如出一辙。中公教育是教育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一家上市公司,其他上市公司还包括学大教育、昂立教育、东方时尚、开元教育等。以2021年最新的教育行业中市场占有率的数据情况和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看,中公教育属于目前高寡垄断型的教育市场中的龙头。详见表1和表2。

表1 2021年教育行业各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数据 单位:%

表2 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由此可见,中公教育在高寡垄断型的教育市场结构中,占据了比重最高的市场占有率48.35%,为高寡垄断型市场的龙头。因此,以中公教育为例,研究“孤峰原理”视角下的人力培养路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践意义。

2 中公教育的人力培养路径

2.1 设置关卡,严格把控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公教育在人力培养之初的“挖掘人才”方面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为了更好地筛选和任用优质的人才,淘汰掉资质平平的应聘者,中公教育在选用人才的开始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招聘录用标准。相比于市场上大多数企业普遍采取的初试和复试两轮面试关卡,中公教育采用了更为严格的初试、复试、再试以及终试四轮面试环节。这是中公教育人力培养路径的第一环节。只有全部通过四次面试的人员,才能进入到三个月的试用期,即第二环节。

而进入到试用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只等顺理成章成为中公教育的正式职员。每位员工在试用期也有着更为严格的KPI考核指标,连续通过三个月的KPI考核之后,还需继续接受初面和复面两轮述职挑战,即第三环节。三个环节全部通过,才有机会签订最终的正式劳动合同。任何一环出现的微小失误,也只能抱歉地通知“无法得到任用”的消息。

因此,经过这般如此严格的层层筛选,中公教育自然而然地在人力培养之初将那些资质平平或者没有擅长领域的应聘者过滤掉,把有着自身优势、擅长特点的优质员工留了下来。

2.2 潜心等待,挖掘优势

“致力于成为一个能让员工快速成长并对人类和社会发展有贡献的教育企业”是中公教育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在中公教育的企业文化中,一直注重对员工的成长培养。中公教育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在人力培养中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如何使员工“最短的木板”变长,而是设法找出员工“最长的木板”,并且锐意创新,更大限度地发挥后者的优势效应[3]。这与“孤峰原理”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相比其他企业惯用的“木桶理论”,中公教育为什么要在人力培养路径中采用与之相反的“孤峰原理”培养之道呢?“孤峰原理”的培养之道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使中公教育为其深深着迷呢?这是一些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通过对中公教育人力培养路径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利用“孤峰原理”对企业人力进行培养是中公教育的管理者在企业运营管理中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总结,是更符合中公教育人才成长的人性化培养路径。

当有新员工入职,中公教育并不急于根据员工入职的岗位职责,让其按照“模板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进行发展。而是先潜下心来,通过在工作中对员工的悉心观察,先辨别和区分出员工的优势劣势,再根据其能力优势和擅长领域设定出更适合该员工职业成长的发展道路。这就比其他企业根据岗位职责编制的“模板化”成长路径更具人性化,更能满足员工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更能让员工最大化地在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所长,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实现企业运营目标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

“模板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企业来说是一套更为省时、省力的标准化模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效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将模板直接套用到每个人的身上。“木桶理论”中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只是在维持优势能力甚至优势能力可能会略有下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个人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发展路径本质上更多的是为企业设定好的岗位职责而服务的,欠缺了对员工优势力量的培养和对个性化成长路径的考量。

而中公教育的管理者意识到员工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更加重视每位员工身上所具备的不同的优势特长和性格特征,摒弃了千篇一律的“模板化”培养方案,将关注焦点放在对员工擅长领域的培养。让其意识到个人存在一些短板是正常的现象,其存在的短板对于擅长的工作领域来说,并不具备显著的强悍杀伤力。中公教育的管理者认为相对于一个人的擅长领域,其不擅长的地方要多得多。与其将时间都耗费在成效甚微的短板弥补上,不如专项突破培养员工所长。

因此,中公教育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选用“孤峰原理”的培养之道实施人力培养路径。明白每一位员工都是特殊的个体,具备不同的优势特长。与其按照“木桶理论”弥补个人短板,不如根据优势特长设定出“人性化”的人力培养路径,员工在全力施展身手的同时,公司也能收获更多的收益。例如:在沟通领域具有“雄辩口才”特长优势的人,可为其制定和规划企业公关类或营销类的人力培养路径;在谋略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的人,可为其制定战略部门的人力培养路径等。

