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怕黑的女孩
——运用叙事疗法帮助小学生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辅导案例

2022-11-08麦淑钧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深圳518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外化来访者辅导

◎ 麦淑钧(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深圳 518000)

一、个案概况

小沂(化名),11 岁,独生女,上五年级时转入我校。父母离异,目前与妈妈和外婆同住,妈妈日常工作繁忙,由外婆照顾小沂的生活起居。

小沂自述从小就怕黑,以前妈妈陪着自己睡觉的时候,能正常入睡。但最近妈妈总是很晚才回家,外婆因生病需要八点前睡觉,所以近期从晚上八点到十点左右,家里只有小沂独自待着。在这段时间内,小沂觉得十分害怕,任何事情都做不了,甚至不敢上洗手间。小沂想跟妈妈说自己害怕,希望妈妈可以陪自己一段时间,但又担心妈妈会责怪自己,批评自己不够勇敢,觉得无奈又沮丧。

小沂的PHQ-9 测试显示,有三个以上可以分享秘密、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几天做事时提不起劲儿或没有兴趣;有几天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得过多;有几天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测试结果显示她有轻微的抑郁症状。

二、个案分析

(一)自我评价偏低

小沂生长在单亲家庭,妈妈和外婆对她有较高的期待,她每天做完作业后,还要在外婆的监督下练习钢琴并完成课外作业和阅读任务。外婆时常说一些否定小沂的话,如“能不能认真一点儿”“怎么又走神儿”“怎么像个男孩子一样皮”,这使得小沂长期处于被重要他人否定的状态中,不敢主动向家人表达自己的合理期待,自我价值感偏低。

(二)缺乏安全感

在小沂的家庭中,妈妈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工作繁忙,妈妈在工作日总是晚上十点后才到家,那时小沂已经睡了。当小沂想跟妈妈说说话时,妈妈往往不在家。小沂与家人沟通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导致她缺乏安全感。

(三)亲子沟通不畅

妈妈在家停留的时间较短,好不容易小沂找到了机会跟妈妈沟通,妈妈往往只是简单回应,如“嗯嗯,跟同学好好相处”“好,那你要认真听课”。妈妈敷衍的态度使小沂认为妈妈不尊重自己,更加不想和妈妈聊天。

综上所述,小沂目前自我评价偏低,缺乏安全感,并且存在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我计划运用叙事疗法帮助小沂学会主动沟通,探索与妈妈沟通的方式。

三、辅导过程

叙事疗法摆脱了将人等同于问题本身的传统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寻找例外、故事重塑等方法,使来访者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故事叙说”旨在引导来访者叙述故事,发现问题所在;“问题外化”旨在使得来访者与问题保持一定距离,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自己目前的境况;“寻找例外”旨在帮助来访者挑战受压抑的、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重塑故事”旨在帮助来访者换一个视角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故事。

(一)故事叙说,发现问题所在

小沂走进咨询室时,满面愁容,手握纸杯,安静地坐在沙发一侧,许久都没有说话。我解释了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之后,小沂才缓缓开口说了一句“老师,我好怕黑,我是不是很没用”。从这句话以及后续小沂的诉说中,我发现她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当我问她是否想过办法缓解这种害怕情绪时,她十分无奈地说“没有”。我了解到,小沂虽然之前也怕黑,但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是从今年9月开始因为怕黑而无法入睡。我让小沂回忆9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沂说除了转学之外,还有一件事是妈妈因为单位任务突然变多而经常加班。

通过这次访谈,我了解到小沂的害怕情绪根源在于想要得到妈妈的陪伴却一直无法满足。

(二)问题外化,避免深陷问题

我让小沂给自己的“害怕”取个名字,她为其取名为“暗光子”,由此,通过问题外化将小沂与问题拉开一段距离,使她能平视这个问题,而不是深陷其中。小沂说每当“暗光子”出现,她就会睡不着,并且觉得心情很不好,躺在床上的时候,很想念妈妈,想让妈妈陪陪自己,但又不想做妈妈口中“不懂得体谅大人的孩子”,所以不敢跟妈妈说自己想她。

(三)寻找例外,提升自我效能感

我问小沂:“妈妈总是拒绝你主动提出的陪伴或者沟通的想法吗?”

