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杂技:从“杂技性”到“杂技剧”

2022-11-06董迎春

杂技与魔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杂技本体剧场

文|董迎春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无论是传统杂技,还是现代杂技,杂技本体始终立足于技巧的“杂技性”,“杂技性”是传统杂技的美学特点。可以说,从杂技产生到现代杂技观念的建立,杂技性一直是杂技技巧、技艺的美学本体。“杂技是一门从人的身体出发又为着人身体的解放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它体验到的是限制、需要和痛苦,表现出的却是生命、力量和热情。这是杂技的内涵所在。”技巧是身体展示的维度之一,具体表现为技能、潜能和超能的“惊险、高难、奇谐”。从混沌生存意义的杂技性生存到现代杂技的技艺审美自觉,慢慢独立成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现代杂技的技艺审美又构成了现代杂技早期阶段“显技于艺”的本体呈现。

如果说“显技于艺”的杂技舞台还是一种情境审美的话,现代剧场的转型则迫切推动现代杂技舞台的变革与提升,以适应舞台艺术的发展和现代剧场营销的时代需求。“臻境舞台”是杂技剧场在艺术跨界、舞台综合后对主题表意的更高企及和舞台呈现,通过“戏剧强化”的手段实现“臻境舞台”的创作理念践行和展演效果。杂技剧在此形式上的综合探索,有助于臻境舞台的综合实现和完成。

一、“杂技性”:从“技境”到“臻境”的综合舞台

现代杂技,不断适应现代舞台和剧场展演、海外商演的需要,借助杂技艺术自身的“奇观”和“情境审美”,推助了当代杂技创作的转型和发展。“杂技性”舞台展示,成就了现代杂技的竞争优势。“在实践中立足于杂技艺术的本体语言,同时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富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意味的新型的综合艺术模式。”现代杂技在审美创意、剧场营销方面,都更重视杂技与音乐、舞蹈、灯光、戏剧、武术、身体造型、电影特效等艺术形式的“跨界”,形成杂技舞台的“情境审美”。“现代杂技是综合性的艺术,杂技节目的创作不仅要考虑技巧的创新,还考虑编排、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造型等舞台呈现形式的创新。”当下以杂技剧为舞台展演形式和内容探索的现代杂技更加重视展演效果和现代观众的接受,重视杂技商演的营销和对外文化交流,这形成了现代杂技审美创意和构思的基础以及剧场营销的角度。自然,这些跨界和综合的手段和内容,推进了现代杂技的发展和提升,也不断从传统杂技“显技”“炫技”维度向现代杂技“显技于艺”“臻境舞台”的价值维度发展和提升。

“杂技性”是杂技技艺美的核心体现之一。“杂技性”这一概念,不同于其他艺术性追求,这是杂技自带的形式审美特点。“杂技性”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了“杂技性”不同于一般的技艺性展示,它属于杂技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自身的独特美学形态,这自然形成了现代杂技“显技于艺”的审美自觉。这个“杂技性”也是杂技本体追求和舞台美学效果完成的尺度之一。“杂技性”这个本体概念,呈现了杂技独特而丰富的美学风格和形式意味。无论传统杂技,还是现代杂技,它们都离不开“杂技性”这个舞台形式认同的美学品格。

杂技,以“技”为重,技能、潜能和超能是杂技通过身体技巧、借助道具呈现的力量之美、柔韧坚贞。杂技重视“杂技性”的展现特征时,又不断体现出“艺术臻境”的综艺追求,表现为综艺舞台上的情境审美、综合审美。“杂技性”的技巧完成,让“杂技性”审美与审美“杂技性”兼备的舞台变得极具现代性和表现性。

但是“杂技性”一直是当代杂技剧场的重要基础,“杂技性”离不开原初、本体的杂技节目表演,不断强化杂技节目、类型自身的动作性、情感特点,巧妙融入情境审美,从而达到一种“臻境舞台”的美学效果。

杂技,摆脱了民间杂技、传统杂技的流动性,逐渐以“剧场”(包括传统的马戏大篷)形式保证了杂技舞台的演出,同时也让杂技向高空节目、集体节目方面的丰富发展又多了可能。

杂技独立于人类活动后,从属性来讲,慢慢变成一种独特的舞台形式和艺术类别。现代杂技的剧场设置和商演追求,逐渐形成了当代杂技发展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创作特点。审美的综合创意、综艺化的杂技舞台,赋予了杂技剧场的奇观性和市场性。国内各杂技驻场演出与城市文旅联结,丰富了剧场杂技的创作领域和题材。杂技舞台上的美学效果探索,也让传统杂技节目的情境化转向主题化、臻境性的杂技表意,让现代观众在观赏身体技巧和情境体验的同时,更能从中感受到启迪和精神共鸣。

“杂技作为艺术,如何通过杂技本体语言、肢体语言来表现,这需要创作者用艺术的眼光来认识杂技本体语言,掌握和理解杂技本体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内在含义和它们的丰富性,这样才能赋予其艺术的丰富内涵,完成‘技’与‘艺’的融合。”追求审美的、综合的现代杂技,展示了杂技身体的力与美,也让身体技巧表现为综合性的情境审美、时代审美,实现了从“技”到“艺”的现代转型和“臻境舞台”追求。“现代杂技正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延续历史,延续几千年遗存下来的杂技艺术传统基因,并在坚守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而无论是文化思想、美学精神的当代传承还是传统杂技艺术的现代转化,都是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的一种文化实践,它赋予杂技以现代意义、现代价值和中华文化美学精神。这正是现代杂技审美意蕴之所在。”“臻境舞台”的精神表意,是一种更立体、综合的舞台展演,是情感表现与思想叙事的交融和统一,是舞台展演的空间叙事推进,是“臻境舞台”戏剧张力和间离效果的实现。

