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下动画艺术创作的辩证思考分析

2022-10-22焦博

公关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三维动画艺术创作动画

文/焦博

(郑州商学院 河南 巩义 451200)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数次技术上的变迁,从传统的手工艺术到如今的数字艺术,艺术创作不断找到新的载体,释放新的能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广,创作题材的多样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在各个国家、地区都受到了广泛欢迎,动画艺术创作拥有广阔的创作空间,而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辩证看待。

一、数字时代下动画艺术创作的发展趋势

1.画面内容丰富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动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几乎是颠覆性的,从创作的工具到创作的形式,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都在新兴技术的辅助下得到优化。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动画艺术创作一方面得到制作手段的更新升级,数字化制作工具,如手绘设备、3DMax软件等,代替了原本的纸笔工具,使创作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团队协作拥有了更高效率,过去的团队协作只能在实地进行,而数字时代下的团队协作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完成。因此,在实际的动画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意,将脑海中构想的画面如实地呈现在动画中,不再受限于制作技术而削减画面内容,使动画的视觉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2.人物特征鲜明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创作者的奇思妙想能够以更加简便的方式实现,动画作品中的人物演出效果愈发流畅,角色的刻画也更加鲜明,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在过去,动画作品常常被冠以“低龄化”的标签,大部分动画艺术创作都是面向儿童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同时受限于动画制作技术,作品的时长也比较短。在这种情况下,动画艺术创作者在人物刻画上便无法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创作者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制作出电影等级的动画作品,于是在人物刻画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动画IP获得成功,动画作品受众在人物与故事的吸引下,对动画作品产生了真实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了创作者对人物的打磨,形成良性循环。

3.制作技术多样

数字技术发展至今,能够为动画艺术创作提供的不再只有数字化的绘画工具,还有各类智能化的制作软件。目前,在云计算的帮助下,动画制作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实时渲染、虚实结合等功能使动画艺术创作的范围变得更广,创作者在选取创作素材时,可以先拍摄实景,渲染后进行加工创作;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三维动画的发展,三维建模的精细度越来越高,动作也越来越自然,动画艺术创作能够以“拍摄”的方式进行,明显区别于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数字技术对动画艺术创作产生的有利影响

1.数字技术为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宽广的表达空间

在动画艺术创作领域,数字技术的出现引领了行业的变革,创作者在适应新的创作工具与作品载体的过程中,跟随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调整创作方法,调用各类新颖的创作素材,摆脱了许多原有的创作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动画创作的题材内容变得多元,创作者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拥有了宽广的表达空间。

一方面,数字技术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门槛,使灵感“落地”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传统的动画艺术创作技术比较单一,制作流程对绘画的依赖程度较高,使得创作门槛极高,创作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绘画天赋与经验,才有可能完整地创作出一件作品;同时,这种创作模式的成本高昂,过去不乏有潜力十足的作品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胎死腹中。数字技术出现后,创作者在动画艺术创作中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可以利用数字设备完成创作的主要流程,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性工具简化创作流程。如此一来,创作者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灵感向作品的转化,在使用较少学习与操作成本的情况下表现作品内容。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催生了新的动画艺术风格,使动画产业逐渐走向成熟。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动画艺术只涉及二维动画,动画一词也更多地被理解为“会动的画”;数字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得到推广后,三维动画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在底层逻辑上存在较大区别,但都是以“虚拟的画面与声音”作为表现形式,所以三维动画并没有被看作独立于动画艺术的存在。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各有特色,三维动画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二维动画的消亡,反而是为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风格。在实际观察中不难发现,三维动画追求的“拟真度”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动画艺术欣赏体验,使整个动画产业的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推动了动画产业商业模式的成熟,这是动画艺术创作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

2.数字技术为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途径

随着后来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为动画传播提供的更多机遇,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为动画艺术的价值体现和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有利环境。

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动画艺术作品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形式之外更多的数字媒介形式为动画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渠道,诸如网络、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产品为动画艺术传播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动画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广,各类互联网社区与视频平台上都开辟了单独的动画板块,动画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如今,动画艺术不再是冷门的小众文化,而是受众遍布各年龄段的热门话题,这种火爆的局面对动画艺术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便利也促进了国内外优秀作品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技术互补。我国动画艺术创作的起步并不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居于全球的领先水平,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错过了黄金发展期,导致现在国内的动画作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自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以来,国内动画艺术创作者借用互联网了解到国际上优秀作品的制作方法,在交流沟通中学习了先进的制作技术,对自身作品进行改进,明显地提升了作品质量。目前,我国动画艺术创作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近年来更是时有优秀作品吸引国外受众的注意,使文化作品实现了“走出国门”的壮举,这类事件在推动技术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使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得到提升,也为日后其他动画作品的“出海”打下基础。

三、数字技术对动画艺术创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是中立的”,但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不可能只带来有利的影响,数字技术对于动画艺术创作来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动画艺术创作者需要主动避免技术滥用,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思路,借作品展现“人文精神”。然而,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科技带来的不良影响仍然可见端倪。

一方面,创作者对数字技术过度依赖,丧失了对艺术的判断能力。目前,动画艺术创作者在展开艺术创作的时候,倾向于使用数字技术事无巨细地展现心中所想,从视角、题材到喻体,其思维路向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各种“设计”图像的影响,艺术创作的材料、语言与形式的运用等等都趋于同化、模式化。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艺术独有的想象空间被打破,作品的表达意图全部浮于表层,没有给受众留下足够的欣赏余地。

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数字技术过于信任,丧失了对风格的把控能力。数字技术在简化动画艺术创作流程的同时,也提升了“机器”对“人”的影响力,这样一来,艺术作品的多样性会到严重的冲击,个体风格与个性在技术的影响下被不同程度削弱了,而这种滥用数字技术的痴迷很有可能造成艺术审美维度的逐渐丧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极度倡导创新的当今时代,艺术创作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成为新的潮流,恰如其分的技术应用往往能够为艺术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动画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都利用数字技术完成了新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新技艺的应用效果,还融合了新形势下的思考,满足了当下动画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动画艺术创作与数字技术相融合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成为全体创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三维动画艺术创作动画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三维动画教学研究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针对高职高专3dsMax三维动画教学实例类教材编写的研究
浅谈中国三维动画的发展进程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