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中官吏人物形象分析

2022-11-04曾倩文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官吏太守知县

曾倩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 400065)

“三言”是由晚明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一部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言”展现了一个丰富、世俗、真实的明代社会,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商人、奴婢、士人、官吏等形象等,成为如今认识和剖析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人物生存现状的重要形象资料。从目前亦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相比之下涉及“三言”官吏形象的研究并不多。根据统计看,“三言”中官吏作为主角或对情节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篇目共六十三篇,没有官吏出现的篇目反而居少数。本文拟在全面梳理“三言”中官吏形象的基础上展开分类分析,并围绕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形象塑造重点阐述,以丰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人物形象面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

一、“三言”官吏人物形象统计

本章主要是对“三言”中官吏人物及其出现篇章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主要遵照三个原则。一是官职必须明确,如《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文中虽然提到鲁学曾连科及第,但并未提及其官职,故不列入统计范围。二是统计中的官职为其最高官职,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吴杰初为知县,最后被行取到吏部,故统计时其官职为吏部官员。三是官吏须在正话中出现,是主角或对故事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人物。四是同一人不累计,如苏东坡、王安石皆出现多次,做一次计算。

根据以上标准进行统计显示,“三言”中共有63篇话本正话中涉及官吏人物,共92人。其中《喻世明言》中有27篇36人,《警世通言》中有16篇26人,《醒世恒言》中有20篇30人。在这92人中,共有58人是主角,34人是配角,均对故事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

在《喻世明言》中,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吏部官员吴杰,《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御史陈濂,《穷马周遭际卖追媪》中吏部尚书马周、中郎将常何,《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中中书令兼领节度使葛周、参谋申徒泰,《吴保安弃家赎友》篇中姚州都督杨安居、行军判官郭仲翔,《裴晋公义还原配》中宰相裴度、越州会稽丞唐璧,《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知县滕大尹,《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制置使赵旭,《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中四镇令公史弘肇,《单符郎全州佳偶》中太常卿单飞英、司理郑安,《杨八老越国奇逢》中郡丞杨世道、太守杨士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知县杨益,《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中巡检陈辛,《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中丞相贾似道,《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天官侍郎张生,《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中肃王府使臣杨思温,《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中《丞相》晏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无名氏知县和校尉,《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无为军司户莫稽,《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守备太监李公,《月明和尚度柳翠》中宣教刘宣教,《明悟禅师赶五戒》中学士苏东坡,《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中谏议大夫韦恕,《李公子救蛇获称心》中吏部尚书李懿,《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中左班殿直皇甫松、知县钱大尹,《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江淮宣抚使皇甫倜,《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首相严嵩、工部侍郎严世藩、知县沈炼。

《警世通言》中,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宰相王安石,《陈可常端阳仙话》中郡王吴益,《崔待诏生死冤家》中郡王无名氏、排军郭立,《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翰林学士李白、太师杨国忠、太尉高力士,《钱舍人题诗燕子楼》中吏部尚书张建封、中书舍人白居易、中书舍人钱易,《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知县苏云、监察御史徐继祖,《范鳅儿双镜重圆》中提辖吕忠翊、广州指使范希周,《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中押司孙文、知县包拯,《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中令史金满,《钝秀才一朝交泰》中吏科给事中马万群、三部尚书马德称,《老门生三世报恩》中浙江巡抚鲜于同、参事蒯遇时,《崔衙内白鹞招妖》中衙内崔亚,《计押番金鳗惹祸》中押番计安,《桂员外途穷忏悔》中四川路参政支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龙图阁待制陈公,《况太守断死孩儿》中苏州府太守况钟。

在《醒世恒言》中,有《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知县石璧、知县钟离义、知县高大尹,《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中御史大夫许武、丹阳郡太守许晏、吴郡太守许普,《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太尹无名氏,《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太守乔太守,《陈多寿生死夫妻》中佥宪陈多寿,《苏小妹三难新郎》中翰林学士秦观,《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三都捉事使臣冉贵、知县杨时,《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太守无名氏,《白玉娘忍苦成夫》中参知政事程万里、万户张猛,《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中翰林学士杨延和,《独孤生归途闹梦》中太保兼吏部二部尚书独孤遐叔,《薛录事鱼服证仙》中县尉薛伟,《李玉英狱中讼冤》中锦衣卫千户李雄,《吴衙内邻舟赴约》中长沙府通判吴度、龙图阁学士吴彦、荆州司户贺章,《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知县汪岑,《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中部郎黄损,《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府尹无名氏,《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府尹无名氏,《蔡瑞虹忍辱报仇》中游击将军蔡武、兵部尚书赵贵、知县朱源,《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中监察御史汪旦。

