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学员心理咨询问题变化趋势及对策建议

2022-11-06胡姝婧

政工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军校咨询心理

胡姝婧 向 娃

目前,各军事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常态化地为学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员咨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员群体的主要心理困难。对近年来学员咨询问题的类型和变化趋势进行梳理,有助于院校心理教育和心理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通过将心理防护的端口前移,可在群体层面提升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心理保证。

一、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以某军校心理咨询中心2014—2021年的咨询学员为样本,根据咨询记录,对学员咨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问题所占的比例。此外,该中心曾对2004—2005年的咨询情况进行过类似统计。将两次统计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学员咨询的主要问题在十余年间的变化。十余年来学员咨询的问题类型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训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恋爱、军校适应、未来发展等方面,这些问题占到了八成以上。但是在咨询问题的排序上有一些明显变化,需要引起关注。

(一)抑郁问题呈多发之势。2004—2005年统计中,抑郁问题并不多见。但是在对2014—2021年情况进行统计时,发现抑郁问题占比显著提高。虽然学员咨询的问题并非都是抑郁症,有些属于抑郁状态,但仍然说明抑郁问题近年来日益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以下结合学员在咨询中的主诉进行分析。一是学员对抑郁症的知晓率提高。通过媒体的宣传普及、课堂授课和身边罹患抑郁症的人增多,学员对抑郁症愈加了解,所以当出现情绪低落等症状时,会自发联想到与抑郁症相关。二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心理压力增大。近年来,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形势日益严峻,军校里的学训任务也愈加繁重且要求逐渐提高,不达标的惩处力度有所加大,部分学员为此心理压力加大;加之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有许多新政陆续出台,部分学员还没有对新政策的利好理解到位,由此产生一些思想心理负担。此外,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军校执行严格的封控措施,学员外出和休假受限,这些排解压力的渠道都受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压力的长期集聚。三是学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比过去有所下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员,头脑更活跃、价值观更多元、自我意识更强,但作为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更多更好的保护,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当面对现实的不如意和增大的心理压力时,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如果不能有效排解,就可能通过抑郁状态表现出来。

(二)更多关注自我意识相关问题。2014—2021年咨询中,自我意识问题咨询位列第三,占比达到16.2%,大大高于2004—2005年的7.4%。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学员对自我的关注度愈发提高。咨询的主要问题有性格完善、自我认知、改善自卑、增强动力、生命意义和死亡问题等。

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说明学员的心理素养有所提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希望能够完善自我;同时对人生也会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这是青年学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表现,对于人格的完善和人生的长远规划都有所助益。但是这种情况也同时说明,在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这一关键期,学员还存在很多困惑,亟须外界的帮助和引导,如果外界能够及时提供,会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反之则可能会迷茫困顿很长时间,在人生的大好年华因对自己和人生的困惑而内耗、蹉跎岁月。

(三)军校适应问题愈加突出。军校适应问题的咨询从2004—2005年的5.4%上升到11.6%,说明学员在军校适应方面的问题愈加突出。主要表现为:本人不想报考军校,受父母影响来校后不满意想退学;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不认同;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难以平衡学习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尤以新入校的学员表现得最为突出。

之所以适应问题呈增长之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选项很多,学员受此影响,会对未来发展路径有更多思考;当对军校环境不满意时,有些学员并不是积极调适适应,而是思考退路。另一方面,学员的自我意识增强,对个人发展和外部环境都更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更敏锐地觉知到外部环境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冲突,此时如果难以有效协调二者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学员管理单位和心理教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广大学员进行心理教育、提供心理服务。

(一)常态化关注学员情绪状态,普及抑郁相关知识。学员管理单位要常态化地关注学员的情绪状态。可通过定期的抑郁心理测评,筛查出抑郁状态明显的学员进行谈心疏导;严重者转至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如经心理教员判断抑郁症风险较大应转送至心理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心理科进行诊疗。对于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学习困难导致的持续性心理压力)或近期遭遇应激事件(如挂科、失恋)的学员,队干要重点关注,时常关怀谈心或通过学员骨干了解情况,掌握学员的动态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对有较高风险的学员尤要密切留意,及时上报并安排学员骨干陪伴,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心理教员要在心理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抑郁症防治相关知识的讲授,端正学员对抑郁症及其治疗的认识,去疾病污名化;同时,也要帮助学员掌握情绪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除了对学员授课,学员管理单位的骨干心理培训也很重要。要让他们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学会使用抑郁评估量表,能够尽早发现学员的抑郁状态;对于严重抑郁状态或抑郁症的学员要知晓如何处置;还要教授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能,让他们能够对抑郁状态不严重的学员进行疏导干预。

(二)辅助学员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在学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这一关键期,一方面存在很多关于自我和人生的困惑,另一方面又渴望完善自我、找到答案,所以队干和心理教员应在这一关键时期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辅助学员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队干和学员的接触较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学员,对于存在明显性格缺陷的同学及时点拨提醒;还可以组织恳谈会,让学员相互指出彼此的优缺点,通过“照镜子”的方式使每个人更了解自己,进而完善自己。心理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对自我意识相关知识的重点讲授;通过自我探索类的心理活动帮助学员加深自我认知;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员相互交流对生命意义和死亡的看法,吸收借鉴他人有益的认知。

(三)多措并举帮助新学员尽快适应。学员能否尽快适应军校生活,一方面取决于适应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是否想适应,如果主观上做好了要努力适应的准备,就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环境。心理准备工作应从下定决心报考军校时就开始。在报考之前考生应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军校情况,在全面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报考,一旦下定决心报考就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

入校之后新训期间,学员开始感受军校生活,此时需要尽早干预,帮助学员更好适应。可以通过心理讲座让学员了解掌握入校适应的心理调适方法;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员代表介绍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个人经验,帮助新学员扩充对学校的认知、吸取有益经验;还可以邀请本校毕业、在部队工作的优秀基层代表介绍工作情况,让新学员对未来的部队生活有所畅想,同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除了宣讲教育,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新学员进行影响。新学员与带训的小教官和新生班班长接触较多,应在开训之前就对小教官和班长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对新学员进行正面引导和帮助,让新学员形成对军校的积极认知,有不良情绪时能够及时帮助他们疏导调节。

对于严重适应不良的学员,队干要重点关注,采取有效帮扶措施,通过队干—学长—家庭多方联动的方式做好这些学员的思想和心理转化工作。对于经过多方帮扶仍难以转化、退学意志十分坚定的学员,可以和学员本人及其家庭充分沟通协商,商讨退学事宜。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这类学员如果没有在新训期间做好转化适应工作,即使勉强维持一两年,其学训表现往往不佳,且容易出现思想和心理波动,甚至在一些应激情况下产生心理危机。

猜你喜欢

军校咨询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冀军校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服务与咨询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