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医“治未病”为主的部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19花冠春

武警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治未病官兵部队

花冠春

随着“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规划的实施推进,迎来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纪元。医疗服务模式逐渐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各级医疗服务机构也将面临转型,逐渐由“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武警某部医院始终坚持以“为军服务”为使命,围绕如何满足部队官兵健康服务保障需求,不断思考医疗服务发展转型模式,探索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技术融入部队健康管理服务中,使医疗工作重心前移,以减少患病与减轻发病为重点,力求提高医疗诊治的质量与效率,提升卫勤保障力度与精准度。

1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的背景

健康管理是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有效干预,促使非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医学行为及全过程。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 2030 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将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融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如何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及方法引入健康管理的全过程,真正让“预防为主”落地,实现“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要求。武警某部医院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从防病措施、疾病干预入手,探索“重预防轻治疗”中医药保障下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2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的意义

2.1 使“预防”落地,实现从个体到整体的健康 健康管理的主导思想是预防为主,中医“治未病”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为核心,与健康管理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将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深入到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维护和改善个体健康出发,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有助于各类疾病的有效防治,增加群体健康价值,形成中医整体观与系统论指导下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群体健康效益,真正使“预防为主”有的放矢,落地有声。对部队军人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与指导,不仅能有效防治各类疾病,还能促进与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

2.2 有效拉长医疗服务链,以点带面提升医院保障力 建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是为兵服务的创新实践。基层卫生队和医院派驻机关门诊部是体系部队医院医疗保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直接面向一线官兵的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一直存在保障能力无法满足基层官兵服务需求的矛盾。在体系部队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创造条件建立各种中医内外治法保障点,将各类中医适宜技术覆盖各级基层,重点抓好官兵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使原先局限于医院内的医疗服务延伸至基层和训练场,融入到日常军事作业环境中,消除医疗服务盲点,形成“未病先防病,有病不耽误”的健康保障联合体,以点带面提升医院整体保障力,满足部队官兵全方位、全时段保障要求。

3 具体措施

以中医“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际是一种“中医为体,管理为用”的相携相助发展模式。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在于拥有多样且有效的干预调理方法,在慢病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中医“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可以先从中医技术入手,利用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手段(即“治未病”服务)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维护和恢复健康,最终实现对健康风险因素管理的全过程。对于部队来讲,生活方式、军事训练等常见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康复是部队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医院以该需求为切入点,探索将中医“治未病”融入预防和管控慢性军事训练伤的全过程,形成“医防融合”的模式,为提升部队医院健康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可行的干预方法。

3.1 升级改造中医诊疗区,完善各类功能模块 医院在原有的康复理疗诊区重新划分出中医诊疗区,于2019-10至2020-03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对诊区的布局、就诊功能区进行升级优化。为满足开展各类中医适宜技术,按治疗功能定位,划分出针灸室、艾灸区、中药熏洗区、推拿区等,采购添加了中药熏洗仪、艾灸仪及物理治疗设备,使原先只能容纳2例患者的治疗室升级至可同时满足10例患者开展不同治疗的一站式中医综合治疗区,总面积由60 m增至350 m。

3.2 培育专业人才,开展教学与实操培训 健康管理涉及全科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医院整合资源,成立专家团队,选派医院各科室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开展临床教学与培训,旨在培养一批能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又能熟练掌握消除危险因素,懂得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复合型人才。基本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知识、护理知识、心理与康复、临床实操与技能等。培训人员由各基层推荐,每年培训时间为18周,培训形式采用小课堂讲课、小组讨论、临床带教与实操结合模式。在中医外治法实操专项培训中,带教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指导,以2人一组,实现理论与技能 “人人掌握、人人过关”的目标。

3.3 依托地方行业优势资源,开展帮带建设 任何学科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技术方法支撑,且能够广泛推广运用于实践中。“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构建同样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撑与实践运用。为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效能与技术水平,医院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伤科”建立合作关系,由其所在的地方医院中医伤科派驻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坐诊与临床带教,同时就如何发挥中医技术做好军事训练伤(关节或韧带伤)的健康管理工作展开了帮带式研究。

3.3.1 未病先防“三部曲”,大预防抓源头 军事训练伤的健康管理工作首要是预防,要立足源头。从军事训练伤分类构成发现,关节及韧带损伤最为多见,其中关节损伤好发膝、踝关节。为此,依据中医“未病先防”思想,结合魏氏伤科药物、手法、导引相结合的特色疗法,制订预防“三部曲”:练前强化热身以提升膝、踝关节及韧带柔韧性,如八段锦、关节导引术;练中注重身体协调性,要求循序渐进做好训练技术支撑;练后放松易伤部位,如手法、热敷、中药浴等。

3.3.2 已病防变“二随行”药包,轻伤上阵有保障 调查发现,大部分训练伤早期损伤程度较轻,但处置不及时、延误治疗时机就会加重甚至残疾,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对增强官兵自我防护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善“小伤小痛”医治不及时的现象,将舒筋活络的中药粉包制成“二随行”(随身携带随时治疗)药包。无论野外训练或执勤站哨,只要少量水,就能利用自带的自发热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2120530256.9)加热中药包展开救护或治疗。2021年7—11月将此款药包应用于基层官兵膝、踝关节扭伤患者100例,随后进行跟踪调查,95例完全遵从医嘱治疗,5例再次损伤致病情加重行手术治疗,治疗依从性为100%,治疗显效60例,治疗有效35例,治疗无效5例。结果显示,随行药包安全便携,操作方便,在缓解疼痛、减少肿胀上疗效良好。

4 转变效应与优势

随着中医“治未病”技术的深入与推广,官兵的医疗满意度逐步提升,尤其是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开展的帮带交流,整体提高了基层部队医疗水平和官兵健康水平。因此,深入研究中医“治未病”的各种方法,发挥各类中医适宜技术,有助于挖掘传统疗法的精华,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部队。中医适宜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二是适应证广泛,除了军事训练伤,还广泛运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三是安全可靠,极少毒副作用;四是操作简单易行,方便患者,亦减少了内服之苦;五是与当今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价格相对低廉,减少医疗费用投入。中医适宜技术在保障部队健康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部队医院是平时为部队提供医疗健康保健服务的“主阵地”,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服务,提高官兵健康,需要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探索。近几年来,武警部队健康管理发展的相关调查只有文献[10]等少数报道,原因可能是各级对健康管理在武警部队中开展的意义没有做出明确强调,健康管理工作在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此次探索也是一次先行先试,一方面探索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形成体系部队医院、基层卫生队、派驻门诊部联动的健康管理联合体。另一方面力求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培养一批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人才,就如何维护部队健康寻找可实践路径。

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与拓宽中医“治未病”领域的应用范围:(1)拓宽慢病的健康管理人群,比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慢病管理;(2)发挥中医药在康复医疗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康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比如按照官兵体质特点、健康状况、季节特点开发出个性化中医康复服务包;(3)丰富服务形式和内容,比如健康宣教、中医知识普及、中医身心指导等。

猜你喜欢

治未病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