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剧理论视域下“Vlog+新闻”的叙事路径创新
——以《武汉观察》为例

2022-11-04沈歆林小榆

传媒 2022年15期
关键词:前台后台受众

文/沈歆 林小榆

视频博客(Video blog),简称Vlog,以一定时长的视频记录新闻、工作和生活等内容。视频中的主角称为Vlogger,他们通常将视频镜头对准自己和周边环境,向受众传播发生在身边的事。2012年,Vlog开始在海外视频平台Youtube传播。2018年,Vlog在国内呈井喷式增长,并从最初的自媒体平台传播逐渐演变出了一个由主流媒体主导的全新分支——“Vlog+新闻”模式。2019年11月,央视官博推出康辉的大国外交最前线“Vlog+新闻”系列,带来了高热度话题,引发了全网关注。如今,每天都有大量不同题材的“Vlog+新闻”内容产出并在网络上传播。

一、拟剧理论下的“Vlog+新闻”

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著名的拟剧理论,他将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行为比作舞台表演,人们通过表演实现自我呈现。表演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个体在表演期间使用标准的表达式装备,在受众的注视下,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表演的地方。“前台”由“外表”“举止”等刺激构成,人们在“前台”遵循规则,精心设计编排表演的方式和内容。将拟剧理论应用到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传播领域中,央视主播或记者就是受众眼中“前台”角色的直接扮演者,他们在演播室和镜头前的动作、语言甚至其本身形象都构成了信息传递的一连串符号,影响着受众对新闻媒体的定位以及印象。

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后台”可以定义为没有被摄像机镜头直接对着的区域,是受众不能进入的拍摄场地布景,也是后期制作和拍摄的地方。“后台”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传播者可以在“后台”卸下装备,表现出真实自然的状态,这往往区别于传播者在受众面前呈现的角色形象。因此,传播者如果带领受众走进“后台”,让受众看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后台”场景,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强烈的好奇心和信息期待。

新媒体环境下,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不断进行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和改革,“Vlog+新闻”传播新样态应时而生。主播和记者通过Vlog的形式,将新闻实时准确地传达给受众,淡化镜头前的表演性,增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拉近了主播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让受众从“前台”走向“后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央视记者张竣团队拍摄制作系列“Vlog+新闻”作品——《武汉观察》,网络阅读量过亿,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作为传统新闻的有效补充,其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由于国内疫情不断反复,《武汉观察》对当前疫情防控仍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Vlog+新闻”的叙事路径

“Vlog+新闻”通过镜头将私人信息呈现在受众面前,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前台”和“后台”边界,统一了“前台”和“后台”行为。它保持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原创性;又以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和语言,消弭了受众与主流媒体之间的间隔;它注重第一视角的呈现,提高了新闻的传播度和沉浸感。

“Vlog+新闻”并非普通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也不同于记者个人日常生活简单的原生态记录,它是主流媒体主导的视频作品,十分强调新闻内容本身,要求叙事主体Vlogger有较强的舆情引导能力以及把控新闻内容的敏锐感知力。在“Vlog+新闻”模式下,央视主播和记者等叙事主体承担了新的职业功能,除传统的采集、编辑和报道新闻事实外,他们还成为媒介本身,是传播内容中的一大亮点。从拟剧理论看,《武汉观察》的Vlogger张竣同时承担了“前台”和“后台”的双重职业角色。他既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记者,在传播领域担负着传递真实信息、正向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也是新媒体平台的主创、哔哩哔哩官方评选认证的2020年百名UP主之一,是网友口中亲切的“饼叔”,在网络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疫情期间,武汉俨然成为一座“围城”,民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负面情绪。网易数读爬取了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初期(2020年1月26日至1月31日)微博话题“封城日记”下的3917条微博,其中体现“担心”、“恐慌”、“害怕”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微博有近800条,可以看出有负面情绪的民众并不在少数。

在“Vlog+新闻”《在武汉买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亲测!》中,张竣在武汉市青松社区采访多名群众,探索疫情封城下武汉民众买药的真实情况。经多次实地探访,张竣发现武汉医疗物资并不像网传的那么紧缺、昂贵,破解了网上大量不实言论,缓解了各地群众的焦虑心理和紧张情绪。在《中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中,张竣记录了中药治疗新冠的疗效,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民众对于治疗的信心,给民众吃下了一剂定心丸。同时,《武汉观察》推出了《医院断电怎么办?知道有这58个人在以后我放心了……》等作品,解答与民众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满足各地受众的心理期待,成功实现了央视“硬新闻的软着陆”。

《武汉观察》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其广泛传播也使央视Vlog+新闻有了较好的品牌效应。通过人格化的表达、符号化的塑造,建立起了媒体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受众的接受度和信任感。网络受众通过转发、评论、发弹幕,提升了该系列视频的影响力,也使得张竣个人的粉丝数量从几万一路攀升至了近240万。

