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结合 打造精品课例

2022-11-01于凤梅山东汶上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课例性质液体

◇于凤梅(山东:汶上县第二实验小学)

“登高望远天地宽,脚踏实地硕果丰。”从山东省小学科学的领头人卢巍主任提出“课例开发”这一前瞻性规划,带领课例开发目标专家,历经辛苦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到组织全省优秀教师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并通过“齐鲁科学大讲堂”供全省科学教师观摩、研讨、提升,历时已经两年多,共开发了219 节典型课例。我非常荣幸地成为课例开发团队的一员,参与了此次学习提升的全过程。我开发的课例《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了解物质的不同特征和性质。回顾过往,有艰辛,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和深入的思考。

一、研读文本,精雕细琢

研读文本,理解教学目标,是一名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本次课例开发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例目标开发专家根据课标的内容和要求,精心提炼的,高站位,高视角,高格局。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课例开发,保证了每节课例目标的明确性,构建了大概念下的“课标要求—课例题目—教学目标设定—课例开发展示”这一框架体系。课例文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本课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打开了课例开发者的视野,从课标的大方向完成开发课例的教学目标,使课例开发者对自己所开发的课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很好地落实了大概念教学。这种不依托任何版本的课例开发,为课例开发者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

最初备课时,由于我对文本研读得不够透彻,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这节课的目标要求,导致教学目标定位有些偏差,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感。济宁市小学科学教研员许主任急我们所急,及时带领专家团队的成员,放弃暑假休息的时间,逐字逐句地引领我们研读本次课例的开发要求,把握知识的整体分布,并对个性化设计精准把脉,详细点评、纠正和指导。

对我开发的《固体和液体》这节课,明确了固体和液体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属于大概念“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它不是独立的,是有连贯性和顺序性的,是在前面已经教学观察物体的特征和认识物体有质量、体积等基础上,知道物质一般具有三种状态,总结概括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

在大概念的统领下,以教学目标为纲领设计教学活动,力求将课例目标开发专家的设计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因此我突破了备课时的瓶颈问题:在认识物体质量、体积等基础上,总结归纳固体、液体的性质,建构科学概念,提高学生溯本求源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本质属性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

二、关注学情,提升能力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经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以学情为基础的,寻找提高学生认知的生长点,设计合理的环节来提高教学的契合度和认知度,让教学有的放矢。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为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建立了体积和质量等概念,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基于此,根据课例开发框架,我重新对教学目标进行审视与定位。在几次试讲后,我发现多数学生看到木块等物体后,能说出其属于固体;水、牛奶可以流动,属于液体。我借助《猴子打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问题“为什么篮子不能装水呢?”学生进一步明确液体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样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开始知新和创新活动。

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研究液体性质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其不同点,再归纳不同的液体都具有的相同性质:能流动;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怎样从不同物质中归纳概括相同的性质。2022 年版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归纳概括,既是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在探究固体的性质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容易就想到用研究液体的方法和角度去归纳不同固体的相同性质,并会用科学的语言概括。这样有扶有放,培养了学生用所学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依托学情设计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效能,智慧地设计与应用教学内容,让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共同成长的状态,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三、实验材料,精益求精

兰本达教授曾提出“材料引起经历”,很重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堂中,提倡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得出提供条件。在研究固体的基本性质时,最初我为学生提供了石头、木块、螺母、透明塑料管、海绵等固体物质,存在软硬、透明度、材质等方面的区别。但是由于种类太多,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信息干扰。在学生寻找它们的不同性质时,能利用各种观察方法,从颜色、形状、软硬、轻重等方面来描述物体的不同性质;在寻找相同点时,只是对比液体能流动的特点,仅限于表达固体不能流动。结合专家的建议和自己的试教经历,我决定对材料进行取舍,仅选取有代表性的铁钉、螺母、石头、木块等固体物质进行研究。在研究液体的性质时,我选用的材料是水、牛奶和蜂蜜三种液体。水是透明的,流动性强,牛奶是白色的,蜂蜜也是透明的,黏稠度更大,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三种液体的相同性质和不同性质。在教学中,由于蜂蜜太黏稠,在观察和倾倒时,弄得学生手上黏糊糊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后来我就换成了有一定黏稠度的洗衣液。调整后的固体和液体的实验材料,有了非常明显的特征和结构性,容易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具有了导向性。

借助工具,对比观察,突破难点。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课例开发之初,我们选择同时向两个空烧杯里倾倒水和沙子,学生对比观察到水面是平的,沙子的面是凸起的,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水平面的特点。但是在课例说课展示环节,课例点评专家胡海涛指出,倾倒时的沙子属于流体,不适合与液体做对比。但是学生不易观察到水面是平的,或者观察点不准确,多数学生表达出的是水面一圈的形状。为了突破难点,我借助水平线装置,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水、牛奶、洗衣液瓶子竖直放置和倾斜放置时液面的特点,以及将一根装有红水的管子上端对齐、上端不对齐时两边液面的情况,让学生明确:无论哪种情况,当液面静止时,液体表面都是平的。通过这些帮助学生建立水平面的概念,将抽象的道理直观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活动进阶,学用结合

本次课例开发活动,打破了教材版本的界限,整合完善了课标中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是基础活动,通过让学生给物体分类,调动了学生自身对固体和液体判断的认知。在学习进阶环节,我设置了三个活动:一是分别研究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属于液体的物质在透明度、黏稠度等方面各具特点,但是都有确定的质量、体积、能流动等最基本的性质。学生比较容易找出其共同性质和不同性质。固体物质丰富多彩,有材质、软硬等方面的不同,但都有确定的质量、体积。这是给同类型物质找区别和共性,是对其本质属性的挖掘。二是对比归纳固体和液体的相同性质和不同性质,是为不同类型的物质找区别和共性。三是寻找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指导生活,学以致用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本活动以有效促进“学用结合”为导向,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司空见惯的物体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整个设计是层层递进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进阶,并有机渗透了辩证统一的思想。

五、科研团队,凝心聚力

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汗水和心血的凝聚,是团队的协作和群策群力。经历了这次活动,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感谢在本次课例开发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领导、教研员和专家,他们无私的奉献让我感动。感谢我们汶上县的科学团队。接到开发任务后,我们的科学团队成员就连夜召集到一起,先就教学目标开展研讨:怎样进行目标的实施;设计几个活动;需要哪些素材;适合在几年级授课;等等。为了展示高质量的课例水平,我们科学团队的核心成员熬了几个通宵打磨课例,不断修改教学设计,改进实验器材,查找资料,整合图文,录制视频,力争让课例的各个环节都以最好的形式呈现,为打造一堂扎实、高效的科学课不断努力。

独行快,众行远。今后每周二上午,我都会一如既往地收看“齐鲁科学大讲堂”的视频展播,聆听专家的点评金句,欣赏优秀课例,聚焦长期效应,植根课堂的教学研究,提升学习的“质”与“量”,以教与研结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课例性质液体
液体小“桥”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课例
层层叠叠的液体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