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综合性特点的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22-11-02赵南晰王春梅王曼力孙晶波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药学实验课

赵南晰,王春梅,王曼力,孙晶波

(北华大学药学院,吉林 吉林132013)

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多学科交叉的一级学科,涉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化学和药剂学等诸多分支二级学科,很多药学教学单位都开设了多门药学理论及实验课程[1]。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教学在药学高等教育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级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完成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2]。药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不能仅通过某一种方法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依据药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来构建一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全面提升学生药学综合知识技能水平的实验课教学体系,这能够对院校培养出应用型高级药学人才和建设高水平一流药学专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国内外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教学现状

国内外很多一流高校的实验课课程体系构建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水平的培养。实验教学过程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3]:第一阶段,学生要进行基本实验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常规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学生利用前一阶段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高层次学科知识和实验内容;第三阶段(综合性实验阶段),学生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实验内容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负责指导和监督,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综合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需根据所选实验内容进行文献查阅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并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仅重视课堂讲授,更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课堂讲授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引导,小组讨论则是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实验课程考核的方法多样,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包括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会按照不同比例最终形成学生此门课程的成绩。教师的评分标准较为细化和严格[4],这种综合的考评体系可实现差异化评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但也有一些高校的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5],实验课程是以理论课程的实践及验证为主,实验教学在不同的二级学科之间较为独立[6],难以真实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7],药学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来[8]。

2 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策略

2.1 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整合。其次,根据整合结果对每项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归纳,并将这些基本实验操作内容与方法按照类别制成教学视频。最后,调整每门实验课的授课内容和顺序,均以四大药学功能模块(药化、药理、药分和药剂)为依托,同时体现药学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改变传统的“片段式”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形成“药源→质控→药效→制剂”的思维模式。以药剂学“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为例,学生需要先分析维生素C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不稳定易氧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化学方法和制剂学方法),选择适宜的辅料、包装方式和质检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药化、药理、药分和药剂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2.2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设计[9-10]

A.预习阶段。教师以OBE理念为核心,与PBL教学法、课程思政相融合,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及所需达成目标。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3~4人)进行资料检索、讨论、总结,并撰写预习报告。另外,教师会发布每次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内容与方法,学生需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掌握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

B.授课阶段。教师随机选取各组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对该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及操作要点进行讲授及指导,提问结束后学生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还可依据预习情况向教师进行提问,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

C.实验操作阶段。学生需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和已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课堂参与度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及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生的不当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D.课后阶段。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要面批实验报告,面对面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分析学生是否完成了当次实验所需达成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授课环节中采用了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验结束后还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问题等进行探讨,形成了“预习—实践—讨论”的授课模式,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更深入系统地掌握高级药学人才所需的理论知识、创新思维、科研能力、专业技术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这种授课模式的认可度接近100%,普遍认为面批报告环节可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2.3 考核方法设计[11]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设计了一套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使其与授课目标和教学过程相适应。具体评价方法就是将学生某一门实验课的最终成绩作为各次实验内容的平均分。每次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效果、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部分,其中预习效果占20%,主要考查小组成员的集体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占40%,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占4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学生反馈

本研究在课程运行的中间和最后阶段设计了学生反馈环节。反馈以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课中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情况,课后调查的重点除了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包括学生对授课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的满意程度。这种反馈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教师也可依据反馈结果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有效调整。通过反馈环节发现,学生一致认为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并且对教师面批报告这一环节的满意度最高。此外,有些学生还提出希望在药剂学实验课程中增加胶囊剂制备等相关内容。这些信息能为下一轮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调查样表如表1所示。

表1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调查样表Tab.1 Investigation sample of the effect of pharmacy experiment teaching

3 结语

在授课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直是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对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化掌握各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建立系统性思维模式。整个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过程设计、考核方法设计和学生反馈这几方面,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院校培养出应用型高级药学人才和建设高水平一流药学专业。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药学实验课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有趣的实验
实验报告
魔术师的考验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任务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实验报告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