小沂说:“没有,上周六中午跟妈妈吃饭的时候,我跟妈妈说能不能吃完饭之后一起下楼在小区遛弯消食,妈妈开始说还要回去加班,但当我再一次提出想跟妈妈一起散步时,妈妈答应了,跟我一起在楼下走了十分钟。”

我问:“这一次向妈妈提出请求,跟之前被妈妈拒绝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沂说:“妈妈一开始说忙,但我坚持自己的想法,继续说想让妈妈陪我散步,最后妈妈答应了。”

我说:“那是不是意味着,有时候妈妈拒绝,可能是因为你提出请求时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妈妈以为你并不是迫切地需要陪伴,所以就拒绝了?”

小沂重重地点了点头。接下来,我引导小沂将妈妈答应陪她散步的情景讲得更具体一些,然后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当中播放。这使小沂感受到妈妈虽然很忙,但是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之下,依然会放下工作陪伴她。这段成功请求妈妈陪伴的回忆,使得小沂的情绪由沮丧逐渐转为平和。

(四)寻找资源,重塑故事

我发现,小沂其实在生活中一直被关心和爱护着,但是被她忽略了。于是,我引导小沂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让她发现,外婆虽然对她要求严格,但严中有爱,在小沂刚刚转学的时候,外婆经常接小沂放学,周末也时常带着小沂一起逛超市。

在我的引导下,小沂又讲了妈妈的故事,说她曾经有一次因为怕黑睡不着,妈妈知道后,让小沂到自己的房间一起睡觉,那天晚上小沂睡得特别好。

我问:“这件事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小沂说:“意味着妈妈不是冰冷的,她知道我害怕,会帮我。”

由此,小沂对妈妈的想法有所改变,开始肯定妈妈,发现自己是被妈妈爱着的。

我问小沂:“如果今天让你请妈妈陪你做点儿什么,你会怎么跟妈妈说呢?”

小沂思索片刻后说:“我打算跟妈妈说,最近外婆生病,要很早睡觉,妈妈回家又晚,中间这段时间没有人陪我,不知道妈妈能不能在每晚到家之后跟我聊一会儿天。”

我进一步引导小沂将请求具体化,小沂说:“我打算跟妈妈说,请她每天抽出十分钟陪我聊聊天。”

在最后一次辅导中,小沂向我反馈了她回去后与妈妈沟通的过程。妈妈说自己确实因工作忙而忽略了小沂想要跟自己沟通、相处的需求,虽然暂时不能做到每晚在小沂放学之后陪伴她,但是回应说“妈妈最近确实忽略了你”,并抱了抱小沂。

听了妈妈的话之后,小沂感觉“松了一口气,很想哭,但担心自己哭会让妈妈也难过,所以忍住了”。然后,小沂向妈妈提出,能否每天抽十分钟陪自己聊天,妈妈答应了,并且这段时间确实每天都做到了这一点。有一天回家,妈妈还买了小沂最喜欢吃的面包。小沂说,这次跟妈妈沟通之后,自己还是怕黑,但不再因怕黑而睡不着了。

经后续观察,以及日常课间与小沂的交谈,我了解到目前小沂的妈妈下班后会主动问小沂在校的情况,亲子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沟通,小沂也反馈自己心情变好了,虽然还是怕黑,但晚上躺下之后,基本上能在半个小时左右睡着。

目前,小沂情绪稳定,我计划进行随访,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和生活事件,为她提供持续的心理服务。

四、辅导反思

生命是由故事组成的,但故事本身并无意义,是身在故事中的人给故事赋予了或美好或负面的意义。当我们给自己的生命故事赋予了积极美好的意义时,我们就会变得积极乐观。在对小沂的辅导中,我通过外化技术将小沂跟问题分开,避免她深陷问题而毫无头绪;跟小沂一起寻找“例外事件”,让她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面对小沂的“问题故事”,引导小沂发掘其中不曾被发掘的部分,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

儿童也是亲子关系中的一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有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的。在对小沂的咨询中,我没有直接给出建议,而是引导小沂“看见”那些事件,看见生命中的积极面,激发她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增加心理资本。

猜你喜欢

外化来访者辅导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