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变革

2022-11-07阮磊博士董坤洋蒋若菲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商业会计 2022年8期
关键词:智化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阮磊(博士) 董坤洋 蒋若菲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一、数智化转型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阶段,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重组,改变我国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智化转型就成为了当下绝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罗斌元和陈艳霞,2021)。企业大规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势必会对现有的财务体系和会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现有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储备是否能够应对海量财务数据快速处理的要求?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相对应地,作为会计专业人才供给的主要提供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又需要做出哪些顺应数智化时代的变革?这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并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伴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进程,社会上关于会计专业未来发展的质疑层出不穷。2017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上线了财务机器人(RPA),国内企业如TCL、南方航空、万达、复星集团等也都紧随其后引入该系统,并不断扩大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2020年,关于清华停招会计本科的新闻,更是将公众对会计专业前景的担忧推向了顶峰。尽管最后证明,这不过是清华大学响应教育部强基计划号召所做的一次内部调整,会计学专业纳入经济与金融专业联合招生,但这无不表明在当前数智化经济时代,会计学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都亟须调整和革新。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实践问题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的数智化进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在数智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岗位可能会被大量的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财务运营和管理岗位的设置(王化成和刘桂香,2021)。但会计核算岗位的取消并不意味着会计工作的消亡,在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财务的运营、分析和管理岗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科学化。财务机器人能够保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但前置的业务流程规划、智能核算系统设计和运用则离不开会计专业人员的分析和把控。其次,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需要重构。传统的会计学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基本的核算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都是必修课程,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提升。但在数智化时代,企业更需要的是具备财务数据分析能力、业财融合思维、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杨小燕和廖清远,2021)。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会计学科和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有所改变。在大众的固有思维中,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指引,也不能够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和帮助。但在数智经济时代,企业的会计岗位应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贡献者,会计人员应该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主动参与者。受益于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会计人员能够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财务控制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为企业价值创造贡献力量。从总体上看,在数智化经济时代,企业会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工作内容、岗位设置、技能要求等层面。但从积极的角度分析,数智化的转型也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前景,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待遇,让会计从企业价值创造的旁观者变成了直接参与者。与此同时,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最大供给方,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数智化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传承

一直以来,社会公众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误解和质疑,认为会计工作只是一项低端的、重复性的核算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尤其是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推进,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引入,会计的核算工作并不需要人工介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客观上还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种现象在现阶段的会计人才招聘需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随着平台型企业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一些大型企业为了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在招聘财务岗位时,往往将专业限定在计算机、数学、统计、人工智能等理工科专业上,大幅削减了会计专业人才的招聘计划,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这也给当前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难题:以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需要全盘否定?

我们认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需要全盘否定。从企业会计的演进历史来看,或者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分析,会计的发展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演进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前一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财务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完善和革新。但随着企业数智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从本质上看,会计工作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只是这项工作的手段、表现形式和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至少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传承:

(一)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承

尽管不同高校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从基础逻辑上看,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或课程设置体系)体系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课程设置。该部分主要包括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等,奠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逻辑。二是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该部分构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层级,包括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该部分往往也构成为了会计学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所在。三是一些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该部分课程往往根据大学所在学院的特色而设置,常见的课程一般包括公司治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非营利组织会计等。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学习,丰富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了完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以会计核算为重心的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中,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并无不妥。但随着互联网和平台型企业的飞速发展,以成本核算、凭证录入、流转和账簿记录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会计核算岗位的地位日益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和调整。如上文所述,数智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备财务数据分析能力、业财融合思维、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杨小燕和廖清远,2021)。无论是“会计+技术”还是“技术+会计”,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落脚点在于“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提升是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个不懂基本财务逻辑和账务处理程序,但具有超强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软件应用能力的分析师,其分析出来的结果能够可靠地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吗?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依然需要传承下去,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讲授依然需要传承下去,但是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会计岗位设置,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可能会有所侧重。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传承

会计职业道德八大准则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这八项准则是会计人员必须谨记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大多数高校都会在会计专业本科生的首次课堂上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树立广大未来会计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准则。有些高校还单独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足以看出该问题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因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德育是第一位的。并且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信息供给的实际主体,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进一步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的合理与否,也间接决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与否。回顾以往会计信息造假的具体实例,不难发现,职业道德的缺失对会计职业的伤害和公众信心的动摇往往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对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并未有所降低,并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有部分观点认为,随着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对会计工作核算要求的降低,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在数智化经济时代,会计的角色由单一的核算者向经营管理者转变,变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参与者,一旦发生会计造假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将会是持续性的,并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将是巨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核算层面,会计信息的造假可能会影响企业利润的准确性,这种影响发现后是可以通过财务重述等手段修正的。但如果是会计核算程序设计上出了问题,通过财务机器人的重复计算,那影响的不单单是一两笔业务那么简单,而是企业整体核算的准确性。因此,在数智经济时代,除了对原有会计职业道德的传承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现阶段一些高校尝试“会计+思政”人才培养模式或是会计思政课程的融入就是一种良好的尝试。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变革

