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廷锴将军致海外侨胞抗敌救国箴言》评析

2022-11-01王亮

客家文博 2022年3期
关键词:救国箴言侨胞

王亮

广东华侨博物馆藏有一件《蔡廷锴将军致海外侨胞抗敌救国箴言》(下称《箴言》),长31厘米,宽26厘米,由美国华侨朱振华、朱务民于2014年6月捐赠,保存状况良好。这是蔡廷锴将军于1934年至1935年在国外游历时,为答谢海外侨胞的热情接待而写就赠予的纪念品。全文共176字,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其内容主要介绍了蔡廷锴出国考察的目的以及表达抗敌救国的决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现将文字部分抄录如下并作简要评析:

廷锴游历欧美,专为致谢侨胞援助淞沪抗敌之厚意,及考察全国军政以增本人学识。蒙侨胞热烈欢迎且惭且感,侨胞既以抗敌救国欢迎廷锴,廷锴亦以抗敌救国相期望。今将归国,爰本古人临别赠言之义,写此箴言互相勉励,海天万里相感在精神,热血满腔所期惟切实。

以上为箴言的序言,竖排九列,每列十二字。以下为箴言正文,竖排八列,每列八字。

抗敌救国箴言

抗要实力责己为宜 敌货勿用俭德自持

救要真心做人为基 廉耻先立信义归依

合群办事大公无私 勿争意气勿乱是非

任怨任劳负责不辞 让功让贤成功可期

蔡廷锴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元旦 书于金门

一、出国考察的基本情况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广东罗定人。1934年出国考察前,历任粤军第一师四团连长、大本营补充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六十师师长、第十九路军军长、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据《蔡廷锴自传》(下称《自传》)可知,他此次出国考察的起始时间是1934年4月,出发地是香港,共途经星洲(新加坡和马来亚)、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埃及、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丹麦、汉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二十余国或地区,至1935年4月回到香港,历时1年零4天,同行人有丘兆琛、谭启秀和麦英俊等。丘兆琛和谭启秀均是蔡廷锴任职十九路军期间的下属,其中谭启秀还是他的外甥,麦英俊则为翻译秘书。

二、出国考察的背景

1932年1月,日本为转移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蓄意在上海挑起战争,并扬言四小时结束战斗。1月28日,日军突然进攻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蒋光鼐、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将士坚决抵抗,打响国民党正规军抵抗日军侵略的第一枪,与日军激战月余,击退日本海陆空军多次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后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中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抗击日军的起始时间为1932年1月,结束时间是1932年5月,之后,十九路军被调往福建“围剿”红军,蔡廷锴先是升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后转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他此次考察的时间为1934年4月,距离调任福建间隔近两年,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改变蔡廷锴及十九路军命运的重要历史事件——福建事变。福建事变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主要发起人,联合神州国光社、第三党以及国民党内民主人士,与红军签订停战协议,高举反蒋抗日的旗帜,成立了人民革命政府,但在蒋介石的重兵围攻之下,很快失败,蔡廷锴等人被迫退居香港。经此一役后的十九路军几近消亡,蔡廷锴因此一度意志消沉,这应该是他决定出国考察的直接原因,这段经历是《箴言》未有提及的,但在《自传》中有具体记述。

三、出国考察的目的

据《箴言》:“廷锴游历欧美,专为致谢侨胞援助淞沪抗敌之厚意,及考察各国军政以增本人学识。”蔡廷锴出国考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在国内民众声援淞沪抗战的同时,海外侨胞迅速从财力、物力上给予十九路军以切实的支持。2月2日,距淞沪抗战爆发只不过短短几天,十九路军便收到第一笔华侨捐款,第二天,又接到菲律宾侨商汇来的第一批慰劳费1.7万元。新马地区、古巴、越南、印尼、意大利、澳洲、法国等地华侨也纷纷汇款捐助抗战。据任贵祥《华侨第二次爱国高潮》,自1931年末至1932年初以来的一年中,华侨捐款总数约达国币1700-1800万元以上。美洲华侨捐款热情尤为热烈,从1932年2月-7月,美洲华侨共捐232.6万余元。此外,广大华侨还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和飞机、汽车、衣服、药品等支持淞沪抗战。美国、加拿大华侨分别购买15000具和11000具钢盔,运回国内送给十九路军。蔡廷锴此次出国游历去到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与声援淞沪抗战的华侨住在国相吻合。

