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策略

2022-10-22郭怡雷

公关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受众红色时代

文/郭怡雷

(中共邢台市委党校 河北 邢台 054000)

一、新媒体时代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传播的覆盖面更广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依托现代网络和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渠道,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就可以打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共享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资源,以更加高速、便捷的方式传输到广大受众面前,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红色历史文化,挖掘其价值内涵。

2.新媒体传播的效率化更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兼具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受众对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活动,在信息发布者和受众之间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受众对红色文化内涵、价值、红色资源、红色热门话题等进行参与互动,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传播信息的交互性,可以使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身份界限模糊,实现“地位互换”,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对红色历史文化的感兴趣程度,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表达群众呼声,形成社会层面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热潮。

3.新媒体传播的感染力更强

新媒体环境中,技术日新月异,产品不断更迭,融合日益深化,传媒格局、媒介生态、传播方式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平台互通、资源整合,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电脑、电视、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及各种APP拓宽了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渠道,图像、音频、动画和 VR 技术等多元传播方式提升了红色历史文化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增强吸引力,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使受众产生沉浸式体验,有利于红色历史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4.新媒体传播的精准度更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介入到媒体传播当中,原有的媒介传播生态已然改变,智能化已经成为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传播模式、信息内容以及受众体验都传导出智能化。依托大数据对红色历史文化用户进行分析,根据媒介使用习惯、浏览记录、关注内容等方面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向用户推送符合其爱好的信息内容与形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提升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精准度和准确度,提高传播效率。

二、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易受冲击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要经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专业的媒介机构严格的把关筛查才能发布,“把关人”极其重要,使信息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的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一方面给受众带来了海量信息,各种新媒体平台给民众发表言论提供了广大的平台,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把关人”角色的弱化,导致虚假信息、众声喧哗充斥网络空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产生互联网乱象。网络信息复杂纷乱,多元文化的冲击,恶搞或篡改红色文化,影响着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传播,干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秩序。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更容易受到多元价值文化的干扰,受众易受多元观点侵扰,对红色历史文化认知就会产生偏差,不利于红色历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传播模式未能满足受众需求

目前,媒体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参差不齐,传播模式还不能满足广大受众需求,特别是对于像遗址、历史博物馆等具象的场景宣传和红色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等,还是沿用传统媒体时代的宣传策略,创新意识不强,多以静态的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受众传达信息,与现代受众信息需求不匹配。信息传播多以新闻为主,缺乏吸引力,往往导致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从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语境来看,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红色历史文化的宣传语言较为严肃,学术性强,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传播语境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不利于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接收,也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3.红色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新媒体传播平台红色历史文化信息量庞大,方便民众查找信息和学习,但是海量的信息充斥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挖掘不深入。目前,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广大百姓接收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红色历史文化容易受到碎片化阅读影响,传播内容往往比较笼统,随意增减和断章取义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整体把握红色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除此之外,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多是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遗存事迹或内容的宣传,不能使受众产生体验式、融入式信息获得,并不能让革命文物“动起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从而带动受众进行价值思考,引领社会思潮。

4.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商业化

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多渠道、跨平台的传播,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接触到红色历史文化,对于回顾红色革命历史,传扬红色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弘扬红色历史文化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红色历史文化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抗日神剧”中手撕鬼子、红外线激光、拐弯子弹,发胶短裙等雷人情节层出不穷,不合常理也不符合历史,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剧情节不仅不利于弘扬抗战精神,也是对历史的歪曲,需要严把审核观和创作观。

三、新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策略

1.挖掘深层次传播内容

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整合红色文化内容,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才是核心,内容是媒体发展的基石,只有精心筛选和组织内容,才能从最根本上吸引受众的关注,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首先,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是重温革命史实和革命人物事迹等,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递,理想信念的传承,所以新媒体时代对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要挖掘红色精神。其次,内容上要精准定制。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极大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但是大量同质化、煽情化的信息充斥各种媒体平台,容易误导受众,使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2.打造高素质传播队伍

提升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需打造一支兼具掌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和热爱红色历史文化的专业传播队伍,把新媒体和红色历史文化结合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红色历史文化,实现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首先,加强新媒体素养和红色历史文化素养。新媒体对其传播需加强内容上的把关,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的内涵,注重历史研究,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概括总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正能量和正方向的模式进行传播。其次,打造新媒体红色历史文化非专业传播队伍。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创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热潮,使红色历史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除此之外,也应加强乡村、街道、社区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播。

3.推进传播渠道建设

在新媒体时代,打破不同媒介间的障碍,实现平台互通,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促进媒体间的融合发展,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的大平台。

首先,扩大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载体。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传播目的,必须不断扩大传播载体,努力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提供新阵地。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在网站设计上融入最先进的文艺元素,展示时代性,在内容上精挑细选,主动设置议题,策划不同主题。其次,加强媒体平台间的联动合作。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体的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所长,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共同为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当好桥梁,增强传播效果。

4.推进红色历史文化微传播

文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受到特定媒介的支配,每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的兴起都毫无例外引起文化的变革。随着传媒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微时代到来,人们交流方式,信息发布模式、意见表达习惯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红色文化传播也要顺应媒体发展潮流,利用微时代,努力推进“微时代+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全新传播方式。

首先,选择适合微传播的内容。我国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的微传播,要求必须在内容选择适合微传播简捷、快速、直观等特点的内容,进行分化和细化。其次,运用适合微传播的语言。微传播的受众以广大的青年人为主体,红色历史文化的微传播在语言上要改变传统媒体时期灌输性语气,从生活出发,贴近群众,用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大众化叙事视角,进行创作和传播,满足受众碎片化、形象化、快餐化的信息接收习惯。

猜你喜欢

受众红色时代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