在数智化经济时代,除了需要做好上述在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传承外,更为重要的是顺应当下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应对,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大量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大量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必然会对企业财会岗位的工作人员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对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风险管控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大概率会被财务机器人取代,但是会计专业人员将会转型到风险识别、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其工作职责无疑将会得到极大扩展,对其工作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冯兴登,2021)。因此,数智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变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专业定位的转型

在大数据和智能财务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海量数据的会计处理更多的是通过智能机器人来实现。而会计此时的工作则主要转型为如何在海量数据中发现和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帮助。简而言之,在数智化时代,会计专业的定位应逐步由财务会计为重心向管理会计为重心转变(林少华,2021)。这种定位转变最大的意义在于,使企业的会计工作由最初企业价值创造的旁观者转变为了价值创造的直接参与者,拓展了会计工作的业务范围,提升了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极大地鼓舞了会计从业者的职业信心。

当然,在现阶段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制度不够健全,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和高校之间密切配合,同时企业也需要拿出不破不立的勇气和信心,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管理会计的定位下,企业会计人员主要从事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生产经营决策、存货规划、投资决策、业绩考核等决策支持工作,为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会计方案。

(二)专业知识体系的变革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在上述关于数智化时代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传承方面已经有了详细的论述。本部分所讲的内容在于如何在做好上述专业知识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会计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数智化时代对财务数据分析能力、业财融合思维、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我们认为,在数智化经济时代,会计专业的人才知识体系在上述传承的基础上,应该做到“两加强,一拓展”。两加强,包括对学生统计学知识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知识的加强,一拓展是对学生选修知识模块的拓展。首先,应该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统计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各个高校基本是将统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获取、描述性统计、三大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独立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几个部分。从学科属性上来看,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应该是一门应用性质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在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实际软件操作和统计结果分析、解释方面的能力,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门课程往往成为了一门理论性推导课程,“数学”特色明显,应用特色却并不明显。这种模式下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热情大幅下滑,很多学生游离在及格边缘,也导致了在参加工作后往往数据分析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认为在课程体系中应该进一步强化应用统计学的地位,进一步扩展应用统计学的授课范围,包括回归分析、模型构建、结果分析等都应涉及,革新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计算机机房建设),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学生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培训。现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往往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会占据大量的课时,但对于管理会计或是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度较为一般,随着数智化时代会计专业定位和业财融合要求的不断提升,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业务流程的知识传授,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运营以及分配角度的资金流转,企业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做出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后是学生选修知识模块的拓展。为了配合国家对复合型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有较多的高校尝试通过“会计+X”的模式来实现对会计专业的人才的复合型培养(刘建胜和张萍,2021)。总结起来,这个X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积累:数智化方向、国际会计方向、金融方向、法律方向等,相对应的,高校就需要依据学生所选择的方向的不同开设相应的知识模块。这是一种对现阶段数智化会计人才需求的很好回应,尤其是对于数智化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数据统计分析、智能软件操作、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对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具有很大帮助。

(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重心的转变

不单单是会计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就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完毕,我们对学生的校园培养工作也预示着基本完结。例如对于会计专业,该专业应该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但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其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推向了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自主学习等手段逐渐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数智化经济时代,由于会计工作范围的扩展和工作性质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在校园培养阶段转变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重心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进行转移。

首先,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依然不会减弱,这是会计工作展开的基础,包括对会计基本理论、概念、会计工作流程、决策基础等的掌握依然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加强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授、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再次要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专业定位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后,财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就变成了企业决策的支持者,这样就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要通过不断的案例模拟和分析以及实际演练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随后是学生的“软实力”。包括学生的文字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该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高校相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内在提升。

(四)高校教学方式的革新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沉闷,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为了配合数智化经济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手段,像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比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与企业实际经营经营情况也更加接近。二是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敢于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教材不一致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增加实地走访环节。会计学专业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但是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有些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公司形式和业务都没有接触过,对于实际业务流程并没有形成客观的印象,因此,有必要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环节,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实地感受企业的财务处理环节,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自信心。

四、结束语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智经济时代,必然会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既是一种挑战,更多的则是一种机遇。在数智化经济时代,会计人员能够从繁重的财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变成为企业决策的支持者和企业价值创造的参与者,会计工作的地位将得到较大提升,会计人员的重要性也再次得到加强。在数智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既要做好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传承,更要做好在专业定位、知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重心和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专业不被新时代信息化改革浪潮所抛弃,才能够保证会计专业为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供决策支持,才能够保证会计专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智化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宫长瑞,轩宣:以新一代技术要素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
人工智能助力教研变革的价值与逻辑
“数智化”生产生活奔涌而来
人工智能“智化”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策略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