据《箴言》:“蒙侨胞热烈欢迎且惭且感,侨胞既以抗敌救国欢迎廷锴,廷锴亦以抗敌救国相期望。”蔡廷锴几乎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如《自传》记载他到达星洲时“十七日早九时抵达星洲。……船靠码头时,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暨济阳堂诸位均派车来迎。侨胞方面,事前虽经我国外交官刁某制止,但自动前来欢迎者,仍络绎不绝。”到达纽约时“(二十八日)是晚……我侨胞欢迎大会兼中华会所主席雷芳君暨各社团代表百余人已登轮迎接……侨胞在码头欢迎者达三四千人,汽车三百余辆。”到达华盛顿“二十五日,下午三时零五分到美京之华盛顿。到车站时,见欢迎侨胞、两国士女、中西乐队、汽车七十余辆、人数千余”……

海外华侨之所以如此热情欢迎蔡廷锴到访,主要基于他率领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的英勇救国的表现。实际上,海外华侨对于当时抗日与不抗日的国民党将领爱憎分明。蔡廷锴到美国不久,亲日派汪精卫派张发奎到美国,大肆攻击蔡廷锴指挥淞沪抗战损失惨重,说蔡廷锴的抗日宣传是夸张,诋毁淞沪抗战的伟大意义,广大侨胞对张发奎嗤之以鼻。

据《箴言》:“今将归国,爰本古人临别赠言之义,写此箴言互相勉励,海天万里相感在精神,热血满腔所期惟切实。”这里交待了《箴言》的来历。《自传》也有说及“余因侨胞索字者多,此次在美,复蒙各界侨胞竭诚招待,为普遍答谢计,亲书临别赠言一纸,制成电板,分赠各侨胞团体或个人,借资纪念。”这种答谢方式对于蔡廷锴已不属首次,在淞沪抗战中,为答谢海内外同胞支持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曾将自画像合成印刷送给支持抗战的民众。

据《自传》,蔡廷锴在游历欧美期间,尤为关注各国的军政设施,如在意大利“十六日,蒙意当局派少将官员一人陪同余等参观罗马城陆军第三师”“十七日,法西斯蒂党华多尔少校来导余等往观海军潜艇鱼雷厂等机关,午后乘一时开行火车往航空学校”“二十日,空军部派鲜差丹拿雷上校到余寓所迎接,即往参观差比奴空军根据地”“二十一日早,华多尔君引导余等往观步兵学校”“二十三日上午,往亚平宁山参观山地兵营、陆军大学、炮兵专门学校”;在荷兰“十日,往世界万国和平会所在地之海牙,……余得有机会参观其军备武器”;在法国“十六日,往新式迫击炮厂参观迫击炮,闻炮力甚强,我国最近向该厂定制不少”;在美国“九月九日,余以四人资格往西点陆军大学……参观各种兵器及附近新旧炮台”……

蔡廷锴热衷考察欧美各国军事设施,或许与他在淞沪抗战中对中日两国武器装备力量的差距感触深切有关,凸显出他的爱国热情和军人本色。

四、其他信息

《箴言》的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元旦 ,地点是金门。关于当时的纪年法,蔡廷锴在《自传》中有叙及:“我国自鼎革后,改用西历,但就习惯仍未扫除,每届废旧历,倍蓰热闹,一年过两次,亦新亦旧,腾笑全球。”[ 10]可见我国当时存在公历和西历两种纪年法。至于金门为何地?通过翻阅《自传》可知,1935年元旦蔡廷锴正在美国旧金山寓居,金门即为当时华侨对美国旧金山的另一称谓。

五、余论

回国后的蔡廷锴,积极践行抗敌救国箴言。不久,即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主张民族独立,建立人民政权,继续为中国的独立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华北事变后,全国民众念及十九路军保卫上海的英勇业绩,一致请求恢复十九路军建制。在这种形势下,蔡廷锴在广西玉林设立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召集十九路军旧部官兵来桂,进而进驻北海一带,可惜因为轰动一时的“北海事件”再次被迫解散,蔡廷锴取道回香港。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蔡廷锴等人决定解散民族革命同盟,共赴国难。但是,蒋介石对他们当年的反蒋举动耿耿于怀,始终不委以实职,蔡廷锴仅担任大本营特任参议官。1938年10月,日寇侵入广东境内,占领广州。蔡廷锴正在家乡养病,在罗定民众一致推戴下,出任广东自卫团统率委员,率当地抗日游击队与日寇周旋。

抗战胜利后,蔡廷锴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9月,蔡廷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以“民促”首席代表的身份前往北京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担任筹备会常务委员。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奋斗,蔡廷锴终于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光明道路。

猜你喜欢

救国箴言侨胞
“黄海”药香飘海外 “双馆”齐下惠侨胞
婚纱照
二则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茶的箴言
常人等
人就这么一辈子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