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补肾法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的研究

2022-11-07马驰

系统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证候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马驰

肥城市中医医院内科,山东肥城 271600

骨质疏松症主要病理特征为骨脆性增加,患者在生活中易出现骨折,是因骨微细结构完整性破坏所致,较多患者骨组织减少原因为骨质吸收增多[1]。调查发现,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发病率约为33.3%,男性发病率约为12.5%,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多,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可造成机体损伤,因此临床研究通过使用中药减少西医用量,可减少患者机体损伤。中药补肾方是一种中成药物,是本医院治疗该疾病的新型药物,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本文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肥城市中医医院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中药补肾法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n=6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补肾法治疗,n=60)。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0~72岁,平均(66.15±5.21)岁;病程1~5年,平均(3.21±0.32)年。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73岁,平均(67.00±5.13)岁;病程1~5年,平均(3.01±1.12)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参照《中医骨病学》[4]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订。主症:骨痛,汗液流失多,腰背部发力不足,肢体乏力等。肝肾亏虚型:患部酸楚隐痛,筋骨无力,患者多出现舌红、脱发、脉弱、患处有压痛等症状。

1.2.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6]制订。①临床表现:骨痛和/或脆性骨折史;②通过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部与腰椎;骨质疏松为降低>2.5个标准差(T≤-2.5);③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该疾病;④排除此标准以外的骨骼疾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通过影像学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②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较高;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采用除本研究药物之外的药物治疗者;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软化症者;③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对本研究产生影响者;④治疗期间由于相关影响因素退出研究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口服钙尔奇(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600 mg),1片/次,1次/d;阿法迪三骨化醇(国药准字J20080075;规格:0.25 mg),2片/次,1次/d。观察组在使用西药的同时加用中药补肾法治疗:药物方剂为淫羊藿、骨碎补、补骨脂各15~20份,肉苁蓉、牛膝制、丹参、知母、熟地、鸡血藤、首乌各10~15份,乳香、制没药各9~12份,枸杞、鹿衔草各12~15份,甘草6~8份。将上述药物混合制成蜜丸剂口服,1丸/次、2次/d。

1.5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对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实施评估,评估内容中条目共11个,分为主症与次症,均采用相同方法,为四级计分法;患者出现下肢、腰部、背部疼痛,腰部膝部无力,行走困难为主症;患者出现汗液流失较多,言语交流减少,食欲不振、面色异常为次症。共42分,分值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实施评估,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但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低提示疼痛程度越低。③对比两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使用Hologic Discovery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左侧股骨颈、前后位腰椎(L2-4)进行测量,在测量前需使用标准骨模型校准机器,变异系数<2%。④分析两组合格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治疗前29.66±8.3827.81±9.321.1430.255治疗后24.57±5.3118.55±4.116.944<0.001随访6个月22.32±4.8218.24±4.025.035<0.00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治疗前4.71±0.524.63±0.410.9360.351治疗后1.96±0.411.45±0.525.966<0.001随访6个月1.66±0.631.29±0.334.030<0.001

2.3 两组患者BMD对比

治疗前,两组B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MD比较[(±s),g/cm2]

表3 两组患者BMD比较[(±s),g/cm2]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腰椎BMD治疗前0.74±0.060.76±0.081.5490.124治疗后0.74±0.070.77±0.072.3470.021左股骨颈BMD治疗前0.62±0.060.63±0.080.7750.440治疗后0.61±0.070.63±0.061.6800.096

2.4 两组患者合格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伤,使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风险增加。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对机体损伤较大,可导致致死、致残,约有20%患者在骨折后12个月内因并发症死亡。在治疗该疾病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手术、药物方法,由于手术易损伤患者机体,造成更大痛苦,且治疗成本高,多数患者选择药物治疗,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及基础药物,基础药物主要有钙剂,维生素D、衍生物等,抗骨吸收药物主要有雌激素、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8]。由于骨骼中的基本成分有钙、维生素D,增加骨骼钙与维生素D含量,可避免出现骨含量减少,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中医学认为,本研究疾病在医学中属于“骨痿”“骨痹”范畴,“骨痿”为肾虚,病因为脾胃虚弱,脾肾的先后天互资互用是治疗的关键,临床治疗需以补肾健脾法为主,辅以活血方,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9]。《内经》中记载了有关骨疾病的描述与治疗方法,如“骨者”“肾主骨”“肾主骨髓”描述,表明骨的变化对肾脏功能易造成影响[10]。中医药对该疾病的治疗有明显优势,采用辩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可获得循证求因,可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疾病通过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补肾益髓、健脾益胃等方法为主。于岩松等[1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本研究患者辩证治疗期间基于“从肾论治”思想的治疗优良率更高,对提高临床效果意义重大。尚洁等[12]进行Meta分析发现,将补肾类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较单一用药疗效更佳。本研究发现,对患者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及VAS评分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4.63±0.41)分、(4.71±0.52)分,治疗后随 访6个 月 的VAS评 分 分 别 为(1.29±0.33)分、(1.66±0.63)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7.81±9.32)分、(29.66±8.38)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中医症候评分分别为(18.24±4.02)分、(22.32±4.82)分,与赵志强等[13]研究一致,研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4.78±0.54)分、(4.61±0.42)分,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67±0.62)分、(1.23±0.36)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9.66±8.38)分、(27.81±9.32)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2.32±4.82)分、(18.24±4.02)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BMD、合格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更高。提示本研究药方疗效确切,是因本研究药方中,淫羊藿、补骨脂可提高骨密度及肾功能,同时骨碎补、肉苁蓉、牛膝也可达到此功效;丹参、乳香、鸡血藤可活血补血为辅;知母、熟地、枸杞、鹿衔草,首乌可对患者起到补肾阴,益精血之功效,能够对主药的燥烈起到制约作用,避免出现伤阴伤血;甘草主要起到不同药物调和的作用[14];诸药共奏强筋骨、补肝肾、通血脉之功效。研究发现,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是其主要的成分,能够增加骨质量,减缓骨质疏松,同时可使破骨细胞减少,对骨吸收活性产生抑制效果;补骨脂药效主要体现在骨脂酚中,可增加骨细胞,提高骨密度;骨碎补可使血钙血磷指标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机体所需含量,且对骨细胞活性产生良性刺激,可消除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牛膝能够显著增加机体钙、磷含量,为骨密度增加提供所需元素;肉苁蓉可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化,最后形成骨细胞[15-16]。

综上所述,中药补肾方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效果显著,可缓解患病部位疼痛,减少临床症状,促使骨密度增加,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证候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