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有重点、体统化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2022-11-01徐金芝张卫芳江苏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幼小家校科学

◇徐金芝 张卫芳(江苏: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步入校园的重要转折和适应时期。在幼儿园,幼儿的活动以游戏为主,随着进入学校,学习将会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其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讨论也在不断深入。对于幼小科学衔接,小学教师关注的是什么?家长最感到焦虑的是什么?孩子又是怎么想的?所谓的“幼小科学衔接”,其科学性如何体现?学校、教师、家长应为此做些什么?当下的幼小衔接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幼小衔接又应坚持怎样的方向?为此,我们访问了多名小学生和他们的教师及家长,也访问了幼儿园内大班的幼儿及其家长。在思想碰撞之后,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地看待幼小衔接,而应分阶段、有重点、体统化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一、明确课程目标,科学设计幼小衔接课程

(一)幼小衔接的价值取向

幼小衔接是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过程。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截然不同的环境,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幼小衔接的课程设计,其价值指向于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

(二)幼小衔接的理性思考

1.为谁衔接:儿童本位思考

幼小衔接的服务对象是儿童,课程的设计必须站稳儿童立场,要主动研究儿童,根据其身心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围绕儿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小学教育特点做出科学设计。

2.谁来衔接:教师主导思考

教师是幼小衔接的具体执行者,教师必须主动研究幼儿和幼儿教育,准确把握幼小衔接的目标任务和过程方法,保证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水平。

3.衔接什么:内容选择思考

主要基于入学后学生与学校的双向调适。一方面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通过双向考虑选择幼小衔接内容,主要指向于“生活习惯”“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同时,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与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的积极对接。

4.怎样衔接:方法路径思考

立足幼儿园“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一方面通过主题项目化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自身学习中实现认知养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从而让学生较好地融入并适应学科课堂教学。

(三)幼小衔接课程内容的选择

依据课程设计的背景分析,围绕幼小衔接的课程目标,以学校常规教育和教学活动为抓手,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课程目标。

1.生活习惯类

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校园伤害等)、基本生活自理(洗脸刷牙、穿衣戴帽、大小便自理、独立用餐、个人物品整理以及一些基本家务)。

2.学习品质类

主要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具体内容分为:认识课程表,学会正确的坐姿和执笔,课堂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耐心倾听,坚持阅读并学会与人分享,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等。

3.社会性发展类

熟悉校园环境,学会自我介绍,认识班集体,学习并遵守校纪班规,学会与同学相处,讲文明讲礼貌等。

二、结合课程内容,科学实施幼小衔接课程

从幼儿园到小学活动衔接相对自然,活动设计的目的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和要求,活动聚焦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指向于“生活习惯”“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内容包括“行为安全”“文明礼仪”“卫生养成”“纪律规则”“劳动学习”等方面的活动衔接,坚持做到科学序列化设计、项目化实施和主体性参与。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项目化设计原则

课程的实施依托于具体的培育项目,通过主题的选择、实景教育场域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学习和养成习惯,让课程真正得到落实,如“我是整理小能手”“课前准备大比拼”“良好作息我能行”“安全在我心”等设计,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课程目标。

(二)主体性参与原则

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坚决杜绝教师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认知认同、体悟内省,从而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体验性教学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材料,创造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表达,让“教和学”真正发生。

(四)学科渗透性原则

学科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课程内容,实现目标要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教育精神,做好幼小课程实施的衔接。

(五)家校共育性原则

幼小衔接绝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家长要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教育不留盲区。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家校共育,确保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学科学衔接,让学生愉快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五条提出:“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对与幼儿关联最密切的低年级课程进行设计调整,切实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强调生活经验与实践学习的幼儿园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一标准的提出意味着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互通性的教育点增加,小学一二年级得以摆脱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更贴近幼儿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开展学习,使得幼小之间有了更平缓的过渡。一二年级的学生仍可在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的学习中调整状态,适应新环境。家长与教师也不必再为孩子跟不上小学节奏而担忧,更应将视角转向儿童全面发展。那么,以小学为主导的幼小衔接该如何落实才能实现预设目标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尝试。

(一)科学融入游戏化教学,降低学习的坡度

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样态是课程游戏化,体现了“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精神,而小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这对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很难一下适应。如何实现幼小教学的有效衔接?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要在课堂上充分融入游戏的元素,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猜一猜”“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画一画”“唱一唱”等充满童真童趣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任务适时适度,教学节奏有张有弛,课中安排课中操。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激励表扬。总之,由课程游戏化到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放低坡度,让学生自然融入课堂,科学地做好课堂教学衔接。

(二)科学制订学习指南,关注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学衔接要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等特点制定小学生学习习惯指南,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温习三个部分,重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坐姿入手,强化学生课堂上“倾听”“表达”“朗读”“书写”“问学”等习惯的养成,并通过星级评价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科学调整课程设置,关注身心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可以采用长短课相结合的形式,每天设置20 分钟的一节小课和30分钟的活动课,每周安排一次校级社团活动和班级社团活动。

(四)科学丰富作业形式,关注能力的培养

在作业方面,严格控制作业量。按照规定,一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丰富多彩的实践类作业,如学习包书皮、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帮家人做家务、制作课程表、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坚决避免因过重课业负担而造成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幼小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家校科学衔接,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学生入学后,家长共育的对象由幼儿园变成了小学,家校共育,要从家校衔接开始。

(一)思想上的衔接

主要解决家校共识的问题,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与学校一起关心关注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缺失,必将造成学校教育的折损。学校可通过召开新生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实现家校共识。

(二)行动上的衔接

围绕幼小衔接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指导家长“做什么”“怎么做”,以确保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水平。

1.生活习惯方面

作息有规律,早睡早起,洗脸刷牙上厕所;卫生有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等。

2.学习品质方面

课前预习、课后温习有方法、有养成,能够按时完成各类作业,坚持阅读打卡和写字练习,自觉整理文具书包等。

3.社会性发展方面

注重文明礼仪,不讲脏话,待人热情;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从小养成劳动习惯;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做事有条理;注意防火防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等等。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状态,要通过家长群,多为家长支招。同时,鼓励教师经常性家访,既可以到家里去,也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点对点交流。

五、科学进行课程评价,让孩子认识自我

幼小的科学衔接要重视课程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引导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自己,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课程的愿景目标。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各类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师长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需要而定,不能机械教条,简单片面。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渐进过渡到定量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进步与变化。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延时性评价,采取“多次评价”,期待学生的成长。

(三)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评价的结果既要让学生认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注重激励学生在各个维度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激励学生信心满满地向着更高标准进取。要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的成长变得清晰可见,充分释放学生的发展潜能。

猜你喜欢

幼小家校科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科学拔牙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