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评述与展望

2022-11-10李雪松

中国市场 2022年32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显性隐性

李雪松

(泰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引言

未来5至10年,中国约有300万家族企业进入传承转型时期,家族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全球家族企业调研——中国报告》,77%的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或在任者对传承的成败深表担忧。在知识经济时代,家族企业的传承在本质上是知识资本的传承,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承。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将成为家族企业传承的主导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效果。然而,我国家族企业不仅在隐性知识传承上较为滞后,也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驱动的作用,导致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我国家族企业隐性知识资本传承数字化驱动的机理和路径怎样?传承中存在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数字化驱动方向,进而提升隐性知识资本数字化传承的效率,以达到提升家族企业的传承效果。这些都是进行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评述与展望的动机所在。

2 文献综述与评析

2.1 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系统中不可忽视的要素。近年来,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已经成为家族企业发展中一项备受关注的问题,不仅引起家族企业的重视,也引起我国社会的关注。

家族企业的传承要素体现于多个方面,对传承成败或传承效果均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包括慈善精神传承(邹立凯、宋丽红,2020)、创新思维传承(吴炯、戚阳阳,2020)、政治关联传承(陈建林、贺恺艳,2021)、风险控制能力传承(许永斌,2019)、创新投入及决策模式传承(严若森、吴梦茜,2021)、社会资本传承(鲍树琛,2021)、深谋远虑思维传承(祝振铎,2021)等。

当然,家族企业传承在西方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对家族企业创新精神传承(Munoz B.,2019)、研发投入及决策传承(Letonja M.,2020)、组织结构变革思维传承(Priem R.L., Alfano F.,2018)、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传承(Dasanayaka C.H.,2021)等,同样影响到家族企业传承的效果。

可见,家族企业传承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的精神、思维模式、管理能力、经营理念的传承,而不仅仅是机器、厂房、资金等有形资产的传承。也就是说,隐性知识传承的成败是家族企业传承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

2.2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研究

从知识的视角来看,家族企业传承在本质上是知识资本的传承,即创始人的知识资本传承到接班子女。由于隐性知识是知识资本的主体,因此,知识传承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隐性知识传承的效果和质量。

知识理论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当今的管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英国思想家Polany(1965)最早提出了知识资本的理念,将知识资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并认为隐性知识是知识资本的主体,约占知识资本总量的90%,而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之一角”。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1969)为知识资本赋予了翔实的内涵,认为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图像来表示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并将知识资本理论引入到管理学领域。日本学者Nonaka(1995)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认为知识转化分为知识社会化、知识内隐性、知识外显化、组合化四个循环往复的流程,其中,知识社会化、内隐化、外显化属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范畴,知识组合化属于显性知识转化的范畴。知识社会化是指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外显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知识内隐化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Nonaka的知识转化SECI模型奠定了知识管理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承一直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关注。Glyptis、Hadjielias(2021)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是知识传承,尤其是隐性知识传承。Kammerlander(2021)认为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可以分多个阶段推进。周任重(2013)构建了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代际传承模型,认为隐性知识传承是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要素。冯宝军、刘音(2021)认为,隐性知识传承是家族企业创业者帮扶继承者的有效方式。

然而,我国家族企业知识资本传承的效果一直并不理想。孙秀峰、宋泉昆(2017)认为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可以提高继任二代的企业家精神,但家族企业普遍缺乏隐性知识的传承能力。周立新(2019)认为,我国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薄弱是导致部分家族企业传承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研究中,知识转化SECI模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alabrò、Frank(2021)认为,家族企业知识资本的传承,就是指创业者向继任者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组合化四种基本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是隐性知识的传承。

2.3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研究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模式也在改变。家族企业可以借助于数字经济的平台,更为有效地驱动隐性知识传承,从而提高隐性知识传承的效率。

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Tapscott在《数字经济:智力互联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阐释了“数字经济”的基本理念。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名为《新兴的数字经济》的报告,标志着数字经济的诞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8.6%。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数字化传承在发达国家引起了较高的重视,但在我国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Chaithanapat(2022)考察了56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渠道和效果,发现数字化平台对传承质量存在着重要的影响。Chopra、Saini(2021)认为,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驱动家族企业在任者向继任者的知识转化,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转化,进而提高继任者隐性知识的存量。

2.4 现有研究的评述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数字化传承是当前家族企业传承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家族企业开始重视隐性知识的传承,但传承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没有重视数字化在隐性知识传承中的驱动作用。因此,如何激活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功能,是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研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 核心发现与未来展望

3.1 核心发现

3.1.1 学术思想发现

在家族企业传承研究中,借助于知识转化SECI模型,引入隐性知识管理理论和数字化驱动理论,将数字化驱动融入隐性知识传承研究之中,从而丰富家族企业传承理论。

3.1.2 应用价值发现

一是提高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效率,为家族企业稳健传承的实施指明方向,进而提高家族企业传承的效果;二是提高数字化驱动在家族企业知识传承中的作用,驱使我国家族企业尽快融入数字经济的大潮,加快家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3.2 未来研究展望

3.2.1 基础性研究

因为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涉及诸多理论,主要研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理论基础。包括:一是根据Polany的知识理论,剖析家族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形态;二是根据Nonaka的知识转化SCEI理论,剖析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的模式,包括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同时剖析显性知识传承的流程,即知识组合化;三是研究家族企业数字化环境,包括企业外部数字化环境和企业内部数字化环境;四是研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模式,包括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的数字化驱动模式。

3.2.2 调查研究

因为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模式尚不清晰,基于田野调查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对我国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现状、行为、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包括:一是明晰调研目标、确立调查对象、设计访谈问卷;二是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现状调查;三是家族企业数字化环境的调查,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四是对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包括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三种模式,同时调查显性知识数字化驱动的模式;五是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调查;六是分析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中存在的问题。

3.2.3 研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微观机理

因为当前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微观机理,在现有的研究中没有得到透彻地解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测度指标设计,包括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测度指标设计,知识社会化数字化驱动、知识外显化数字化驱动、知识内隐化数字化驱动测度指标设计,知识转化、数字化驱动、知识转化数字化驱动三个视角下家族企业传承效果测度指标设计。

第二,以我国家族企业为样本,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隐性知识传承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促进机理,并提出隐性知识传承的改进策略。

第三,以我国家族企业为样本,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数字化驱动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促进机理,并提出数字化驱动的改进策略。

第四,以我国家族企业为样本,依托于交互效应分析法,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以隐性知识传承和数字化驱动为主自变量,以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为交互变量,研究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对家族企业传承效果的促进机理,并根据交互变量的检验结果提出数字化对隐性知识传承的驱动路径和策略;五是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归纳我国家族企业传承中隐性知识传承的数字化驱动策略,以及隐性知识转化和数字化驱动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直接促进策略。

3.2.4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案例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传承成败的机理

结合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微观机理的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成功和失败的经典案例,从数字化驱动、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等多个视角,来进一步分析家族企业传承的现实流程,揭示家族企业传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从政策、社会、金融等外部环境因素的视角和战略、机构设计、领导风格等内部因素的视角提出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完善策略。

3.2.5 家族企业隐性知识传承数字化驱动的内部制度完善和外部政策保障研究

结合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现状,提出家族企业数字化驱动的内部制度优化方向和外部政策保障的改进趋向,从而为隐性知识传承创造有利的制度氛围和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显性隐性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