“情境审美”,是杂技“情境”的情感表现。传统杂技和单一的杂技节目“显技”还是一种“情境”的情感渲染/情感沉浸,很少触及人文主题和时代精神。现代杂技上的舞台呈现,恰恰追求和推助现代观众的更高情感、思想共鸣,而这种“情”与“思”的结合和实现,正是现代杂技追求的“标题表意”和“表意性”。“情境”表现出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个体反思,即现代社会中的人性触摸与生命关怀。情境的杂技舞台从简单化的光电、肢体的单一技巧展示,升级成现代观众剧场的沉浸式的美学体验。由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观看”正是现代“臻境舞台”的创意追求。编创人员、杂技演员与现代观众,在现代剧场交汇成“情境”的主题对话。

从单一、个体的身体技巧本体的传统杂技“显技”审美向“显技于艺”中的“臻境”营造与展示,推助了现代杂技创作与表现,增强了主题表意的高度与可能。从勾栏瓦舍、布帷圈棚、村圩码头,再到城市剧场、巡演的马戏大篷,观众也由一般意义的热闹观看转向现代情感的价值认同。传统杂技慢慢告别热闹、好看的单一“杂技性”形象而向情感逻辑与哲理观照的艺术舞台转型。现代杂技,生成了其他艺术门类无法取代的独特“杂技性”,同时又灵活地综合、混搭了其他艺术的表现特点,将现代杂技推向不可或缺的奇观化、表意化的“臻境舞台”。

“臻境舞台”是一个综艺化的奇观舞台。除了艺术形式和内容细节上的处理和舞台布景,通过舞台艺术的复合、综合、混搭和嫁接,让杂技舞台的表演层次显得更为丰富。舞台的层次性也被舞台上展示各种不同表演功能的演员强化,特别是留在舞台上的演员的观看与凝视,起到辅助与“串场”作用,同时演员也引导观众的理解和观看,通过这个“聚集媒介”与“过渡”关系,增加了舞台上的表意深度。“杂技必须明确自己的艺术规律,发扬杂技艺术独具的艺术力量;同时又要大胆改革,广采博收,突破旧有的框框。”传统杂技由观众对舞台的单一“观看”,到被综艺舞台上的多媒介、多层次的“观看”关系所综合。舞台情境的精心设置与安排,形成强烈的表现张力与审美互动,使得舞台与观众之间紧密“联结”。一个或多组舞台上的观看与凝视,意境无穷,令人回味。现代杂技,特别强调舞台节目中多个演员在舞台上的辅助、配合与默默“凝视”,让舞台的表意起到引导作用,产生了综艺舞台的视觉冲击与审美体验。

此类“情境”,变成舞台上的留白、画境、意境、艺境,也综合成“臻境舞台”的“终极之境”。从形式到内容,从情境表现到主题表意,综合地形成了现代杂技的审美创意、舞台综合的“臻境”追求,慢慢转向现代性身体维度的反思。现代杂技慢慢突出“人”的精神美感的同时,更注重了人性观照和情感关怀。“情境”是一种情感表现,“臻境”更是一种哲理观照。“从技术性增强杂技表现功能,开拓表达空间。把具象的、抽象的内容,演绎成一种完善的艺术表演境界。”杂技的历史是从人类重要生活蜕变而成,也是“杂技性”不断丰富和综合的形式创新。

作为当代舞台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的“杂技”,从属性来讲,是历史的、乡土的,更是审美的和民族的(现代艺术)。它与原始的劳动、生产、战争、宗教等因素密切联系。杂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经生产实践、实用演练、谋生技能,慢慢形成一种休闲游艺、娱乐放松的审美意识。审美让杂技渐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这种根性的历史与持续使得杂技与先民的勤苦劳作与坚韧精神不谋而合,这种不断生成的“杂技性”展示,也让杂技的力量与神奇慢慢体现出传统的东方审美品格。显然,“杂技”这门艺术也根植大地且饱含乡土情结与情怀的审美意识。“杂技性”的舞台呈现离不开杂技演艺人员自幼开始的训练。它的“根性”是“脚踏实地”的“杂技性”,它的终极性又形象地演绎了“臻境舞台”的综合形式探索和追求。

就传统杂技而言,更强调奇绝之“技”,这也成就了传统杂技的技艺性和独特性。但现代杂技慢慢融注“臻境舞台”的审美创意与艺术跨界,舞台上的情境审美结合一定的人文主题和时代话题融注在观众的体验之中。20世纪新时期杂技主题晚会(秀)使杂技舞台向“戏剧强化”又迈进一步。现代杂技呈现其他舞台艺术门类无法展示的奇观美,这就是杂技的自身“杂技性”属性。现代艺术维度下的杂技舞台的“戏剧强化”正是“臻境舞台”的更高企及,在与时俱进的艺术话语中现代杂技一直保持着久不衰弱的舞台展演和创新魅力。(待续)

[1]高伟:《当代杂技漫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110 页。

[2]边发吉:《现代、后现代交叉时期艺术家何为?》,《中国杂技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高伟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16 页。

[3]齐春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心共筑杂技华章》,《中国杂技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高伟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192 页。

[4]高伟:《当代杂技漫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122 页。

[5]高伟:《当代杂技漫评》,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21 页。

[6]刘峻骧:《中国杂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年,第134 页。

[7]李西宁:《以〈茶秀〉为例谈杂技创作的古典意识与创新精神》,《中国杂技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高伟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 年,第224 页。

猜你喜欢

杂技本体剧场
高空杂技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眼睛是“本体”
空中杂技师
开心剧场
一种新型水平移动式折叠手术床
老鼠演杂技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