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GC视频何以助推老剧“翻红”

2022-11-04林阳

传媒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产者集体受众

文/林阳

在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抖音、快手等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视频平台上,“追老剧”渐成新趋势,其观众群体的平均年龄在21岁。《亮剑》《西游记》《武林外传》等经典老剧,首播时间比部分平台用户年龄还大,却在UGC视频的二次生产和传播中,引发网络狂欢效应。这种老剧“翻红”和年轻受众观看的行为已形成了一种引人关注的数字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传播机制展开分析,从而深化对当下数字文化的认识。

一、UGC视频助推老剧“翻红”的动因

UGC视频助推老剧“翻红”的动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户生产的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快速发展并与广大受众群体的怀旧心理相契合,二是UGC视频的网络视听形式及内容符号有利于强化大众的集体情感认同。

UGC视频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冲击和对经典的怀恋形成了现代人的矛盾心理,这两者看似对立,从深层次却是统一的。因此,老剧“翻红”绝非偶然,而是UGC视频发展与怀旧心理“一拍即合”的结果。

所谓“老剧”,主要指依托传统媒体蕴含时代记忆、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度的经典电视剧。第一类是耳熟能详的古装剧,以《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为典型;第二类是军旅剧,《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其代表;第三类是《武林外传》《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等情景喜剧。“老剧”崭露头角的时间长、电视时代的基因浓厚,能唤起不同年代电视观众的时代记忆与身份认同,在影视剧内容参差、文化品质下降的今天,悄然刮起怀旧风。

随着UGC视频尤其是短视频、直播的发展,原本只有电视可以播的老剧,如今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播放,并进行玩梗、二次元等数字文化解读,让老剧呈现全新活力。从技术上看,UGC视频可扩展老剧资源的分享与传播,实现多渠道覆盖、多形式互动。从观念上看,由于交互性增强,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其怀旧心理尤其受到关注,有助于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2.UGC视频内容符号与情感认同。UGC视频能通过自身蕴含的审美追求、内容符号,增强受众的集体感和对老剧的认同感。在UGC的二次生产中,老剧往往会披上“直播+短视频”的外衣,内核却是面向广大群众共同追忆似水年华的美好心意,这与各阶层的梦想和心愿指向一致。当今社会,个体像陀螺周旋于各类社会角色、团体之中,缺乏心灵的沟通交流和情感共鸣。老剧元素短视频、老剧直播等UGC视频,可以通过屏幕的狂欢代替传统的身体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失并强化认同。而参与者越多,越可以将情感共鸣推升到极致。

在这种集体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电视观众与平台用户处于同一“现场”。虽然之前可能没有任何交流,但在观看中却可通过内容符号实现跨年代互动,如曾看过老剧的观众在评论区各抒己见,播放到某些“名场面”时会有弹幕“刷屏”,其他用户即便没有参与互动也能获取“线上”的集体参与感。评论、弹幕、投币、点赞等内容符号,将各类受众带入同一阈限空间进行集体记忆的建构,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被弱化并一起守护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剧“翻红”的心理动因。

二、UGC视频在老剧“翻红”中的特殊价值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以直播、短视频等为代表的UGC视频渐成主流。数字文化空间中,集体记忆与多元价值观对冲并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在老剧“翻红”的背后,UGC视频具有以下五种特殊价值。

UGC视频关注度高,当老剧引发关注成为焦点时,即可实现超预期传播效果。例如,新华社2021年末在其B站账号对《武林外传》的直播,通过24小时滚动重复播放,浏览量轻松突破“百万+”。尽管这是B站“新华社”账号事先策划以提升受众认知度,但通过造势预热、强化仪式感易于激活集体记忆,仅靠滚动直播经典老剧就能获得巨量关注,确实是超预期的。

随后B站“江西共青团”“河南共青团”等账号均效仿直播《武林外传》,仍能收获较大流量。但这种超预期性也会带来一定负效应,导致老剧的经典价值与意义被持续削减弱化。在B站等平台,除了老剧重播,众多短视频包含老剧解析、老剧剪辑等视听元素,可能形成对老剧的异见以及分化。

长期以来,老剧的二次生产、传播权力由传统媒体把持,具有较强的精英属性。而如今,很多UGC视频不仅能够获得庞大流量,也能向外界输出其思想观念。媒介传播权力的转移与扩散,使得老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精英话语,成为落实到个体并真正大众化的内容形式。

这种大众性让老剧曾经的普通观众也获得发声渠道,为电视观众们对于老剧的个体认同上升为集体认同提供了可能。当UGC视频的老剧内容得到广泛认同,就会形成裂变式的自发传播和现象级的讨论分享,并成为一种数字文化现象。老剧也由此转化为“非对象化”的存在,从而受到共性与个性的双重限定。

随着UGC视频的发展,长、短视频的网络环境日益融合,生产传播的低门槛打破了老剧认知单一、价值观集中的格局,出现不成体系的碎片化和兼容并包的认知多元性特点。

这种认知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知主体碎片化,UGC视频可以自由发声,不必持“一盘棋”观念,且支持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受众参与集体围观,且之间的真实关系趋向于独立化;二是创作内容多元化,UGC视频信息庞杂,既会干扰观看老剧的连续性也能丰富观看老剧的内涵性。高度集中单一的老剧认知势必“抹杀”个体认知,但破碎多元的集体认知却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能以受众普遍接受与认可的形式存在,或以社会框架内个体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呈现。