二、“三言”官吏人物形象分类

“三言”中涉及官吏的篇目多为公案故事和官员自身变泰发迹或作恶的故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一)公正廉明的官吏

公正廉明的官吏是古来有之的人物形象,历史上包拯、施世纶等都是公认的好官。《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即是以包拯为主角的公安故事,包龙图“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断天下狐疑之狱”,话本讲述了其根据孙文留下的纸条及鬼魂现身的死状,进而断出死者被妻子及其情夫谋害一事。《况太守断死孩儿》中的况太守也是明察秋毫的官吏典型,他睿智果断,从死孩尸体追查到无赖支助身上,令其招供了见色起意,哄骗得贵与主母私通,并敲诈勒索邵氏的罪行,为万民传颂为“包龙图复出,不为过也”。

(二)行善积德的官吏

这类官吏形象的塑造围绕善恶因果展开,有一定的社会教化意义。《裴晋公义还原配》中的裴晋公裴度是这类官吏中形象比较突出的一个,其人在少年时期贫穷没落,后在归还拾到的宝带后,便积了阴德,连面相得到了好转,最终“进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的钟离义,在得知月香的身世之后不再让她做女儿的陪嫁,甚至愿意因此耽搁女儿的婚事,高大尹得知此事后更让月香与次子成婚,最终成就两段良姻,最后月香父石璧托梦给钟离义,认为其行善积德,赐他一子,许他致身高位,安享遐龄,同时赐给高公两个儿子高官厚禄,以酬其德。

(三)贪官酷吏

冯梦龙敢于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对封建官吏的批判更是毫不留情,这也是作为市民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三言”中收集的故事塑造了不少无恶不作的贪官酷吏形象,其中以《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严嵩、《木棉庵郑虎臣抱冤》中的贾似道等最为典型。《木棉庵郑虎臣抱冤》还原了大奸臣贾似道的形象,其为人狠毒阴险,贪污受贿,犯下不少令人发指的罪行,最终如相士所言不得善终,贾似道及其二子都被郑虎臣活活打死。

三、“三言”中具有突破性的官吏形象分析

除了以上三类官吏形象之外,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作者本身的经历,“三言”中在塑造了上文所述的三类人物形象之外,还更多展现了不同于之前作品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突破性,充分展现出伴随历史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时代特征。

(一)突破性的表现

1.性格复杂的灰色官吏

“三言”中塑造了一类全新的官吏形象,他们被称作“灰色官吏”,即总体上功大于过,能够公正地断案或对人民做过好事,但也会有私心杂念,也会见财起意。这一类形象中最典型的代表应为《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该篇目本事出自两篇在万历朝盛行的白话公案小说《龙图公案》以及《皇明诸司廉明诸判公案传》。作者将包拯破案后对酬金分文不受的细节修改为滕大尹得知案情后中饱私囊,可以推断滕大尹这一形象是冯梦龙有意为之的结果。作为倪太守所称的“贤明有司官”,百姓交口称赞的“贤明官府”,滕大尹既没有像以往的清官一样在发现倪太守所藏金银后丝毫不动心,也没有像那些贪官酷吏独吞这些财宝,他用装神弄鬼的方式把“奉酬白金三百两”改为了“黄金千两”,还让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善述母子信以为真,倍加感激。他的形象是复杂的,一方面作者没有否定他判案的公正廉明,但也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壁下埋金属有司”来讽刺他的行为。

以往的清官形象,如包拯等,几近被过度美化,但冯梦龙揭露了一些所谓清正廉明的官员内心的贪欲,滕大尹“只是一个平凡的在利益方面比普通人敏感的判案官”,这种比贪官清,比清官贪、“既有私心杂念又能比较公正断案”的官吏形象可以称之为“灰色”官吏,很有典型意义。《月明和尚度柳翠》中柳宣教的形象也是复杂的,作者一方面说他“胸藏万古史,腹蕴五车书”,同时“做官清如水,明似镜,不贪贿赂”,可以说是一个正直的官吏,另一方面讲述了他因为玉通禅师未迎接自己就心怀怨愤,故意坏其修行,派妓女红莲引诱玉通禅师的故事,也算是一个“灰色官吏”的典型。

