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STEAM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者

2022-10-29郭晶晶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造园实景竹子

◇郭晶晶(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一、项目研制的依据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校因地制宜地大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探索绿世界打造幸福园”STEAM 项目式学习的校本课程,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劳动实践,具化课程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很强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思维、能够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

实景造园项目是一个体验式、实践式以及学生主导式的项目,在实景造园STEAM 项目中,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学生运用各个领域的知识解决实景造园项目中的真实问题,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得到很大发展,他们在一种跨学科项目的学习方式中度过了六年级的学习生涯。

二、项目研制的背景

校园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园子,地处音乐教室和体育馆之间,里面长满了竹子和杂草,我们给它取名“萃园”。每天经过此处的六年级学生有了想对这个园子进行改造的愿景:结合植物与建筑,将其改造成一个可供老师和同学们观赏游玩休息的环境。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情说:“六年了,我们在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对母校无以回报,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的校园添一点美丽,给母校十周年生日献上一个礼物。”于是我们组成了师生团队,共同参与实景造园项目。

三、项目设计

前期,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分队进入园子进行勘测。经过勘测发现,园子呈长方形,遍地都是竹根,中间高,四周低。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成为接下来的工作。

如何设计呢?学生开始查阅资料,了解园林造景的要素。园子虽小但包含着五大基本要素:地形、植物、建筑、道路及园林小品。所有六年级班级学生结合这五大要素进行头脑风暴,完成了设计稿。同时,各班根据设计图稿进行汇报演讲,通过交流汇报共同征集好的设计图。最后大家比较赞成的方案是把苏州园林的元素搬进园子。首先,利用地形特点在四周铺上一条青石板路;在植物要素方面,考虑将密集的竹子砍下来做成竹篱笆墙,然后种植攀爬的蔷薇科植物,形成赏心悦目的花墙;在建筑要素方面,准备在入口处建一堵有花窗的青砖墙,嵌入苏州园林粉墙黛瓦的特色;在高坡处挖出一条小渠,以一小桥飞架东西两岸,体现小桥流水的意境。为此,我们还就学生的设计图预先完成了一个萃园的沙盘。

项目概况得以明确,实景造园项目也分成了五个子项目:竹篱项目、道路项目、园林墙项目、小桥流水项目、园林小品项目。

四、项目经济管理

(一)项目经费申请

要将设计变成现实,不能没有经费,于是学生拿着实景造园工程项目“蓝图”,向校长室申请经费。校长批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学生项目经费:1 万元。于是,我们的组建采购小组进行相对准确的造价预算,制作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进程合理地采购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二)组建学习共同体

学生团队——六年级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了这个项目,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园林墙队、道路队、竹篱队、小桥流水队、园林小品队这5 个项目组,每组一个工程队长,通过向班级招募队员,组成6~7 人的小工程队。队长明确任务目标,领取自己小队感兴趣的任务。感兴趣才有动力,才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大家在项目进程中通力合作完成目标任务,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教师团队由科学老师、数学老师、语文老师、美术老师等学科老师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模式进行,引导和协助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收获一切可能的益处。

(三)时间管理

在工程实施之前,我们做了详细的施工时间规划安排表。因为工程量大,每个班级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和综合实践课时间,每周每班两个课时实施实景造园项目,5 个班级的同一项目组共同推进和延续子项目的实施。

五、项目评估

在“实景造园”项目中,我们围绕学生测绘图、设计图、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在项目开始之前,师生共同制定评价量规表,用评价量规表对学生个体和团队所达到的期望进行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以促进项目式学习的进展以及实景造园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各种评价将项目各组成部分融合为有机整体,激活学习动机,推动项目发展。

萃园测绘图与设计图评价量规

六、项目实施

(一)竹篱项目

面对满园的竹子、满地的竹根竹节,学生挥起锄头、拿起锯子,挖的挖,砍的砍,锯的锯,六年级五个班级的花墙队成员轮流上阵,终于,一片茂密的竹林被拿下了三分之二。按照“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留下三分之一的竹子用于造景。

