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的语文朗读教学

2022-11-01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语文

◇谢 华(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此项要求,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来实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生要响亮、清晰地读出课文内容,口头表达无声的书面文字,进而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规范普通话。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教学时,主要采取范读与学生单独朗读、分组齐读等方式。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朗读模式显露出了单一、枯燥的问题,且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与时俱进地推动教学现代化发展,教师需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将其影响力展现出来,让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是一门纯文字类的科目,若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不恰当,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如同听众一般完成听课任务,那么教学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除了能够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另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实现游戏和语文课程的结合,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且接受能力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新媒体,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各类新事物的时间较早,因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学生。而运用新媒体设备与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类视频与图片,能有效加强整堂课的趣味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构建轻松、和谐、有趣的语文学习氛围。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弊病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呈现出了差异化走向,其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快与现阶段学生接受能力较低之间存在差异,两者之间形成的冲击对语文朗读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新旧语文教学模式的冲突,不但难以激发学生语文朗读兴趣,学生还会在灌输式教育的影响下,出现厌学心理。但新媒体教育科技的出现,除了能够连接课本知识和新媒体设备之外,还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进而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现阶段,学生语文朗读学习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兴趣和能力方面。他们不仅对灌输式教学缺乏学习兴趣,还无法利用课本内的知识加强语文学习能力,进而不利于语文学习的发展。同时,就教师而言,当发现教学方式形成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后,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并且,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把语文知识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难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如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图片轮流播放等,能提高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趣味性,让朗读内容更具生动性、形象性,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另外,若学生学习成绩欠佳,部分家长会为其报各种网课,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增高,语文学习进度也会发生改变,这也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新媒体技术在语文诵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影音环境,夯实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运用多媒体影音技术向学生展示视频与音频素材,构建相应的课堂环境氛围,即接近课文感情的环境,让学生将自身朗读情绪与课文作者、背景环境等实现感情融和,进而深化情感认识,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笔者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为学生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结合动画内容向学生初步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然后,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堂。一方面,让学生扮演乌鸦的角色,并鼓励他们模仿乌鸦的声线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分析乌鸦的思维与行为特点,深化课文内容。而在教学《秋天》等描写景观的课文时,笔者运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秋天的主要特点,以及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同时,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融入自身实际生活体验,进而更好地感受秋天的美。

(二)利用互动平台,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均能够得到展现,进而在小组协作、交流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同时,在交流互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教师可将朗读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交流群中,通过信息互动平台进行交流评比。在具体评比时,学生能够在交流活动中完善自己的语言、语调、表演等,教师则指导学生纠正缺点,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池》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初夏池塘的美丽景色,笔者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脑海中逐渐勾勒出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在理解感触古诗的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加深对古诗的印象与理解,进而从整体上掌握古诗的重要内容。基于理解感知的朗读会更加高效。笔者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录制学生朗读的音频或视频,课后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晓黑板群中,让其他学生与家长均能欣赏到自己朗读的作品,然后在相互点评、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有效提高朗读能力。学生在朗读经典文段等内容之后,均可以录制语音上传到新媒体平台中,与同学、家长进行交流评比,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另外,学生通过对自身朗读技巧的不断优化,能够收获更多、更深刻的朗读体会,以此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三)视听演示朗读,拓展学生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学生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鼓励学生用自己练习的方式获得良好的朗读体验,提高朗读能力,但是若能够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此,笔者运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中搜集一些优秀朗诵家朗读的视频或音频,通过视听媒介向学生播放,要求学生在观看聆听的过程中,学习和模仿朗诵家的发音、音调以及表演等,这样学生就能够积累丰富的朗读知识,夯实提高自身朗读能力的基础。

例如,在朗读《池上》这首古诗前,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并让他们更加高效地积累朗读知识和提高朗读能力,笔者运用新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名家的经典朗读作品,引导学生跟随清静、悠扬的背景音乐,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勒出儿童“偷采白莲回”的整个过程。在学生跟读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其朗读技巧与能力,笔者又适时地进行引导,带领他们更加直观地从新媒体演示的朗读语音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

(四)拍摄朗读过程,反复纠正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除了需要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多样性的朗读材料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适宜的朗读技巧,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确保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在此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展现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用电脑、手机、录音笔等将学生整个朗读过程记录下来。课后,组织学生共同回顾他们的朗读过程,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与教师、同学共同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扬长补短,更好地提高朗读能力。

例如,在朗读《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在朗读时笔者认真倾听,分析问题,及时在方法与内容等方面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为了促进朗读教学指导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确保学生顺利发现问题并解决,笔者利用新媒体技术录制学生的朗读过程,后期制作搭配背景音乐,然后将不同学生的朗读作品整合在一起,形成作品集。同时,在回放中,笔者还带领学生分析发音问题、情感流露和抑扬顿挫表达问题、肢体动作展示问题等。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笔者还在讲台上为学生演示纠正,并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以便于学生能够在课后反复地分析朗读技法,进而强化实践,逐渐纠正问题,进一步提高朗读技巧与水平。

(五)利用信息平台,提高学生朗读效率

信息平台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优越性,表现为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平台辅助自己开展朗读学习和实践。信息平台是一种与朗读教学形式不同的助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两者之间通常会出现结合不佳的问题。为了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进而让信息平台和朗读教学之间实现有效融合,共同推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运用电子软件平台“为你诵读”时,笔者首先在课堂上协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了解课文内容与内在情感,让学生对课文形成深刻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该软件平台开展学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根据课文情感进行朗读,确保了电子媒体的辅助效果。

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教师可利用这一时期,为学生提供课外朗读文章,让学生赏析各类文学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进而得到人生的启示。为此,教师应筛选适合小学生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义务教育语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应阅读、朗读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与童趣。

因此,线上教学结束后,笔者在电脑里编辑适宜当前阶段学生的朗读目录,借助新媒体平台发送给学生家长,或在班级群里开展网上讨论朗读,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朗读心得,共同研究朗读方法,相互分享朗读趣事和朗读文章。同时,结合小学1~2 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的情况,笔者又推荐带拼音的童话、寓言故事,或科学小故事等。在此过程中,家长也能够参与进来,为学生推荐朗读文章。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利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和互联网,进行集体朗读,传统的课堂朗读转变成了网络空间朗读。教师也可以在家通过网络掌握学生在家的朗读情况,这种朗读方式的体验正是新技术发展的产物。

综上所述,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朗读可促进学生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并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提高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朗读教学更多的关注。在新媒体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朗读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就应准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并运用这些新媒体技术改革与创新传统朗读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喜欢朗读、爱上朗读,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并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