2.喜剧性官吏

“三言”特别注重以丰富的情节发展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不同性格,提高人物典型程度。在《老门生三世报恩》篇中,话本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和夸张的描写塑造了蒯遇时这一类官吏形象,营造了喜剧的效果。蒯遇时少年科甲,直言敢谏,但有一个毛病“爱少贱老”。在录科时选年老的鲜于同为第一后,他“羞得满面通红”,忍了一肚子气,决定科举时选些“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的人,却因为鲜于同拉肚子没能发挥好恰好又选中了那“五十七岁的怪物”。无独有偶,会试时蒯遇时又自作聪明改选《诗经》卷子,恰好鲜于同又改了经,这几个巧合可用作者数个“笑具”形容。但正是因为这几个巧合,让蒯遇时躲过几次灾难,这在引起读者一笑的同时,也对官吏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3.市民化的开明官吏

明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这在“三言”中的一些官吏身上也得到了反映,这些官吏具有了市民化色彩,在思想上实现了封建到开明的转变。一是对于贞洁不再那么重视,在“三言”中,一些官吏可以娶二婚的女子,甚至有将自己的婚配对象“送人”“还人”。如《蒋兴哥重遇珍珠衫》中,三巧儿因不守妇道被蒋兴哥所休,广东潮阳县知县吴杰“有心要择一美妾”,听说三巧儿貌美便央媒议亲。三年后,三巧儿与蒋兴哥重逢,吴杰又将其送还兴哥。吴杰后“行取到吏部,且连生三子,科第不绝,人都说是阴德自报”。这样的结局表明作者对吴杰娶三巧儿到义还原配的行为是赞许的。而有些官吏本身甚至就是贞洁传统的破坏者,在《吴衙内邻舟赴约》中,吴彦与未婚女子贺秀娥在舟中私会,闹出一系列笑话,这本身就有违传统礼法,但话本作者把它写成了喜剧,最后吴衙内不但与贺小姐喜结连理,更中了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

二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再那么重视,鼓励甚至支持自由恋爱。这些官吏形象是清官,受到百姓拥戴,但作为封建统治机器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思想却不再 “存天理灭人欲”,不拘束于封建礼法,对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授受不亲”等不再奉为圭臬,甚至开始鼓励自由恋爱。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应该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乔太守。未婚女子慧娘失节,本应该受到谴责。乔太守作为“乔青天”本应该公正无私,但他却“心有成全之意”,在听完慧娘陈词之后“甚是怜惜”,便判慧娘与孙润成对,将二人原本的配偶配成一对。在判词中乔太守写道“移干柴近烈火,无怪自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甚至说出“搂处子不用踰墙”这样不合封建礼法的话来,丝毫没有怪罪二人的意思。此事被街坊当作一件美事传说,不以为丑,还有一句诗夸乔太守“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

(二)出现突破性形象的原因

1.明代社会现状

明中叶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封建和腐朽逐渐加重,统治者荒淫无度,官僚设置不合理,冯梦龙生于万历二年,神宗皇帝朱翊均晚期吸食鸦片、沉迷女色、不理朝政。万历后期朝政腐败,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社会矛盾严重,人民受欺压,苦不堪言。二是伴随着工商业发展,当时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而作者所生活苏州府又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商业资本兴起的典型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民众对娱乐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话本艺术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开放的风气反映在话本的内容上,就展现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官吏形象。

2.冯梦龙个人思想

冯梦龙是晚明文学家,生于万历二年(1574),卒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他虽才华满腹却屡试不中,冯梦龙表现了自己对于清明政治的向往之情和对下层群众深切的关心、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处于“时掣与地方,幅窘于资格”境遇的痛苦与无奈。同时李贽、袁宏道等人的先进思想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李贽倡导“童心”“迩言”,强调“自然”“发愤”,建立了其与新兴的市民文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冯梦龙的市民文学是沿袭了李贽的文学思想观念。

3.市民文学的必然要求

“三言”被认为是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它是宋元明时期话本及拟话本的合集,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话本”是说话人讲故事时所用的底本,多是由民间艺人创作而得。“三言”中的作品多保留着话本的特色,比如在正话前常用由诗词和前代类似故事作为入话、口语化色彩明显等等。作为供市民娱乐的话本,“三言”的故事必须符合受众的口味和想法,再加上话本的虚构艺术已经成熟,因此一些官员带有市民化色彩也就不难理解。

总而言之,作为明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三言”塑造的官吏形象不仅所涉篇目众多、生动丰富,更呈现了几类具有突破性的形象,比如从脸谱化到复杂化,从有距离感到亲近下层群众,从严肃化到人性化等,丰富了文学形象的长廊,可以说,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对后代文学作品官吏形象的塑造树立了典型,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官吏太守知县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聪明的官吏
一钱斩吏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疯老爹打知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