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在产后缺乳症中的应用

2022-11-07

光明中医 2022年22期
关键词:催乳泌乳素乳汁

杨 梅

产后缺乳症是指产妇在哺乳期乳汁分泌量少或无分泌的症状,会影响新生儿营养摄取。穴位按摩能够减轻产后缺乳症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但其起效较慢,且受产妇观念的影响,接受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产妇产后多虚多瘀、气血不通而致乳络痹阻为产妇缺乳症发病病机,故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症以益气补血、通络下乳为主要原则[1]。催乳汤由炙黄芪、柴胡等成分组成,可发挥益气通乳的功效。此外,产妇产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产妇乳汁分泌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叙事干预有利于帮助产妇解决影响母乳喂养的问题。但目前关于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在产后缺乳症中的应用效果仍需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对130例产后缺乳症产妇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2020年3月—2021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缺乳症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本研究经山西省儿童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2组之间可进行后续比较分析。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及中医诊断分别符合《妇产科学》[2]及《中医妇科学》[3]中关于产后缺乳症及乳汁不行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产后3 d左右乳房无胀感,且轻柔挤压无乳汁分泌者;依从性较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干预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伴有肿瘤疾病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穴位按摩,每天上午10:00,先用温热毛巾进行乳房热敷5 min,然后五指由乳房外缘向乳头方向按摩3 min,交替按摩两侧,再以适中力度按压三阴交、膻中、关元、乳根、足三里、脾俞、公孙等,每个穴位按摩2 min,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催乳汤,组方:炙甘草、通草、川芎各6 g,柴胡10 g,王不留行、当归、漏芦各12 g,党参、白术各15 g,炙黄芪30 g。加300 ml水量浸泡50 min左右,开锅后煎煮约20 min后倒出药液,再加入200 ml水再次在开锅后煎煮15 min左右,倒出药液,将2次药液混合,于饭后约30 min服用,250 ml/次,2次/d。2组均治疗7 d。

1.4.2 干预方法2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叙事干预,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干预,约25 min/次,1~2次/d,步骤如下:①采用诱导及提问的方式与产妇交流,了解产妇担心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并与产妇进行眼神交流,捕捉敏感话题,表示对问题的关注,引导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进行深入表达。②针对性分析影响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问题形成的因素,并帮助产妇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清洁、按摩等干预,并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成功验案,减轻产妇负面情绪,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③记录产妇每次访谈的表现及疗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下次访谈的方案。此外,医护人员每周组织相关会议,总结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导致产妇存在顾忌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1.4.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7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②乳房胀痛程度:治疗7 d后,根据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2组乳房肿胀及疼痛情况[4],其中肿胀程度如下:正常肿胀,接触像嘴唇为Ⅰ级;中度肿胀,接触像鼻尖为Ⅱ级;重度肿胀,接触像额头为Ⅲ级。疼痛情况如下:轻度疼痛或没有疼痛为Ⅰ级(0~3分);中度疼痛为Ⅱ级(4~6分);重度疼痛为Ⅲ级(7~10分)。③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评分:于治疗1 d、7 d后,抽取2组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15 min(3000 r/min),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并采用泌乳量评分评估2组泌乳量,分值0~6分,乳汁分泌量与其分值成正比[5]。④生活质量评分:于治疗前、治疗7 d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6]从精神状态、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功能5项评估2组生活质量,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4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进行评估,其中乳汁增加不明显,分泌少及无分泌的症状无改善为无效;乳汁分泌增加,能够满足新生儿1/3的需求为有效;乳汁分泌显著增加,能够满足新生儿2/3的需求为显效;完全能够满足新生儿需求为痊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乳房胀痛程度比较治疗7 d后,观察组乳房肿胀Ⅰ级及乳房疼痛Ⅰ级的占比分别为50.77%、55.38%,均高于对照组的27.69%、35.38%;乳房肿胀Ⅲ级及乳房疼痛Ⅲ级的占比分别为7.69%、4.62%,均低于对照组的23.08%、20.00%(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乳房胀痛程度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评分指标水平比较治疗7 d后,2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评分均高于治疗1 d后,且治疗1 d、7 d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评分比较 (例,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治疗7 d后,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

3 讨论

产妇产后缺乳与神经内分泌及营养不充足等因素有关,是导致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之一。穴位按摩是治疗产后缺乳症的常用中医治疗方式,能够帮助产妇缓解乳房肿胀、疼痛的现象,但其单一的治疗方式对提高乳汁分泌量效果不明显[8]。因此,亟需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产后缺乳症产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在产后缺乳症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中医学认为,产后缺乳症主要由产妇气血虚弱、经络失调而致,故中医治疗该疾病以补气血为主要原则[9]。催乳汤中的炙甘草能益气滋阴、复脉补气;通草具有较好的利水、通乳的功效,可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川芎可活血止痛、行气开瘀;柴胡具有解郁升阳、和解表里之效,可用于协助治疗乳房肿胀;王不留行具有通经催乳、活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乳汁不下之证;当归具有活血补血的功效,为补血要药;漏芦可清热解毒、下乳,可用于治疗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等;党参可起生津养血补气之效;白术可用于益气燥湿、安胎等;炙黄芪作为君药,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诸药合用可通经络、补气血[10]。故将其用于产后缺乳症能够有效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给予产后缺乳症产妇叙事干预能够指导产妇进行乳房清洗、按摩等,并帮助产妇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的信心,进而提高生活质量[11]。本研究发现,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乳房肿胀Ⅰ级、乳房疼痛Ⅰ级占比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乳房肿胀Ⅲ级及乳房疼痛Ⅲ级的占比均低于观察组,进一步说明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后缺乳症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泌乳素是一种促进乳腺发育及分泌的激素,产后分泌较多,且水平与产妇乳汁分泌量成正比。本研究发现,治疗1 d、7 d后,观察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和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产后缺乳症产妇乳汁分泌。现代药理研究[12]证实,催乳汤中的党参含有党参苷、葡萄糖、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激活神经兴奋的作用;通草含有肌醇、多聚戊糖及谷氨酸等,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川芎含苯酞、生物碱及神经酰胺等类化合物,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当归中含藁本内脂、阿魏酸等,在补血的同时可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进而能够促进产后缺乳症产妇乳汁的分泌。且叙事干预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进一步减轻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乳汁分泌。

综上,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后缺乳症产妇乳房胀痛,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进一步提高疗效,进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但本研究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少,且仅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及可靠性,临床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

猜你喜欢

催乳泌乳素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巨泌乳素血症1例报道
中医催乳教学在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血清泌乳素检测水平研究
揉揉捏捏乳香来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帮新生命一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