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十年之路

2022-10-28逯新红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走出去跨境一带

文/逯新红

上海自贸试验区浦东临港新片区

“走出去”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是中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空间,优化中国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突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政策为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起到了政策引领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回首过去十年,中国政府持续加大推动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对外投资政策引领,支持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模式,不断丰富外汇交易品种,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迈向高标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跨境电商发展,推动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展。

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十年成绩斐然

中国企业“走出去”成绩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取得显著成绩。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2世界投资报告》,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世界第二,达到1452亿美元,相比十年前的2012年增长65.4%,占全球比重也由十年前的6.8%上升至目前的8.5%。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相比2015年增长了37%。2021年,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中国对境外企业非金融类投资涉及166个国家和地区的6349家境外企业。

助力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制造业合作、能源环境合作、农业合作、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培育中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积极商签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多双边协定。做好海外投资环境评估,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利益,增强中国企业防范海外风险能力,同时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

贸易强国战略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商务部提出建设经贸强国“三步走”战略,明确2020年前,进一步巩固经贸大国地位;2035年前,基本建成经贸强国;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并提出实施消费升级、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援外、精准脱贫、多双边合作、“一带一路”合作等八大行动计划和具体举措。2017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叠加全球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同时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全球数字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趋势,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带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机遇。比如,中国互联网巨头以跨境电商模式和VC/PE模式投资加快“走出去”步伐,涌现出阿里、京东、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行业巨头。

2017年以来,中美贸易战叠加全球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

不断加强对外投资政策引领

加强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领。十年来,中国不断改革创新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方式,强化监管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有效防范风险,出台多项境外投资规范引导措施,加快推动中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的转变。加强制度建设,将促进、服务、监管和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深化对外投资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实施对外投资备案管理办法,加大对外投资合作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完善双边投资合作机制,与有关国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双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服务保障,建成“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重视绿色投资和数字经济投资,出台相关工作指引。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实施绿地投资、收购并购、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跨境企业的规范引领与保护。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指导企业增强境外风险防范应对能力,保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坚持互利共赢,树立中国投资形象,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截至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27870家。2020年,中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513起,涉及61个国家和地区,总金额达282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直接投资占比58%,境外融资占比4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项目84起,占比11%。五大对外投资并购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并购金额占比35%,制造业占比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5%。此外,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4%。

积极推动新产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对外投资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推动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推动共享制造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提升资源数字化水平。鼓励新产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就业增长,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开放共享生态,扩大平台影响力,同时加强平台治理与监管,优化平台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全球产业链,支持数字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齐数字经济治理,2016年G20杭州峰会提出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22年的《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积极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推动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早在2013年出台《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指南》,指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提高环保意识,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2015年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2021年出台《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2022年出台《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和《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等政策,为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与指引。中国力争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

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不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十年来,中国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扩大至2%。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拓宽使用渠道,提高收益水平,逐步建立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改进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2015年人民币被IMF纳入SDR篮子,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得到提升。俄乌冲突推动人民币和中国资产成为全球避险工具,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比重和中国资产的国际比重。

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完善关于境外融资及有价证券管理、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外汇管理、外债及对外担保管理等相关法规。不断丰富外汇交易品种,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提供支撑。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高金融开放水平。推动人民币境外贷款范围扩大到境外所有非金融企业,为企业“走出去”更好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积极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境外投资管理模式,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制度保障。

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发展,提高中国制度型开放水平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大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扩展实施范围并逐渐复制其经验推广全国,2017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9年推进临港新片区建设,打造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自由贸易港作为自贸区的“升级版”,对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制度尝试,其成功经验将全面对接中国经济,产生更大范围的“制度红利”。海南有望在未来30年到50年之间成为全面开放的新高地,成为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外资准入。从2013年中国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自贸实验区,到2021年5月的21个自贸实验区,自贸实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从2013年的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190项限制措施到现在的27项,在全国范围内的限制措施由93项减少为31项,大幅减少了外资市场准入限制。2020年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2022年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国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沿边地区对外开放重要节点和平台。

不断完善跨境货物、服务、运输、人员等自由便利政策。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发布,建立贸易投资自由便利的管理制度。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6+1+4”的制度设计,到2035年全面实现跨境贸易、投资、资金、人员、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制度建设,推进建设海南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实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全球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体系。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积极签署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深化与各国的贸易投资往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截至2022年8月,中国对外签署自贸协定21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区10个,正在研究的自贸区8个,优惠贸易安排1个。其中,RCEP是全球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随着RCEP的实施,中国的自贸伙伴圈不断扩大。中国不断向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迈进,积极申请加入CPTPP和DEPA,对标高标准推动国内改革。

2020年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2022年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中国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沿边地区对外开放重要节点和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积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政策规则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理念引领不断增强。早在2013年出台《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指南》,指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中提高环保意识,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绿色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国际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搭建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多边合作平台,携手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一带一路”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与国际合作。企业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对外经贸活动中,直接参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实现绿色发展。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绿色金融支持。2018年中英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截至2021年底,共有41家签署机构和13个支持机构参与,总计持有超过49万亿美元的综合资产,为绿色“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撑。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为中国企业海外绿色投资发展提供贷款,中国金融机构与IFC(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组成国际银团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发展

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重要趋势。从2015年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到2022年出台《关于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中国设立了六批共13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2021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综试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在跨境电商产业链中,主要包括进口跨境电商、出口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商服务商三大类跨境电商企业。

支持海外仓建设和发展。共建共享海外仓是跨境电商企业重点关注问题。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等发展规划政策中,均提到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海外仓建设、构建海外仓标准等内容,帮助企业开拓海外仓市场,加快海外仓标准化建设。海外仓建设将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仓储物流+海外仓+轨迹追踪”一站式服务,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新驿站,助力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

推动数据跨境有序流动,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

不断完善数据治理顶层法律制度。2016年起陆续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2022年中国出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划定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出境行为,强化数据出境风险自评估义务。《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再次强化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积极申请加入DEPA,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贡献全球数据安全治理中国方案。积极推动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平衡数据跨境流动与风险防控,秉承国与国之间对等原则,主张数据保护对等和数据跨境执法权对等。

猜你喜欢

走出去跨境一带
No.4 天猫国际推出三大跨境进口新服务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