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探究

2022-10-23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6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腹腔镜

刘 进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500)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此病具有起病急、进展速度快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胆囊坏疽穿孔或胆源性脓毒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进行常规的腹腔镜手术时,需要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并将气腹压保持在13 ~15 mmHg的范围内,以便为手术医生提供开阔的手术视野,但术中维持13 ~15 mmHg 的气腹压可能会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2]。进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手术能避免气腹干扰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功能,但手术空间、手术视野均较差,会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手术时间也会大大延长,并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其预后。因此,如何在保证手术视野开阔的同时又能保护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成为了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热点[3]。本文主要是探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年龄≥60 岁;具有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指征;病历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手术或麻醉存在禁忌证;病历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本研究。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研究对象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是:术中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将其体位改为反屈氏位,对脐孔进行穿刺,并置入10 mm 的Trocar,建立CO2人工气腹,保证气腹压在13 ~15 mmHg 之间。置入腹腔镜镜头,经上腹部的另外3 个手术切口置入Trocar及手术器械,然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方法是: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将其体位改为反屈氏位,对脐孔进行穿刺,并置入10 mm 的Trocar,建立CO2人工气腹,保证气腹压在4 ~6 mmHg之间。置入腹腔镜镜头。用1 mm 的克氏针从脐窝和剑突下之间的上腹皮下组织中横向穿过,将悬吊提拉装置的纵臂、横臂、马蹄链与克氏针的末端相连接,并将悬吊提拉装置固定在手术台上。利用悬吊提拉装置对患者术野上方的腹前壁进行提拉,一直提拉至理想的高度。经上腹部的另外3 个手术切口置入Trocar及手术器械,然后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0 min 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收缩压(S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心率和气道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 表示,分别用t、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0min 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手术开始后10 min, 观察组患者的SBP、ETCO2、心率和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0 min 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0 min 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s)

组别SBP(mmHg)ETCO2(mmHg) 心率(次/min) 气道压(cmH20)观察组(n=50)117.63±11.1236.42±3.1475.46±5.2713.77±2.24对照组(n=50)145.66±9.8545.75±5.8479.11±5.4320.37±2.78 t 值13.3429.9503.41113.072 P 值 <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n=50)34.57±2.3810.34±1.969.35±2.544.17±1.06对照组(n=50)34.16±3.0210.30±1.999.46±2.814.09±1.12 t 值0.7540.1010.2050.367 P 值0.4530.9200.8380.71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群进行腹部手术的几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故其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的风险较高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4]。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为其选择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胆囊疾病。目前临床上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主要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证实,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点[5]。对此病患者进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将其气腹压维持在13 ~15 mmHg 之间,以此来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但相关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中保持13 ~15 mmHg的气腹压会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原因是腹内压升高会对静脉回流造成影响,降低回心血量并增加心脏前负荷[6-7]。另外,人体的血液在大量吸收CO2后,会导致pH 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中枢、外周感受器产生刺激,导致肺通气量下降,增加肺组织中生理性死腔的发生风险,易引起肺不张。实施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可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起到保护作用[8],但由于术中仅依靠悬吊腹壁来获取手术视野,且老年患者的腹部肌肉相对松弛,在悬吊后仍然会出现松垮的现象,因此常无法获取理想的手术视野[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术开始后10 min,观察组患者的SBP、ETCO2、心率和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可获得理想的疗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实施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既不会过度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还可通过建立低气腹压的人工气腹及悬吊腹壁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同时不会影响患者的静脉回流、回心血量及通气功能[10]。

综上所述,与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对其进行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能维持其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平稳,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不会延长其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胆囊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