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长沙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

2022-11-05耿相昌张韬奉佳杨辉王辉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代水产 2022年10期
关键词:霉病全池肠炎

■ 耿相昌 张韬 奉佳 杨辉 王辉(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根据长沙市不同养殖模式,全年对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开福区、岳麓区6个测报区,11个测报点对9,170亩养殖水面进行病害监测,重点监测四大家鱼、鲤、鲫、鳊、鳜、克氏原螯虾等13个养殖品种。通过镜检、目测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主要监测到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其它(不能确定病源者)五大类。对长沙地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疾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和重大疫情的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及感染对象

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主要是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等养殖品种发病,有水霉病、草鱼出血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打印病、细菌性烂腮病、流行性溃疡综合征、赤皮病、细菌性肠炎、小瓜虫等14种疫病,其中以寄生虫、细菌性疾病较为突出,最高发病率达10.08%,最高死亡率达4.72%。

2 主要是养殖品种发病情况

2.1 草鱼

草鱼为长沙市养殖量最大的品种,2021年草鱼养殖总产量达3.02万t,占全市鱼类养殖总产量的28.6%。2021年3~10月份,草鱼主要发生的疫病有草鱼出血病、水霉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8种疾病。2021年发病高峰在3~5月份,主要疾病是草鱼出血病、锚头鳋病、水霉病。从图2可以看出,平均发病面积3月份最大,占养殖面积的1.07%,主要是草鱼出血病、水霉病爆发。从图3可以看出,监测区域平时死亡率5月份最高,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细菌性肠炎的爆发。

2.2 青鱼

2021年,青鱼养殖产量为0.85万t,青鱼3~10月份主要爆发了鳃霉病、水霉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4种疫病,其中细菌性肠炎最为严重,4~10月均有发生。从图4看出,青鱼4月份平均发病面积最高,达到监测面积的0.56%,主要是水霉病频发。从图5来看,平均死亡率3月、5月和9月较高,3月,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5月和9月主要是细菌性肠炎的爆发。

2.3 鲢鱼

鲢鱼,2021年养殖总产量为2.4万t,占长沙市鱼类养殖总产量的22.8%,3~10月份主要监测到赤皮病、打印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水霉病、细菌性肠炎病5种疫病,其中打印病较为频发,5~10月份均有发生。从图6可以看出,鲢鱼平均发病面积5月份最高,监测到主要病害是水霉病和打印病。从图7可以看出,平均死亡率4月份最高,源于水霉病发生。

2.4 鳙鱼

鳙鱼,2021年养殖总产量为1.8万t,占长沙市鱼类养殖总产量的17.2%,3~10月份主要爆发了赤皮病、打印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水霉病4种疫病,其中水霉病最为频发,3~5月份均有发生,从图8可以看出3~5月平均发病面积相对较高,从图9可以看出,5月份死亡率最高,监测显示主要是水霉病引起的死亡。

3 水生生物疾病发生原因分析

水生生物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易受到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在体质瘦弱、抗病能力差或受伤时就更容易生病。此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不合理或投饵不当,造成鱼体营养不良,亦会导致其生理代谢紊乱,发生疾病。从2021年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看,全市鱼类主要病害是由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症状,轻者影响其生长繁殖,使产量减少,并且影响其商品价值;重者则引起死亡。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2021年导致鱼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养殖户意识淡薄,未购买优质苗种

健壮不带病的鱼苗,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户意识淡薄,购买了人工繁殖长期不更新亲本和近亲繁殖生产鱼苗,个体或者群体的体质差,某些器官机能缺失,免疫力低下,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极易感染各种病原而发病。

3.2 养殖方式粗放,管理不到位

投喂饲料没有采用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投喂饲料的数量不足或饲料中营养成分单一,或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或停止,代谢失调,身体瘦弱,体质弱,易受病原生物感染而暴发疾病。放养密度过大,混养比例不合理,超过水体养殖容量,水体中溶氧缺乏,水质变化剧烈,导致鱼体营养不良,生长较差,发生各种疾病。此外,在施药、换水、分池、捕捞、运输和饲养管理等操作过程中,操作简单粗暴不小心,使养殖鱼类身体与网具、工具之间摩擦或碰撞,给鱼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处组织破损,体液流失,渗透压紊乱,伤口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引起鱼类发病乃至死亡。

