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分析与管理

2022-11-03王凌

兰台内外 2022年34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高职院校图书馆

摘 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属于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关键体现,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创新将有助于实现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满足高职院校多元化的教学服务需求。为此,面对信息时代特点及全新服务环境,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注重流通服务管理,持续推动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建设发展,彰显其特色文化服务特质。据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例,针对图书流通服务及管理的意义入手,深入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优化策略,以期达到发展助力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优化措施

高职院校图书馆承载着重要的功能,属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所蕴含的丰富文献资源及学术资料可以为院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保障,体现其显著的信息中心功能。但是,受制于高职院校发展阶段特点,现阶段虽然处于高速发展期,无论是教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均处于发展的最佳状态,但从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上,可以看到其发展速度和图书流通量,仍然未达到预期的状态和水平,对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产生制约。图书流通量也称为周转率,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图书借阅量与图书总量之比,流通量的高低反映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质量,因此,在实践中应重视图书流通服务管理,并结合新时代的建设特点加以优化,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时代态势已经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平台,应当积极适应时代的特点及变革,积极发挥图书服务及管理的作用。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属于图书馆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但受传统管理思维及方法的局限,其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无法满足师生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比如,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图书的进出馆流程较为冗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阅读体验,加之现阶段信息资源服务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图书馆的吸引力大不如前,进一步削弱了图书馆的发展能力和空间,在这种模式下的图书流通服务已然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为此,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同步发展,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服务模式必须要结合时势加强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可以依托全新管理技术的融入,转变传统的服务与管理方式,推动流通服务管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优化制度、简化程度、提升体验,努力提高读者的借阅和学习效率。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图书流通服务已然成为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需要致力于流通量的提升,注重服务理念及模式的转变,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的现状

1.流通管理模式方面

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着师生的图书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服务的主体,必须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流通服务管理模式的革新,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落实好已知的分类、管理及维护,确保图书流通服务的优化升级。虽然,面对全新的时代环境及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变革,但受长期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环节仍然存在诸多滞后,如在图书的借阅环节仍然需要对学生的权限由管理人员进行审核,以完成对图书流通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整个流通服务管理的过程来看,在信息时代下仍然略显落后,难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难以缓解图书流通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如当学生未按照借阅要求进行书籍归还,则会导致馆内书籍管理的混乱,影响后续借阅的体验。另外,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转型中,流通服务与管理迎来全新变革,其管理模式趋于优化,但全新方式的融入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短期内难以形成体系优势。

2.软硬件设备设施管理方面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转型中,需要涉及大量的信息化设备,其中包括软件及硬件等。事实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重点在于适应师生全新的信息獲取习惯,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图书流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个性化服务体验优势。比如,利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师生提供图书扫码服务,便利图书的借阅及相关信息查询,也可以利用师生所持有的校园一卡通实现信息资料的融合利用,实现图书的自动化流通及管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要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信息化,必须要加大在信息化领域的投入,包括资金、设备、技术及人才等。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无法全面发挥信息化服务管理的功能,严重制约了图书流通服务的潜力。例如,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与当前的技术要求无法匹配,未落实定期的维护及管理,当面对较高的服务频率和复杂的服务需求时,极易引发设备的停摆现象,浪费图书馆及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3.人员综合能力方面

伴随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要求的变化,对其服务品质及功能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始终比较缓慢,尤其是在人员招聘时,往往对于其服务意识、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等不够重视,导致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要想提升其综合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即加强薪资待遇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但这些问题往往受到其管理机制的局限,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转变。

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需求紧迫,而流通服务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流通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既需要掌握传统的管理方法,又需要熟悉新时代的图书管理要求,实现纸质化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的统筹管理,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落实好图书馆流通管理的各项工作,达到最佳的服务和管理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依据现阶段的人员综合能力现状,积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柔性管理及刚性管理的有机融合。

4.流通管理平台方面

高职院校在传统的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中,重点在于实施线下的管理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借阅平台也成为重要的服务渠道之一。但从现阶段高职院校服务的实际来看,虽然开通了线上借阅平台,但其功能仍然相对单一,部分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形同虚设。比如,在图书馆的服务意见反馈模块,由于其入口比较隐蔽及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未设置专职人员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之无法完成服务对象的信息联通,难以体现出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的人性化。另外,在线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图书馆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信息更新和平台维护上欠佳,不利于构建一体化阅读平台,也在无形中使得图书流通管理复杂化,使学生获取相关书籍难度增加,无法展现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与管理策略

