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科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2022-11-01李洁如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松鼠口语创设

◇李洁如(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搭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文本内涵的理解能力,进而为培养、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语文素养提供保障。小学生受其理解能力、生活情感与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一些文本(尤其是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内容等无法准确理解,这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情境教学法既可以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获取载体,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提升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同时,对改善学生语文学习情感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若不能科学地运用情境教学法,不能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一些学生就会过度地投入各种学习情境之中而出现“走神儿”现象,也有一些学生则会出现学习思维、学习方向“跑偏”问题,这也是影响情境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地运用科学技术为学生创设更加贴近教学内容、学习需求的各种情境,在发挥情境教学功能的同时,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保障。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进行知识、经验、技能等的建构过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情境载体,使之能够在该载体下开展知识、技能、经验的高效获取活动,同时,还可以发挥出学生知识学习、知识建构的主体性。另外,情境教学法还有助于学生积极地、自主地投入相应的情境之中,并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文本情感与内涵的“切身”感受,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情感等均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下高效地、高质地完成知识、技能及经验的自主建构。当学生能够自主地、高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后,其学习情感则会随之得以“再改善”“再提升”,进而实现“我要学”“我愿学”“高效学”的良性循环,最终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学生还会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积极地结合自身情感、既有知识、经验等进行综合化、个性化的分析与思考,且易引发学生对文本情感、文本内涵的情感共鸣,最终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二、运用科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铺垫过于枯燥冗长

笔者调查发现:个别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创设情境时,为了再现文本中的场景而运用了大量的视频或图片内容,进而导致情境铺垫过程过于枯燥冗长,这也是学生在情境教学法中出现“走神儿”的主要原因。另外,小学生专注度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旦情境铺垫得过于枯燥、冗长,会造成一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开始转移,这样一来,既弱化了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功能,还会造成学生学习专注度降低,最终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

(二)情境创设脱离教学实际

调查发现:个别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创设情境时,往往为了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而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手段”,进而导致情境十分生动与精彩,但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多,且个别内容远远高于小学生所能够理解的范围,尤其是一些1~2 年级学生,仅会对直观的或生活化的情境产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而对那些“意境深远”的情境则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其学习效果自然就会降低。

三、运用科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从学生兴趣出发,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兴趣或热情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创设情境时,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或是贴近学生的兴趣点,且要与教学内容相符。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如教师在创设《松鼠》一文的阅读教学情境时,可以结合该文本教学目标进行情境创设。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三:一是理解文本及作者感情;二是掌握作者描写松鼠的方法与技巧;三是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其次,设计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技术为学生制作一些松鼠的“生活视频”,让学生了解松鼠的习性与日常活动特点(进食、瞭望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松鼠的了解。随后,教师还要结合文本对松鼠特征的描写,在松鼠的“生活视频”中适时加入相应的口语描述,使学生能够通过“视”“听”来实现“听读”“听记”活动。当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件中的“松鼠”再结合自身在生活中了解或是观察到的松鼠,往往会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描写松鼠的外表、性格及生活习性的词句,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了对《松鼠》一文的“听读”活动,并对该文本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随后,教师再通过文本的精读、精研,进一步实现上述的三个教学目标。此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须避免在情境中融入过多的与教学无关的元素,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始终保持在与“本文相关”“学习相关”的情境之中,这对提高情境创设的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设教学思考情境,激发学生研讨热情

小学生往往对陌生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性格特征进行情境的创设,以进一步调动其求知欲、探究欲。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创设相关情境时,可以适当地在情境中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的内容或“话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一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学习与研讨热情,其学习效率、质量也自然会得到提高。

如,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设计《望庐山瀑布》教学思考情境时,可以在导入情境中融入庐山瀑布、红日、山峰、云雾等元素。在具体运用该教学思考情境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并自主完成该诗词的阅读。然后,教师结合该情境适时地引入相应的探究或研讨的问题——“你们在观看视频之余,对庐山瀑布全景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壮美”“雄伟”“像人间仙境”等等。随即,教师进一步引入研讨的内容:“该诗中为什么用了‘三千尺’,而不是‘两千尺’或是‘一万尺’呢?”(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进行导入情境的问题设计)。此类与诗文内容、意境相关的研讨情境,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想象诗中的“场景”,还会引发学生对古诗文修辞手法、诗文内涵的深层次思考,这对加深学生对该诗文的理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学生在教学思考情境中,往往会努力地寻找某一问题的答案,并在研讨中实现集思广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此时,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师也会在学生自主学习与研讨中逐一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且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得以提高。

(三)借助口语交流情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口语交流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个别小学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生出现“会写不会说”“语言无逻辑”等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开展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实践训练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均能够实现“口出成章”“处‘答’不惊”,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逻辑性、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利用科学技术创设《打电话》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时,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还可以结合学情为学生拓展性地创设一些生活交际情境等。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拓展性的口语交际思维导图、无声电影(或视频),如“某人的求救电话”“火灾报警电话”“春节时与长辈、平辈等的见面语”等。然后,组织学生在不同的视频情境下(无声视频,只供学生口语交流时的参考)结合自己既有语言知识开展相应的对话训练。教师可以基于“打电话”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能够明确“自我介绍”“问题描述”“事情缘由的具体表达”等口语活动及相关必要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促使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思维导图下明确各种“打电话”(或是其他主题交流)的口语交流方法与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并组织学生就某一个无声视频的场景,进行语言再现或结合自身的理解及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语言交流。此类口语交流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锻炼、改善学生的语言逻辑性,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提供保障。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互动性与直观性的重要手段。现代科学技术恰恰是情境创设的良好载体,且能够有效提升情境创设的质量与教学应用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改善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同时,良好的、有效的情境创设,还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取更多的语言知识、交际技能,并在丰富的学习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将知识加以内化,让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进行有效迁移,最终实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松鼠口语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酒中的口语诗
小松鼠
松鼠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松鼠
松鼠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