一个人在“前台”的表演是对其个人形象的尽力展示,也是在特定区域中依照标准和要求进行的传播行为。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中,传播主体以播音员的语态在演播间这一“前台”进行新闻报道,与受众有较强的距离感。而在“Vlog+新闻”中,Vlogger不再局限于演播间录制新闻,而是以生活化的语态向受众展示他身边的环境和发生的事件,并对事件开展带有一定主观性的分析,打破了传统媒体固有的政治传播刻板印象。“Vlog+新闻”定位年轻受众群体,以流行元素、个性化风格为突破口,吸引了大量青年受众。如张竣颇具个人特色的打招呼方式“哈喽哈喽哈喽”,消解了央视记者固有的神秘感和严肃感,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开拓了传统新闻所不具备的社交属性。在《武汉深夜还能点外卖吗?实测来了!》中,弹幕调侃张竣是“百万拍摄百万制作五毛主持”,也侧面展示出了传受双方的平等和谐关系。

传统主流媒体受限于篇幅和时间,往往聚焦重大社会议题和疫情实时信息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事件。而《武汉观察》聚焦个体,以具有娱乐属性的Vlog为传播工具,着力展现疫情下普通群众的生活,对严肃的央视新闻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补充。如做盒饭的小姐姐、超负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康复期快乐的大爷大妈等,他们作为万千武汉普通群众的缩影,传递平凡人的精神力量,通过“Vlog+新闻”的方式在传统主流媒体报道中觅得身影。

此外,《武汉观察》从标题到语言表达都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具有网络化、平民化的特点。如张竣在深夜吃外卖时,对着镜头大喊“奥利给”,以活泼的语调和流行的词汇消弭了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又如“他们憋在家里都干啥了”“老还小!爷爷奶奶住院任性不听劝?护士小姐姐有妙招”等标题通俗易懂、趣味性强,能够快速拉近传播者与接收者的心理距离,让后者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本期“Vlog+新闻”的核心内容,有助于Vlog在海量视频中脱颖而出,引发受众观看兴趣。

为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准确性,在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在“前台”表演时通常承担第三人称的角色。而Vlogger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报道,叙事平实自然、语态亲切大方,给以受众较强代入感,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在“Vlog+新闻”的新模式下,《武汉观察》系列作品的央视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场景属于“前台”,而在采访过程中,受众跟随传播者进入的却是不同场景中显示的真实“后台”。张竣将拍摄的“后台”较为真实全面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提高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互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前台”与“后台”的统一。“Vlog+新闻”立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让受众及时准确地获取疫情最前线的信息。

纵观《武汉观察》的整个拍摄过程,张竣连续两个多月投入疫情一线的拍摄大环境,亲身体验武汉居民的生活。他以武汉市民的第一视角,实地深入调查研究,聚焦武汉疫情下最真实的一面,所拍摄内容贴合群众的实际生活,具有较好的涵化效果。在《背40斤消毒水爬9层楼体验武汉社区网格员的一天》一期中,张竣承担了社区工作者的任务,与十位工作人员背着四十斤重的消毒水爬楼梯,累计排查了3595户居民,揭秘了普通社区的防疫工作。对比传统媒体中的官方语言和冷冰冰的数字,张竣背着消毒水时气喘吁吁的神态、磨破皮的手套、颤抖的胳膊和腿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这种第一视角的呈现,使得新闻的对话性、真实性、沉浸感加强,消除了央视记者身份与居民的疏离感和间隔,也为不在现场的受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加强了新闻的可视性。受众参与感的显著提升,也有助于传受双方思想情感同频共振,进一步增强了《武汉观察》系列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网友们也因此称赞:“这才是真正的新闻报道。”

三、“Vlog+新闻”的发展

“Vlog+新闻”是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央视等权威媒体的创新布局,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武汉观察》这一“Vlog+新闻”模式是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一个典范案例。依据受众的喜好和建议,打造品牌形象,策划传播形式和内容,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思维,迎合了现代年轻人的文化审美品位,提升了用户黏性。随着“Vlog+新闻”的发展,主流媒体相继推出了“Vlog+新闻”作品,但其中存在着大量同质化作品以及部分用于引流的网红作品。而《武汉观察》以其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制作方式,远离平庸,远离低俗,严把质量关,为之后的“Vlog+新闻”模式的作品创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引领着“Vlog+新闻”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来看,央视等主流媒体中具有品牌效应的记者仍在少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大国外交最前线”的康辉等。未来,主流媒体仍需孵化具有品牌潜力的记者,并在“Vlog+新闻”模式下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补充。

现在各方媒体正用实际报道诠释全媒体时代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方式由图文形式逐渐转向视频形式,此前受制于网速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AI)、虚拟全景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也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如今,自动新闻剪辑、场景合成、新闻播报等AI技术与新闻的创新结合受到广泛关注,AI技术也被多次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外,将VR和AR技术应用于Vlog新闻报道中,能够使新闻现场更为真实立体,新闻的可视性更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后台”带给受众的观赏体验,给受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这些新技术,Vlogger无疑能够更好地实现叙事路径和传播样态的创新,促进“Vlog+新闻”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武汉观察》以“Vlog+新闻”模式,通过真实的第一视角将疫情期间武汉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在全国受众的眼前,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缓解疫情下民众的负面情绪,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它将央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相结合,将受众关心的议题与极具真实性的Vlog相结合,吸引了大量的受众。“Vlog+新闻”融入了较多创新要素,改变了新闻原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播新样态,是对传统新闻报道的有力补充,在融媒体时代展现出了巨大的传播价值。

猜你喜欢

前台后台受众
一场丑态百出的“变脸”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What makes her a writer 人气女作家的成长手册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折寿
后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