1.优化流通服务环境,适应师生阅读需求

在面对全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格局以及师生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下,图书馆在优化图书流通服务与管理中,应当注重与服务对象心理需求的契合,明确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以掌握其服务诉求和服务规律,从而明确流通服务与管理的方向,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以及流通量的增长。据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以流通服务环境优化为基础,重视师生在新环境中的服务需求变化,基于科学发展的轨道适应师生的阅读兴趣,如将优秀的图书作品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图书内容,使服务环境得到一定的拓展和优化,转变以往保守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在流通服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各个环节的优化,如在实施新图书引入和采购时,可以透过诸多渠道制定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其实际需求进行资源补充,加强图书资源的针对性,增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特色。同时,积极改善阅读及服务环境体验,加强内部设施的配备及环境的改善,为师生提供舒适、安静、明亮的环境,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焕发其应有的风采,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图书流通服务与管理中,还必须注重现代化的管理融合,尤其是实现文献资源的现代管理。具体而言,即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将各类传统的图书资源进行电子化录入,依托专业化、现代化处理技术,对各类图书资源进行处理、编排及跟踪服务,注重与数字图书馆的整合与支持。同时,为满足不同的信息服务需求,还需要构建立体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数字终端的建设发展,加强与媒体资源的整合,丰富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功能,满足师生信息资源获取的需要。

2.完善基础服务保障,促进图书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应当充分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时势及专业需求,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尤其是针对流通服务领域的变革需要,利用自身能力及资源的拓展,达到最佳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看,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且实现了校际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大幅提升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服务能力,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为此,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与管理提升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的建设及软件的更新等,以此来保证图书馆的信息化转型升级。比如,在硬件设备的建设上,应紧跟时代潮流和紧盯技术前沿,积极引入各类先进的技术装备,以服务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和满足实际需求。在软件系统的应用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同样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在软件领域的引进和开发,切实使用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提供更全面的功能保障,适应现阶段用户的使用需求,能够真实反映图书馆信息化流通服务的优势。另一方面,在图书资源的整合上,应当以“资源共享”为发展核心,加强融合性的图书资源平台建设,加强与外部图书馆的合作,实现各类图书信息资源的交互,以逐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使图书资源流通服务更高效,打破传统流通服务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做到文献资源的数据化融合及信息化共享。

3.贴合流通服务实际,优化人员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挥着关键的服务功能,尤其是图书的流通服务属于核心环节,其流通服务管理质量与图书馆整体管理质量紧密相关。

事实上,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主要依赖于馆员作用的发挥,要优化流通工作则应加强馆员培训及引导,切实提升其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以提升为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应当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思想上做好转变和革新,尤其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深入地了解其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流通服务贴合于实际,达到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提升服务满意度。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注重人员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拓展,严格落实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形象、提升服务能力,在流通服务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挖掘服务创新的潜力,改善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效率。

基于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应当注重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以提升管理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素养。

一方面,图书馆应优先关注馆员职业道德培养,以服务作为流通管理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始终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智慧。

另一方面,需要落实好管理项目研究,贴合于流通服务的实际,落实好各项图书馆管理制度,提升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和完善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图书馆流通服务应注重与读者面对面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读者的需求,以便推进流通服务能力的提升。

4.竭力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线上流通平台

目前,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线上平台逐步建立,成为图书馆的一种全新服务和发展模式。因此,在全新的需求环境下,图书馆应当注重线上流通平台的开发,转变传统管理中功能模块单一的问题,有效利用好目录分类服务、图书典藏服务等优质功能,为师生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渠道,实现图书资源获取的便利化、实时化和个性化,实现对线上流通平台的系统化管理。比如,基于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的构建需求,可以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功能逐步应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平台,借助不同技术特点和优势,提升线上流通管理平台的完善,让师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通道,获取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检索和服务,在线获取相关的图书订阅资源,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校际平台合作,丰富图书资源以提升流通效率,提升线上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助力图书馆积极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服务属于重要内容,尤其是面对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现状,更应当加强各个管理内容及环节的优化,突出图书馆的服务及教育价值,利用加强流通服务及管理的措施,逐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整体发展质量,提升馆藏图书文献利用率,服务于广大职业院校师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图书流通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存储和共享知识的作用,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杨若楠.高職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与管理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

[2]陈铜铸.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现状及改善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3]陈红梅.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9

[4]靳文乾.信息时代高职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探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5]刘轶琳,黄振华.基于图书流通率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调研[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作者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SKA04。

作者简介:王凌(1980—),男,汉族,安徽巢湖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高职院校图书馆
图书馆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