设计制作:砍下的竹子正好充分利用起来,心灵手巧的女生像织女一样将砍下的竹子编织成漂亮的竹篱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根竹子都经过了修剪,按照一定尺寸进行锯割。竹篱队一起讨论,设计了一个竹竿平行竖放方法,上下分别各一根竹竿横放,每个竹竿与竹竿交叉处用扎带捆扎。

测试评估,优化改进:竹子平行竖放,可是竹篱队制作了一小段之后发现了问题,竹篱笆不稳固很容易变形。于是改变方案,竹竿不能平行放,而应该交叉放,织成渔网一样的竹篱笆果然结实多了,不容易扭曲变形。STEAM 项目学习目标明确,在真实的情境中,要求学生学会解决若干问题,竹篱队的学生在制作竹篱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通力合作,让砍下的竹子立刻变废为宝。

(二)道路项目

设计制作:道路工程队首先自主学习交流起来,又是一场头脑风暴。要铺路,首先要设计,要进行园路设计,必须先进行实地踏勘,了解规划路线基地的现状,了解园路基地的土壤,掌握园子里植物生长的基本情况,甚至要了解基地内地上地下的管线分布及走向。同时,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最后大家一致否定园路用刚硬的直线线条,而采用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图。

优化改进:为了节约成本,大家选择用青石板铺路,这样既形成人随路走、移步换景的效果,也不会使园子的地面硬化固化,易于后期工程改进调整。青石板之间用鹅卵石填铺。这样看上去比较简单的事情,实际上细碎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土壤板结难以深挖,竹根错综盘结阻碍铺路。尽管现场有各种突发状况,有各种疑难问题,但是同学们为了实现自己项目组设计的“蓝图”,实现自我的想法,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排除困难,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探索知识,他们都变得非常主动。

当铺路队遇到问题的时候,同学们体现了极强的合作精神。小桥流水队、园林小品队的成员帮助一起挖竹根,清理建筑垃圾,帮助铺路队完成了一条曲径幽深的青石板路,完成了路桥的完美对接。各种绿植点缀,太阳能灯环绕,小动物模型等让整个萃园赏心悦目。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各处景致各成一首诗,让萃园变得妙趣横生。

(三)园林墙项目

砖墙项目让师生感受到STEAM 项目式学习确实是一种“无痕”的学习,一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方式。项目激发了学生前进的动力,他们每周都盼望的实景造园STEAM 项目已然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土。

头脑风暴:这是一次师生互动热烈、学生无比投入的头脑风暴。我们要自己建一堵墙!“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不断举手回答:建什么样的墙,多高多宽?地基怎么建?墙需要多少砖,砖怎么砌?砌墙需要混凝土,黄沙水泥配比又是多少?……看来砌一堵墙真不容易啊!

砌墙可是要一次成型,不可能先实验。同学们想到先模拟学习怎么砌这堵墙。他们想到了各种方法,比如制作微景观实物模型、电脑VR动画设计等。最终在模拟与实践相互促进下,完成了园林墙的模型和实物建设。

项目拓展:在建造园林墙项目之时正逢秋游,六年级组学生还参观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了解了鲜为人知的“御窑金砖”烧制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在砌一堵墙,有人只觉得自己在砌墙,而有人则当自己是在盖一幢楼,更有人认为自己是在建设一座新城。同学们在实景造园项目中全身心地投入,亲身体验了一场真正的工程。这是一场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的系统项目,它所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师生用心血打造、充满着生态美、细节美的小花园,而是一个个学会了沟通、懂得工程、能够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

七、成果展示与拓展

花墙、竹篱、小径、木屋,这些本应出现在庭院或园林中的词汇却实实在在出现在了小学校园里。没错,这里便是未来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摇篮。STEAM 项目式学习是新时代学习的变革,让学习生活不局限于教室内,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了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改革目标。

STEAM 教育是一种将严肃的学术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课程相结合的跨学科教育方案,学生应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于特定环境中,使学校、社会、工作和企业联系起来,发展STEAM 素养,最终提升新经济形势下的竞争力。STEAM 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改革将为培养21 世纪需要的人才提供教育范式,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时代的建设者。

猜你喜欢

造园实景竹子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和竹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