2.3 “一对一”培养,全方位评估

中公教育除了能够有意识地去辨别和区分每位员工的优势劣势之外,还对制定具体的、可落实的针对性培养方案有着独到方法。通过“一对一”的“师傅”带教的方式,中公教育让每位员工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毫无顾忌地施展身手,从而让所长更长。

中公教育为每位新入职的员工都配备了一个直接的“师傅”。这个“师傅”不一定是职位比你稍高一层的领导,也可以是比你先来中公的工作同事,还可以是年纪稍长的前辈。中公教育采取这种“一对一”“师傅”带教的方式,有以下四点好处:一是能够让新进员工以最快的速度对公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师傅”口诉等方式了解公司组织结构、团队成员、工作氛围、公司环境等,从而迅速投入到工作角色中;二是能够让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人文关怀,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在大公司也有人关心和照顾;三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出现问题及时询问,不至于不知所措耗费时间;四是能够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员工个人特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和指导。

正是这种“一对一”的“师傅”带教的培养方式,让中公教育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粘性更强。员工实施计划有“师傅”支持,遇到问题有“师傅”帮忙,难过伤心有“师傅”安慰等。这便让员工有底气、有动力、自信满满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除了“一对一”带教,中公教育每个月也会对员工进行全维度的打分和评估。通过工作能力、业绩呈现、员工关系、培训学习、帮扶带教等方面,对员工上个月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有擅长领域的员工,其中擅长领域的工作表现分值比重较大。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员工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同时,更多地看到自己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和进步成长。通过持续不断的进步,员工也能更加自信,更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更能获得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员工也更能进步、更有信心,从而形成了良性的成长循环。

3 中公人力培养路径的可借鉴之处

3.1 从源头处严格把控

有时候工作在进展之中出现了麻烦,并不是由于工作本身制订的计划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而恰恰是在工作开展之初,就没有选择好对的目标对象。如果目标对象的选择在一开始便偏离企业的最终目标或者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期望,那么在后续进程中,即使制订出再完美的推进计划,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在最终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正因为中公教育在对新进员工实施人力培养方案之前,便通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和把关,淘汰掉了不合适的应聘者,将更具优势特长的人选留了下来。所以,在后续人力培养路径的实施进程中,节省了大量用来弥补短板的人力成本,能够让员工在擅长领域最大化地发挥出优势特长,为企业谋得更高的收益。

3.2 另辟蹊径优于大众选择

相较于其他企业采用的“木桶理论”培养策略,中公教育采用了与之相反的“孤峰原理”培养之道。深谙个人不擅长的领域范围要比擅长领域宽泛得多,与其花尽心思弥补员工的短板,不如发扬其所长。

企业在制定员工的人力培养路径时,不能仅仅看到“木桶理论”表面上折射出的浅层次全面发展理念,就跟随大众步伐坚持“木桶理论”培养之道。而更应透过表面现象看到蕴藏之下更为深层的现象本质。依照本质现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创造出执行方案。另辟蹊径的选择却有风险,但倘若通过深入思考,探究其根本,也能合理规避风险,发现另一片更为广阔和蔚蓝的天空。中公教育正是摒弃了大众化的选择,选用“孤峰原理”制定出人性化的人力培养路径,为企业寻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人力培养方案,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物力成本,减少了人员在培训时间上的消耗,用更少的时间创造出企业效益。

3.3 人文关怀和自信的力量

员工并不是企业用来榨取价值利益的工具。一个只会为了赚取利润不断压榨员工价值的企业,将无法获得员工拥护,无法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倘若企业都能学习到中公教育的闪光之处,也将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例如:为员工建立起人性化的培养路径,营造体贴关怀的人文氛围,提供针对性的“一对一”专项指导,构筑施展拳脚的自信平台,凝聚团队的集体力量等。总体来说,倘若企业能够深入探求员工实际需求,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也将最大程度地享受到集体员工所发挥出来的最大动能和积蓄能量。

4 总结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工作开展需要人才支持,企业效益的实现需要人才创造。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人力培养路径是企业家们应重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孤峰原理”的视角,探讨了中公教育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实施的人力培养路径,并根据其具体制定的人力培养方案,提出了诸多值得其他业界管理者借鉴学习的地方。期待中公教育未来的发展能更加长远,以此为大家提供源源不竭的榜样力量。

猜你喜欢

孤峰木桶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谁当组长
山深秋更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木桶兄弟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