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非遗传承活化及红色文化传播新趋势
——以苏州泥塑为例

2022-10-22谢君娜吴璟苏冰倩

公关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泥塑苏州红色

文/谢君娜 吴璟 苏冰倩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价值精髓,是红色行动的内生推力。苏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沙家浜尚湖旅游区、苏州烈士陵园、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苏州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记忆载体,尤其是丰富的革命遗址资源,承载了苏州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群众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平台。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主题,以非遗为载体,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持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一、苏州泥塑概述

苏州泥塑在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之后,按照作品大小可以分为享誉国际的“大中型神佛雕像”和小巧玲珑的“虎丘泥人”这两个类型。

本次大创项目围绕虎丘泥人为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苏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提取红色文化的视觉元素,对泥塑的造型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创造符合当代审美特色的贴近大众生活的泥塑作品,再现火红年代的精神风貌,既可以给人以教育启示,还提升大众文化的艺术审美品格。

1.苏州泥塑现状

苏州泥塑始于西汉,成名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在清末民初开始衰落,至20世纪70年代末,其历史遗存已难觅踪迹,工艺断代失传,濒临衰亡。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让苏州泥塑得到了重生的希望和复兴的机遇,经过一番不懈努力,苏州泥塑部分优秀传统技艺才得以逐渐恢复。苏州泥塑其历史悠久辉煌,艺术造诣精湛,工艺特点鲜明,在2008年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苏州泥塑的表现形式多以历史题材、戏文题材为主,但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追求的改变,苏州泥塑的创新发展和表现形式刻不容缓。因此,扩宽苏州泥塑的内容和题材已经刻不容缓,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苏州地域文化特色,将历史典故、文化非遗等具有历史文化符号的题材进行艺术的表现或再现。

二、苏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

经不完全统计,苏州地区红色文化基地多达40多处,这些红色文化基地有效对大众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南一带浴血抗战,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新四军铁军精神和丰富的根据地文化形成了苏州地区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苏州依托新四军革命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新四军文化活动研究,深度挖掘铁军精神,打造红色铁军文化品牌,在传播铁军精神、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苏州红色文化与苏州泥塑文化互通共融

1.红色文化背景下苏州泥塑内容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苏州泥塑的发展与传承,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焕发活力。无论身处于什么时代,创作都不能脱离现实的步伐,而是要更加贴近本民族的社会现实与文化需要,表达时代的精神内涵。当今,站在时代的风口,苏州泥塑的创新与发展,要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唯有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精神带入到苏州泥塑的创新与再设计之中,才能激发出新的活力,迈上新的征程,赋予新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既是物质成就积累攀升的过程,也是精神文明赓续闪耀的过程。因此,本项目结合苏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提炼红色精神,依托传统技艺,创作符合时代主题的红色泥塑。此外,通过体验泥塑活动,调动大众了解非遗的积极性,让大众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的同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泥塑课,让大众感悟红色峥嵘岁月,让红色基因融入大众的血脉。

苏州泥塑与苏州红色文化相融合,需要创作者深入地去了解红色革命根据地,尽可能详细了解这一段红色历史故事,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自身的个性特征,提炼符合地域特色的红色元素,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表面的肤浅与随意拼凑、形式与内容、功能完全不搭或者是对同一创意点的生硬“借鉴”,这都是造成产品出世之后不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产品带动回忆,或让人产生了解其背后文化故事的兴趣,只有不断深度挖掘到更多红色文化元素,深入研究红色地域核心文化,从精神层面进行思想意识的创新,多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表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以苏州泥塑为载体弘扬红色文化

新时代新征程,红色文化正焕发出新魅力。本项目依托苏州泥塑的表达形式,弘扬苏州红色革命故事,这既拓宽苏州泥塑的塑造题材,丰富其内容表现形式,也展现苏州革命故事所体现的红色文化精神。大众在观赏苏州泥塑时,不仅仅是看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通过泥塑展示而去深入地了解先辈们的革命艰辛历程,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切实转化为为新时代奋斗的动力。

苏州泥塑承载着深厚的红色精神与内涵,肩负着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因此,以苏州泥塑为载体设计红色作品,当以提炼红色文化内涵为重。

四、推进苏州泥塑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1.政府主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寻路者,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扶持非遗市场化,保护非遗传承人,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拓展苏州泥塑的发展空间,创作丰富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苏州泥塑,不仅可以丰富苏州泥塑的内容,促进泥塑的发展,而且通过泥塑可以增强苏州红色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主流文化宣传与地方文化传播,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加强宣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的公众认同

加强红色文化对外交流是提升红色文化魅力、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方式。以开放的眼界和心态学习与借鉴,用发展的理念创新交流模式,扩大苏州泥塑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因此 ,我们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将非遗文化分成小板块,在内容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利用各平台的公众号或者短视频将文化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提高泥塑在各传播平台出现的比例,让其逐渐走进年轻人的视野中,激发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加深非遗的影响力。同时可在中小学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建设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加入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当中。

3.开设课程,在高校开展专题课程传承

2021年6月8日,苏州市艺术学校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泥塑专业学生集体汇报了泥塑作品。该校旨在秉承非遗传承责任,探索苏州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将传统文化的创作深入教学实践,多元化培养创新性传承人才。非遗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融入高校教育中,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另外也符合当前国家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五、总结

红色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要将其融入到苏州泥塑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泥塑作品。这不仅提高泥塑的文化内涵,还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恰逢建党百年之际,红色文化与苏州泥塑的融合,让非遗作品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大家在感受传统非遗文化魅力之余,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是新时代文化的主流色,创作和传播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来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

猜你喜欢

泥塑苏州红色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泥塑作业
追忆红色浪漫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