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我国魔术高等教育推进魔术艺术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杂协副主席、李宁魔术艺术学院院长李宁

2022-11-06采访人李晶晶

杂技与魔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戏法李宁魔术

采访人|李晶晶

(作者单位:本刊)

2020 年,经过长达两年的筹备,李宁魔术艺术学院开始首届招生,凡具备北京市高考资格的学生均可报考。李宁魔术艺术学院将魔术专业首次融入了大学教育体系,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认证拥有大学文凭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开创了魔术艺术高等教育的先河。

中国杂协副主席李宁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获得蒙特卡罗世界魔术“金魔棒”奖总冠军的亚洲魔术师,不仅在魔术方面不断地突破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地为推动中国魔术的发展做出努力。为让大家了解到更多有关魔术艺术学院的情况,我对李宁老师进行了采访。

李宁副主席,您对我国魔术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在魔术高等教育方面迈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您又是如何开始魔术之路的?

我16 岁的时候有一次出国的机会,当时其实挺期待的,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去。于是我的父亲让我去桂林拜丁洪杰先生为师学习魔术,我特别感谢我父亲当时的决定,因为16 岁正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的时候,学艺先学做人,所以跟着师父不仅学习技艺,父亲更多的意愿是让我拥有中国文化底蕴,学习做人,学习思想,培养我坚定的意志和创新精神。

您最早学习的魔术都有哪些?

我跟着师父学习到的第一个魔术就是古彩戏法仙人摘豆,小苗子。为什么当时要把仙人摘豆作为第一堂课呢?因为这个戏法对魔术演员有综合要求,第一有手法上的技巧要求,第二有口(台词)要求,第三有跟观众的互动,所以非常需要练习基本功。

您在魔术表演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拿过国内外很多奖项,您后来出于什么考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魔术的高等教育上面呢?

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做到一定高度就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更高的追求。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在魔术表演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后,就思索自己还能做什么,尤其是能为魔术这个行业做些什么,怎么能让这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样做比自己拿奖更有意义,更让我感到开心。我曾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早在35 岁时候就有了做魔术高等教育的初步想法。可能很多人都想过办教育,但是办教育很难,大部分人都放弃了。我也认为这条路很难,但还是想挑战一下,我是属于那种一旦选择了就不会轻易放弃并一直坚持下去的人。

您认为魔术高等教育的创办,对在校学习的学生都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帮助是全方位的。举个例子,比如在制作魔术道具方面,一些外面的工程师,没有魔术思维,制造出来的东西很难和我们要的魔术效果匹配。如果是学生们的话就不一样了,大家可以把学校想象成一个资源区,同学是最好的资源,老师和教授也是资源,学设计的,学服装的,就像一个团队一样,大家可以随时随地沟通、调整,设计师给你设计合适的道具,你提供的新设想又可以成为其灵感,大家互相帮忙。原来做魔术,大部分都是孤军奋战,每个魔术师都是只靠自己,比如有重要的活动,常常临时攒一个班子,之后昙花一现,不能持续。换个说法,为什么公司可以越做越大,因为公司内部的职务分得很细,每个人专注于自身领域,把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发挥出来,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越来越好。比赛是这样子,中国魔术的发展也是这样,只有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持续且稳定地越做越好。我希望魔术学院的学生有创造力和制作执行力,是创作型的魔术师。

另外,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是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的、技法手法的、道具基础的、形体的等等。教学思维的第一步就是要开阔眼界,让大家先见到、知道,具备更好的分析能力。现在大家都在讨论魔术的创新,可是如果很多魔术和门子,我们都没有见过,那凭什么去谈创新呢?所以这就是我希望开展基础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有基础扎实后,才可以谈创新、谈发展。没有基础的创作是不能持续发展的。创新的概念,不是说今天学了一个新的纸牌魔术,明天听到了一个好的门子,就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些都是制约魔术发展的因素,而魔术学院的建立,会弥补这些薄弱的方面,然后带动更多的人,这样,魔术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舞台魔术、近景魔术、古彩戏法等专业是互相分开的,新生入学时这些专业是自由选择的吗?

这会根据个人意愿和导师的建议分专业,比如幻象、心灵、近景、舞台、戏法等等。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是系统化、专业化、学科化的,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非常专业的平台。

魔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一般是怎样的?

学校未来会采取现代学徒制。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其实是非常好的,包括我小时候也是由师父领进门的,师父教给我为人处事的本领,这种形式非常好。现在提倡德艺双馨,首先要把德放在前面,学艺先学做人,如果不会做人的话,艺术再高也是发展不长远的。就这方面来说,学校会搭建一个平台,可以说是一个捷径吧。比如某位学生变鸽子不错,那学校就会给他介绍国内外变鸽子的魔术大师,介绍他们认识,如果双方都觉得满意,就可以结成师徒情缘。

就业也是我们在做的事情,跟全国各地文旅企业沟通交流,培养的学生未来会在那边去实训,如果可能还可实现就业。学校也会有一部分的创作基金,对有创意和想法的学生提供一些支持,包括策划作品、完善作品、制作道具等等。有了作品后,再把学生推向国内和国际的比赛,为中国魔术争金夺银。

您曾说过,要想让更多年轻人接受中国的传统戏法,必须靠创新,为什么?创新的思维应该如何建立?

传统戏法一定要发扬光大。传统的东西其实并不俗,也不是不美,只是大家不了解而已。那么怎么才能把传统的东西转化成符合当代审美标准的东西呢?这个转化的前提就是你一定要具备鉴赏能力,首先要看得多。现在看魔术的渠道有很多,不像我学习魔术那会儿,都是靠看录像带,魔术节目特别不好找。很多现代非常优秀的魔术节目,都是在原有经典魔术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如果真的想创新,就要多看一些经典的大师作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三杯球最早是西方的古典戏法,如果固化思维里三杯球就只能变球,那这个戏法就不会有新的发展。后来节目发展了,原来的节目变到最后全是小鸡,到后来戴·弗农、迈克·阿玛,都曾加进去自己的创新内容。

年轻人一定不能放弃传统东西,大家学到的有关戏法的知识,了解了原理之后要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奇迹,比如古彩戏法,就可以创造出新古彩戏法。

对于古彩戏法来说,现在学的人越来越少了,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看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些表现形式和现代是脱节的。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家一定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咱们不能老沉浸在“非遗”里面,光继承不发展是一定不可以的。所以作为一个魔术人,要考虑的骨子里的内核,还是要创新。

魔术学院以后会对已经踏入社会的魔术从业者和魔术爱好者开展继续教育吗,比如多种形式的培训班?

有,培训也是魔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除了正式考入魔术学院的学生,学院也面向社会上一些已经超年龄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但对学习魔术有需求的人员举办培训班,分不同形式,目的是帮助大家学习魔术。创办魔术学院,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魔术人才,促进我国的魔术事业发展。

魔术艺术学院在培养魔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优质的魔术教育资源和高精尖的导师团队,会为中国魔术行业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魔术后备力量,推进我国魔术艺术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戏法李宁魔术
李宁:“我还在路上”
登堂入室
吸管悬浮
硬币戏法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跌宕起伏“李宁”
消失的硬币
庞大的魔术联盟
变废为宝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