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草增畜 提质提效阿坝州牧区草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探讨

2022-10-29杨树晶伍文丹李洪泉王建文程明军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坝州种草牧草

严 林,杨树晶,伍文丹,李洪泉,王建文,程明军*

(1.四川省阿坝州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阿坝 624000;2.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阿坝州牧区草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按照“增草增畜、提质提效”的战略不断发展草业,取得较好成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牧民收入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及对策。

1 草原基本概况

阿坝州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地势高耸,地形复杂,主要为高原区、山原区和高原深山峡谷区。阿坝州总土地面积8.42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地面积6 783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总面积的53.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 784 万亩;草地饲用植物以禾本科牧草为主,菊科、莎草科等类杂类草次之,豆科牧草很少。

2 草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草原生态保护压力大 随着阿坝州人口增长,人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突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阿坝州部分地区依然存在超载过牧问题,要求必须在2023 年底之前整改到位,实现草畜平衡,全州“三化两害”(草地退化、草地盐碱化、草地荒漠化、鼠害、虫害)问题突出,给草原畜牧业和牧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

2.2 发展观念落后 部分地方政府没有把发展草业摆在“农转牧”和生态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中缺乏立草为业、保护畜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大部分农牧民仍然保持着“靠天养畜”的落后观念。

2.3 草业生产条件差 阿坝州大部分草原属于高寒草原,海拔高、气候恶劣,以雪灾为主的自然灾害易发多发。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且分散,种养业基础设施落后,以资源集约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草业园区培育发展难度大。

2.4 饲草种业落后 目前在阿坝州牧区,推广应用的饲草仅有老芒麦、披碱草等。受传统思想束缚,草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农牧民对不同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和科学利用了解较少,限制了饲草品种资源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阿坝州牧草种子生产近几年才得到较大发展,但种子田仍然面积小、产量低,每亩(老芒麦、披碱草)种子产量在50~80千克左右,专业化良种繁育机构少,种子生产科学管理技术措施不足,专业牧草种子面积小,而且种子生产技术不规范,资金投入少,管理粗放造成种子单产低。另外,种子收获和清选技术落后,缺乏必备的配套机械设备,造成种子净度不高、质量差,达不到商品种子需求,种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5 草业科技支撑不足 现代草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阿坝州对草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较弱,科研经费不足,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难以开展。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转化慢,牧草育成品种推广较慢,草业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在基层应用和推广力度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牧区畜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虽然有抗寒、抗旱品种,但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缺乏适应集约化的高产栽培优良品种,育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缺乏优良牧草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从草种生产、牧草建植、收割加工到运输收购等工作,尚未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扶持,各地也未形成相应的《牧草产业发展规划》。

3 草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要牢固树立发展草业就是保护畜牧业发展,就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思想。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传统的草原利用观念,走种草兴牧、以种促养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之路。转变重畜轻草观念,把草业从畜牧业的附属地位摆到主体地位。转变一家一户自产自用的传统观念,放眼国内外市场,大力开发草产品,鼓励建草场和草业公司。转变种草就是利用荒坡荒地的传统观念,积极进行退牧还草,像种粮那样种草,像经营经济作物那样经营草业。不仅牧区要种草,农区耕地也要逐步实现退耕还草,把畜牧用草与美化环境用草结合起来。

3.2 正确处理发展草业和草原建设的关系 全州6 782万亩草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开发和利用,这是发展草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重点解决好草原产草量低和“三化”问题。在草原改良上,本着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多渠道投入的办法,大力实施人工种草,提高天然草场的产草量。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继续执行草原划区轮牧、休牧制,不断提高舍饲比重,坚持常抓不懈,进一步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从根本上遏止草原的超载放牧和退化问题。加强草原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草原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乱开乱垦等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3.3 走科技兴草之路 草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注重科技在草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在草业的品种选育、规模种植、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草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大力实施草业种子工程,在加强现有种子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试验、推广一批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确保草业生产的优质高效。要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草业种植、草业加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草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草原主管部门为依托,成立阿坝州草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系列化服务。

3.4 积极探索草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加快阿坝州草业发展步伐,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行开发建设。立足资源优势,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积极引导草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鼓励和支持个人、企事业单位组建各种形式的草业公司,从事牧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走公司加农户或协会加农户的发展路子。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草业,积极引进一批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草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全州草业开发水平。加强草业的市场建设,采取定单草业、合同草业等形式,开拓草业的内外两个市场,增强草业的市场竞争力。

3.5 认真解决好机械化生产和土地流转问题 加快草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必须有机械化作保障。要以阿坝州农机推广部门为依托单位,积极引进适合阿坝州草业生产需要的机械设备,进一步完善牧草生产、加工机械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装备水平。要走多元化道路,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购买草业生产、加工的机械设备,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探索建立发展草业的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实现草业规模化开发建设。在坚持“自愿、有偿、依法”原则的基础上,一方面理顺草原经营管理体制,采取承包、出租、互换等方式,促进草原向企业、大户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同时还要通过土地流转,为大规模人工种草创造条件。

3.6 加大草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

3.6.1 加大草业生产的投入。各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草业生产,州县政府继续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逐步增加草业投入。重点扶持新的草业加工、经营企业经过认定的,可享受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整合发展草业与扶贫开发、生态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统筹安排使用资金。

3.6.2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个人以及各类开发商到草地或农村承包耕地发展草业。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下岗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兴办家庭牧场,集中连片种草。通过建立风险调节资金等办法,积极鼓励农户利用耕地种草,实行草粮轮作。

3.6.3 全面推进草原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改变无主草原,无界放牧、无偿使用的局面,特别是对严重碱化、沙化草原的治理,本着谁承包、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零收费”政策,并保持长期不变,调动群众发展草业的积极性。加快草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草原水利工程建设,水利部门的打井项目要重点向草业开发倾斜,林业部门植树造林要向草原防护林转移。

3.7 加强对发展草业工作的领导 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切实把发展草业提上议事日程,真正把草业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建议州委、州政府成立草产业领导小组,州委主管领导担任组长。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草业办公室,专门扶持草业发展。要制定草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规划论证一批草业发展项目,以项目向国家和省争取建设资金。草业发展会涉及资金投入、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及科研成果转换与推广等方面,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各县区要围绕影响草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械化、配套技术管理等问题,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确保领导和工作力度到位。要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和推进落实机制,将工作目标列入农村经济评价体系,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兑现奖惩。各县区特别是牧区要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培育草业大户和种草养畜专业户,建立示范基地,推进工作落实,确保草业发展目标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草业是朝阳产业,又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发展与许多部门相关,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计划、财政、环保、土地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大力支持草业发展。

猜你喜欢

阿坝州种草牧草
视界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科学选种牧草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人工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盛夏的夜晚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