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与实践探索

2022-10-22白佳玉

公关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文/白佳玉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市 73007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广泛开展,但教育的重点仍然是广大青少年,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大工程是否能取得重大成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影响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因此必须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予以重视。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与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关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大学生把爱国的感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充分结合,以自身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奉献国家并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之中。

2.促进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必然要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衡量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尺度和标杆。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结合,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经过自身艰辛的努力才有望实现。在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时,大学生们可以感受我国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从而丰富精神世界,完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个人成长成才。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困境

1.多元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冲击

高校是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的集散地,是广大青少年第一次走出家门真正接触社会的地方,在这里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形势、社会风气、经济发展进程等因素有机结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中的重要一极,经济、政治、文化也深受全球化思潮的全方位影响。尤其是处于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素养,不能明辨是非,就很容易受到一些负面思想的蛊惑,进而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2.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社会。新媒体在大学校园里迅速蹿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思想也更为新潮,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学习、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但是也使得一些负面思想凭借网络来进行传播,腐蚀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的意识。同时,网络的高共享性和快捷性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途径带来巨大困扰,这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形成了不利影响。

3.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忽视

大多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都是基于简单的灌输和“填鸭式”的课堂模式,教育模式很僵化。目前,一些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来代替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举措效果非常有限,从实际效果看来,爱国主义教育收效甚微。其次,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一些高校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只关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数量、场次、排场等,而且不少大学生可能是因为学分或老师安排被动去参加的,所以参加这类活动也使他们感到反感,最终失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

1.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和积淀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深深镌刻于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要坚持弘扬爱国主义,在大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生根发芽。

首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与时俱进。高校应当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鲜明特色,明确其时代价值,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坚定民族自信。同时,高校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地方,增进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其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大学生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创造性地发展和转化这些传统美德。高校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不断拓展和深化教育内容,结合大学生自身成长规律以及身心特点,有机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方式,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最后,注重爱国主义实践教学。爱国是具体的,实践的,引导大学生付诸实践,在学习和生产中切实为祖国和社会努力奋斗,才能真正理解爱国主义,对我们的民族和社会形成认同感和荣誉感。比如通过了解和学习我国的民族文化,参观历史博物馆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大学生不断了解中国历史,在了解中更加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发挥和利用网络载体的主旋律作用

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中,明确提出:“要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大学生们每天都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所以运用新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大势所趋。

首先,注重运用榜样人物示范法。要正确引导网络上各类的热门新闻事件的舆论方向,积极构建网上热点信息内容,新闻媒体多宣传一些英雄模范人物为国奉献的先进事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事迹,但都蕴含着同样的榜样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人们树立了榜样,进而引导大学生进行榜样学习。其次,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情感层面的需求推送能够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的网络信息,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学习和宣传。比如运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或开发大学生活跃度较高的APP,把爱国主义内容和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短视频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最后,建立专门的爱国主义网站。将爱国主义教育优秀资源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四史”教育学习,感悟爱国奋斗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同时在网络课程里面也要提供师生互动平台,让学生们和老师在自由讨论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3.形成“四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良好的社会、家庭,尤其是学校环境对于个人正确意识形态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个人“四位一体”,全方位、全过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合力。

首先,在社会层面,要突出红色文化基地和历史遗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间建立健全沟通制度体系,确保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平台、有载体。其次,在学校层面,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需要更新观念,积极创新。要积极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结合,不仅要把思政课程作为该项工程的主阵地,更要发挥课程思政的潜移默化作用。高校更要注重环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新的及时性,物质环境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满具有时效性的内容,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再次在家庭层面,“家风”是家庭的灵魂,在学生的终身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后代的人格形成,影响着其“三观”的形成。为了保持良好家风的延续,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必须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涵养国之心、砥砺强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做到熟知、真信、笃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结语

中国梦的实现正处于关键时刻,立足于建党百年新起点,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将是我国未来稳定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确保高校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实践贯彻爱国主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做人美德
爱国学·晒佳作
季札挂剑
爱国学·晒佳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