3.3 忽视养殖环境,水质管理不善

不定期清理和更换池水, 使得养殖池内的水质环境非常差。施肥过量导致肥料沉积,底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浓度升高,透明度下降,化学与生物耗氧加剧,水质恶化害导致疾病发生。频繁使用药物、滥用药物或大剂量使用药物,杀灭水体中浮游生物与有益菌群,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破坏,养殖品种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4 我市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

4.1 草鱼出血病

加强防控,一是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内服免疫增强剂(如多种维生素、低聚糖、植物多糖等)。投放苗种时一次投放同一规格的苗种,保持密度适宜,避免大规格鱼吃料多的情况出现。二是减少诱发因素,控制死亡量。加大增氧,特别是阴雨天气,可以避免草鱼感染草鱼出血病时因为缺氧而加重死亡;使用稳水剂,减少水变引起的发病;减少外使用药物和拉网,避免应激引起的暴发死亡;控制投喂量,避免吃料过多诱发的发病严重。三是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预防草鱼爆发性出血病。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或草鱼出血病(减毒)疫苗。

积极开展治疗。外用:全池抛撒增氧底爽5亩/袋,1h后,再用醛得力1瓶(500mL)、水产奇典1瓶(500mL),全池遍洒,用于4~5亩,连用2d。方案二:全池抛撒增氧底爽5亩/袋,1h后,再用水产原典1瓶(500mL) 普诺健1瓶(200mL)全池遍洒,用于5亩,连用2d。方案三:用利健强氯精或溴氯海因粉500g/亩,全池遍洒,连用2d。内服:天福星1袋 、普诺健1瓶 佳酶维生素C+E 1袋,拌料80斤,连用3~5d。调水改底:消毒后2d,用至尊利生素(2~3亩/袋) 藻动力(5~8亩/罐)浸泡2~3h后全池泼洒,全池抛撒生物增氧颗粒底净/分解底改(3~5亩/袋)。

4.2 水霉病

积极预防,彻底清塘方法:除去过多淤泥,并用20~30kg/亩生石灰或二硫氰基甲烷溶液0.3~0.5g/m³或用菌毒克200mL/亩泼洒;拉网运输和放养鱼种时,操作要细致,不使鱼体受伤,最好用1mg/L的5%的水杨酸或2~4mg/L五倍子末或20mg/L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min;亲鱼受伤时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涂抹鱼体,严重时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公斤鱼5万~10万单位。

科学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混合感染综合治疗”,在选择治疗水霉病药物时,注意以下原则: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和廉价性。单一水霉病时,可选择水杨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复合丙烯基二硫醚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泼洒或浸泡,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如果是细菌、病毒等和水霉混合感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综合治疗方案并实施。

4.3 细菌性肠炎

预防,该病的预防应做好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在食场周围或全池泼洒消毒,每15d 1次。

治疗,发病时可拌饲投喂大蒜,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5g,连喂7~10d;或大蒜素,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50~80mg,每天2~3次,连喂3d;或拌饲投喂氟哌酸,一次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30mg,每天2~3次,连喂3~5d。

4.4 车轮虫病

预防措施,鱼种放养前的消毒可有效预防车轮虫病的发生,硫酸铜,一次量为8g/m3,浸浴10~20min。或高锰酸钾,一次量为10~20g/m3,鱼种放养前,浸浴,10~20min。

治疗措施,一是苦楝树枝叶,一次量为40~50g/m3,水煎取汁,全池泼洒,在发病季节,每15d 1次。二是40%甲醛溶液,一次量为25~30mL/m3,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d。

猜你喜欢

霉病全池肠炎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与配方
水霉病的预防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