老剧记忆在传统媒体时代主要是选择性的过去,人们关于老剧的记忆因时间轴拉长而增加真实性偏差,遗忘可能廓清记忆的边界,顺其自然地为“过去”的意义诠释让路。UGC视频时刻处于生产者/受众书写之下,持续更新、改变体现出流动性特点。B站上关于《亮剑》的鬼畜视频、抖音86版《西游记》的趣味混剪等产生的老剧记忆更迭便是突出表现。

无论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还是看视频之后,UGC视频的受众都有权描述含有个人情感且符合个人期待的看法与观点,并以弹幕、评论等方式发声,由此成为构建老剧记忆的参与者。原本沉重、固有的建构模式被改变,遗忘与记忆能够更好地交织在一起,可以随时推动老剧记忆的完善。

老剧记忆的保存曾经有固定的结构和稳定的内容,包括文字留痕、声像保存、实地纪念建筑等,如拍摄03版《天龙八部》留下的天龙八部影视城。这些记忆更多是对媒介物质及痕迹的保存,个体或者说普通观众难以在其中确定自己的身份,某种程度上观众被放弃了记忆的责任。

UGC视频不仅是一种纪念形式,也推动着老剧记忆的脱物质化。除了老剧剧集,相关的表情包、文字分析等也可成为老剧记忆的载体,大幅提升集体记忆沉淀、消化、形成的频率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群体将精神价值建构在虚拟世界,容易随时生成新的解读,存在精神价值易消解、异化等问题。

三、UGC视频在老剧“翻红”中的实现路径

老剧在数字文化空间“翻红”的过程中,UGC视频的协作生产、二次叙事、仪式化传播都起着关键作用。

从生产主体看,UGC视频对老剧的协作生产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内容生产者如B站UP主与平台用户间的协作生产。生产老剧相关内容需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才可能获得更强烈的身份意识和忠诚度。UGC视频用户的占比远高于内容生产者,他们的新媒体素养以及对老剧认知、解读、诠释和批判的能力,是生产老剧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因此,内容生产者要注重借鉴前人经验的内容协作与多元价值协调的主体协作,让老剧相关内容呈现出调整、均衡、流通的动态过程和矛盾与统一的实践张力。

二是内容生产者之间的协作生产。UGC视频的摄制、传播门槛低,人人都可成为老剧相关内容的生产主体。例如,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入驻B站的专业内容生产者,应同主观能动性被唤醒而自觉成为生产者的UP主们一起,增强老剧剪辑、加工、共享等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和有价值创新。

一些UGC视频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将海量人群吸引到手机屏幕前,完成集体记忆构建并共享意义凝聚共识。但是,由于人人都可发声,对老剧的记忆、解构和传播可能会产生一定负效应。因此,要做好老剧的二次叙事。

UGC视频的叙事方式要转换为表达美好生活的平民化视角。对UGC生产者而言,可以将代际元素、年代符号融入对老剧的二次生产中,不应只关注和简单接受主流声音,还需解构主流话语权并参与内容传播分享的全过程。例如,可以引导更多受众通过发评论主动呈现自身经历与人生经验感悟,评论承载的老剧记忆和认知偏向于日常生活,生活之细微、历史之遗珠都可能被发现、重构或反复展演,UGC生产者则可以据此生产更具亲和力的内容。UGC生产者还需要关注老剧的社会价值。对老剧的怀恋正成为更多群体的共同情愫,经历着由浅入深、由个人到集体、由回归向反思认同的蜕变。因此,要把关注点聚焦于观众能否通过老剧内容获得“意义”,并有效提升视频的内容质量,并将点赞、播放量、评论数、粉丝数作为评价关键因素,激发公众对好剧、好故事的持续关注。

UGC视频能营造“老剧怀旧热”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老剧传播并非简单把原型重现,更像是一种意义共享与身心参与的融合,在理论上与詹姆斯·凯瑞“仪式观”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不谋而合。

一是通过共享和参与形成象征性文化仪式。以集体记忆为目标的UGC视频是一种典型的仪式,老剧解析、老剧剪辑、老剧元素等视频都无法脱离对老剧的热衷和对故事化叙事的推崇。例如,B站的很多老剧元素视频兼具娱乐性、戏剧性、审美性,观众可通过弹幕交流各自年代的看剧史及情感,“发弹幕”已成为数字文化空间“表演”的方式——用户被视频内容中某一画面或言语所触动,自发地一起发送相同的弹幕,从而形成一种仪式化的屏幕集体狂欢。

二是抛开狂欢在参与中构建共识。在“仪式观”理论中,参与性是重要维度,包含着角色对接受者的重视,是传播成功的关键。UGC视频的老剧集体符号体系和修辞实践,应避免无度狂欢、无意义宣泄和无内容娱乐,引导观众形成想象的共同体并谋求达成共识。例如,为贴近观众经历与感悟,UGC生产者可以选取那些触动人心的经典记忆,并在互动反馈机制中不断调适,赋予视频内容更多的真实和魅力。

猜你喜欢

生产者集体受众
我为集体献一计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警犬集体过生日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