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国情乡情亲情助教体系的着力点

2022-11-06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助教官兵教育资源

姚志华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明确指出:“构建国情乡情亲情助教体系,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庆祝缅怀、走访慰问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民教育、国防教育相衔接。”随着社会更加开放多元,军营生活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官兵接受信息途径更加广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接轨,开阔视野,延伸教育触角,始终立足社会大环境搞教育,构建国情乡情亲情(以下简称“三情”)助教体系推动教育走心走实。

一、牢固确立融情共育的思维理念

当前,在运用“三情”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保守本位观、消极安全观、错位政绩观等思想桎梏,制约了构建“三情”助教体系走深走实。为此,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创新理念,破除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一是树立“共教共育”理念。官兵身上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社会烙印,思想无时不受社会发展变革的深刻影响,有时看一条新闻、接一个电话、上一趟街、探一次家,就会引发思想变化、情绪波动。如果不善于挖掘周边教育资源,仍是“关起门来搞教育”,就容易形成“教育孤岛”,甚至陷入疲于应付、低层次循环的境地。为此,必须强化“官兵父母是‘编外指导员’,地方政府是坚实靠山”的观念,下活共教共育这盘棋,走开联合融合这条路,坚持军队和社会、部队和院校、网上和网下一体联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共教共育格局。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更富时代感、更有人情味。二是倡导“资源共享”理念。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指军内的教育资源,还包括社会可以为军队所用的各类教育资源。因此,要秉持包容态度,不排斥任何社会资源,做到精干力量共建、精品课程共享、精华资源共用,把资源共享建立在军地需求互补、同步发展上,主动与科研院所、地方高校就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探讨,积极吸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丰富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是强化“主动作为”理念。破除依赖思想,强化担当意识,主动跟踪掌握支持部队运用社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军民融合背景下的指导性文件,使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主动挖掘梳理可直接运用于部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积极走访驻地社会资源主管部门,向有关部门反映部队现实需求,提出借助体现“三情”的社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办法。

二、积极打造可用管用的平台载体

构建“三情”助教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既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不断拓展教育的新空间、开辟教育的新阵地、用好教育的新载体、打造教育的新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一是拓展课堂教育。当前教育课堂已经冲破传统的场所概念,不断向军营内外、线上延展。要拓展课堂教育空间,适时把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新科技园区、优秀企事业单位等,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强化切身感悟,增强教育的现实感。要丰富课堂教育主体,定期邀请研究深入、见解独到、感受透彻的地方知名专家学者讲国情;邀请情感贴近、情况熟悉、亲情浓厚的亲人家属聊乡情,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要积累课堂教育素材,紧随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形势,及时把最新成就和反映“三情”的优秀影视作品带入课堂,作为厚植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的丰富素材。二是用活网络平台。建立社会资源网络平台,将资源分类后在电子地图进行标注,链接各类资源网站网页,确保体现“三情”的资源随时可查、随处可见,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微信、QQ 等软件的即时通讯和语音视频聊天功能,搭起官兵与亲人沟通的桥梁,在重要节日或思想困惑时,让官兵亲人一起分享感受或帮助劝解安抚,为教育助力。鼓励大家当“军营拍客”,将典型事迹、训练任务、精彩瞬间等制作成“影像家书”,经严格审定后上传至网络平台,或在重大节日寄给官兵家人,向亲属介绍官兵日常生活、成长感悟、学习进步等相关情况,使军地联动共育常态化开展。三是借力仪式活动。仪式活动是构建“三情”助教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奖励表彰、任职、晋升(授予)军衔、退役等仪式,以及文艺晚会、节日活动、聚餐等集体活动中邀请官兵亲属参加,共享荣光、共同娱乐,增进亲人的理解支持。在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纪念场馆等场所举行纪念仪式,感悟先烈的牺牲奉献精神。赴现地开展参观见学活动,或者开设“家乡讲坛”“乡情故事会”等特色活动,邀请地方有关领域的优秀代表、家乡亲人作专题报告、讲感人故事,让官兵在体会国家、家乡和家庭发展变化中激发建功立业的使命担当。

三、主动整合丰富多维的教育资源

向高校教学资源汲取思维转型的“学习力”,向驻地红色资源汲取战斗精神的“塑造力”,向科技企业资源汲取攻坚破难的“创新力”,向社会家庭资源汲取稳心尽责的“支持力”。一是丰富“红色资源库”。调研驻地及周边区域可利用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场馆和革命遗址等教育资源,从中筛选合适的与其主管单位签订助教协议,建立协作关系,并对资源进行归类建档。遴选优秀政治教员全程参与讲解,了解其历史意义、精神价值,引导官兵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便于通过课堂、网络等不同平台使用,形成多元化教育新格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二是建立“军属教员库”。实践证明,官兵亲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帮手。可以遴选在地方党政机关、知名院校、大型企业等不同岗位工作的优秀军属担任“编外教员”,纳入“军属教员库”,定期组织“编外教员”结合部队教育计划和官兵思想实际进行选题备课,并组织线上试讲示教活动。通过让官兵亲属谈经历、话感悟、讲体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一步拓宽基层教育阵地。三是充实“重要事件库”。一方面,主动关注收集反映党、国家、军队、驻地和官兵家乡建设发展重大成就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及时记录整理官兵和亲人的感人故事、美好瞬间和重要事件等信息,以及部队驻地和官兵家乡大力宣扬表彰立功受奖先进个人、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四、着力健全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

构建“三情”助教体系,难在自觉,贵在经常。只有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三情”助教体系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一是健全军地联动机制。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建设平台载体、收集教育素材等,都需要与地方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协调。要畅通军地联系渠道,规范和简化协作审核流程,定期与社会资源主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社会资源运用计划落实情况、公布需求计划、总结好的做法、明确努力方向;研究解决运用“三情”资源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大或倾向性问题,组织经验介绍或研讨交流,确保社会资源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务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健全动态更新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紧贴时代、紧贴官兵,离不开教育资源素材的持续更新。要建立专职与兼职并行、定期与动态结合、线上与线下同步、军内与军外兼顾的资源收集机制,及时淘汰过时的、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补充昂扬向上、紧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大政方针、指示精神的素材,确保体现“三情”的教育资源始终保持吸引力、引领力。三是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定期对运用“三情”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讲评通报,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将“三情”资源运用绩效纳入政治干部考评内容,制定标准清晰、赏罚分明、触及利益的奖惩办法,对用心思、下气力提升运用质量的大张旗鼓宣传表扬,对片面追求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进行严肃批评,真正让能干事创业、敢担当作为的干部“出彩”,让消极怠工、图名挂号的干部“出局”。

猜你喜欢

助教官兵教育资源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