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2022-11-04王洪法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评价管理

王洪法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公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伴随我国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经济增长愈发侧重于内涵式方向,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社会进步对所需人才也有了具体且更为详细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然而现阶段来看,各地高校在管理体制方面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节奏,两者存在某种现实冲突。虽然国家全力促进高等教育朝着内涵式方向规划,给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提出新要求,同样也给予了新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明确了解高等教育的内在特点与未来发展走向,着眼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具可行性的对策。从目前各地高校在教育管理归纳的问题来看,高校管理者应更新思路、转变观念,学习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成熟经验,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持续创新,找到更契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路径,借助改革、运用去落实,进而完成内在转变,使教育管理水平有质的提高。高校管理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特点、管理的基本任务等给予了方向性指导。

一、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因此高校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简要谈一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新形势特征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社会形势呈现出巨大变革,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多难题,也有新的契机。国际上,经济全球化趋势为高校教育增添活力,逐步和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然而这种外部环境也加剧了教育竞争态势,为紧跟形势变化,势必推动高校在教育上加强管理。教育强则国强,高校是社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唯有持续创新管理模式,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因素,才能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奠定基础。

(二)是适应教育改革、自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高校开展日益深入的教育改革,过去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然滞后,距离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发展的需求相去甚远。且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专业设置持续增加,给教育管理带来更多新状况。由此,教育管理模式以创新来迎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诉求,成为当前高校寻求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是有效解决传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需求

过去高校在教育管理中暴露不少问题,归纳有两点:一是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不足,科学性、合理性方面表现欠缺,未及时做好更新工作,导致高校教育管理缺少可遵循的统一规章制度。二是高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忽视了教育管理工作,因而匹配的管理人员不仅缺乏专业性,本身素质也有限,甚至对高校教育缺乏准确认知,严重妨碍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深入落实,为此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笔者认为,统一数据标准,打造数据共享平台、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以人为本、强化学生干部培养、关注引进并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教育资源体系、推进高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是相对比较有效的策略。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认识对这几个方面的策略展开探讨。

(一)统一数据标准,打造数据共享平台

具体做法上分两点:一方面,国内各高校协商统一的数据整合标准,便于在学生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时更加精准有效,规避无效工作,使高校加强学生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该做法客观上促进高校各部门在信息交流方面更为便利,使大数据的管理作用充分利用起来,优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应关注并加速打造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这样国内各大高校均能拥有独立的大数据存储库,顺应互联网背景下对安全与隐私保护力度的加强,使高校内部能安全地彼此共享信息资源。换个视角思考,高校打造专门的学生数据信息中心,使数据信息的收集整合效率大幅提升,也给高校加强学生数据信息管理提供更多便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各种数据信息,比如考试成绩、评奖评优情况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档案的重要信息,但要把复杂的多种数据信息整合起来,分门别类,产生了多样的信息结构,高校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可以用于学生评价的有用依据,难免存在较多困难,这就更要求数据标准统一起来,且以共享平台来收集整合,使数据有效利用起来。

(二)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以人为本

过去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然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高校应关注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地,开展教学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加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在新时代职业需求引导下,使学生实践能力获得实质性改善,并在此理念指导下促使教师树立全心地教学观念。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自身的能动性夯实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习状态显著改善。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保持良性互动,以问答的方式提出设问,改善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教师应尝试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讲人”,教师作为助手来补充相关遗漏的知识点,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始终秉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水平,将大学生培养为时代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第三,高校制定民主教育的管理制度,向广大教师征询教育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效建议,使其成为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参与者,进而增强其认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给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构建铺垫更好的基础。

(三)强化学生干部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不仅代表整个班级形象,也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为此,辅导员或班主任更应关注班干部培养,尤其重视加强思政教育,使其清晰且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班级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与现实价值。以此为前提,班干部认识到自己应在班级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协调,支持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多措并举地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能最大化地发掘干部们的内在潜力,还能从思想上给予其正确引导。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使高校人才培养契合社会需求。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时,教师针对性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认识并分析大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其思想、精神都十分饱满,敢想敢做,充满冒险精神、探索意识,教师尊重其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扬长避短,在其优势的带动下,参与多种实践来完善个人综合能力。

(四)关注引进并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进入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更多新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要对新媒体相关特点有一定把握和了解,能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并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难题的处理。为此,高校要对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同时引进发掘更多适合的教育从业者,建立专业的教育管理队伍,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工作两者密切关联起来,使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比如,高校在人才市场招聘引进专业的教育管理人才,充实校内的教育管理队伍,并为其注入新鲜活力。高校则为管理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无论物质或精神方面,定期组织专业的教育管理学习、培训活动,使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升级,紧跟时代变化,加强学生管理,为国家、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也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五)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高校应该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教育资源体系,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第一,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高校教育管理资源开发建设,积极依托互联网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相关专业教育软件的引进,结合学科建设的重点、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市场发展动向及时补充和完善网络教育资源,打造网上图书馆、网上互动学习平台等,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人才培养理论基础水平。

第二,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积极进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质量等加强网络技术的融入,通过打造特色慕课教学、思维导图教学以及微课等教学模式,促进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高校还可以打造模拟实践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模拟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如此,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高校的教育管理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教育水平也将得到一定的提升。

(六)推进高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要推进高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来推动高校教育质量,带动教育效益。为此,高校在管理上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高校运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创新道路。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推进聘任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高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立岗位,避免人浮于事。在招聘时引入监督机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对教职工进行有限任期考核制。

第二,遵循“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教职工工资、奖金与贡献绩效相结合,完善内部管理分配制度。

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教职员工着力于提升自身水平、提高专业技能,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七)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育管理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建立在既定教育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系统内部开展全方位、科学化剖析解读,给予教学活动以客观评价,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推动教育管理模式持续创新。从高校教育教学特点出发,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应基于全面、多元的基本原则,对教育评价主体和对象进行科学评价。评价对象比较多元,涉及教学、整体教学和专业教学等多种评价。而高校开展教学评价应建立宏观视角,针对办学水平、专业人才、环境质量等多维度开展评价,尤其关注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等内容。另外,教学评价也包括开展课堂的过程性评价。从教学评价主体看,只有多元化主体,才能使评价更全面、客观,为此教学评价由自评、他评共同构成,也就是客观评价自己和教育对象。学校还可以邀请学科专家、社会组织等其他主体共同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借助大数据技术,以软件工具科学分析处理教学活动的各项数据,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以此来助力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策略展开了论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命脉,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希望本文的论述能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变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评价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