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界之星 严锡培: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

2022-10-18

中国商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龄长寿

严锡培是一位年过八旬依旧创业不止的传奇老人。1937 年8 月,他出生于上海郊区,年幼的他目睹了日军蹂躏下山河破碎的景象,立志读书报国,于1962 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系焊接专业,投身祖国航空建设,功勋卓著、荣誉等身。改革开放后,五十六岁的他毅然下海,创办多家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2020 年,84 岁高龄的他壮心不已,创立宁波盛锡隆铝罐制造有限公司,为中国环保事业发挥余热。

如何健康活到80岁?很多人都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尤其是各界的媒体朋友,他们总会羡慕我老当益壮、容光焕发,想知道我的长寿秘诀。

有些朋友曾好奇地问我:“严老,你84岁依旧健步而行,侃侃而谈、思维敏捷,年轻时身体一定很健康吧?”我却摇摇头,坦率地告诉他,我差点儿没有活过40岁,这条命是自己硬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

健康身体,预防为重

早在1960年,我在西工大求学时就不幸罹患肝炎,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病情逐渐恶化并发展为肝硬化,肝区疼痛、没有胃口,浑身乏力。

1973年,我在汉中从事飞机制造业,当时的领导来我们这里检查工作,我竟在他面前昏睡。他当即察觉到我身体的异常,安排我去空军医院检查身体,多位专家会诊后,怀疑是肝癌。

当时我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

我不甘心,又通过三机部部长找到一位姓陈的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专为中央首长看病,医术精湛。我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可是他看完我的病,只叫我看开一些,去新疆草原散散心。言外之意,他也束手无策,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医生可以救我。

身处绝境,强烈的求生欲竟没有让我屈服于死亡,我果断询问陈教授自学中医之法。教授被我面对生死的无畏精神感动,给我开了个处方,叮嘱我十六味药,除大青叶不能换以外,其他的药我可以自行尝试更改,但要注意抓药时请个中医大夫把把关,以防药性相克。

就这样,我买了中南医学院《中医简明教程》自学调理,九个月后病情竟渐渐好转,后来像伤风之类的小毛病都是靠自己医治,很少去医院,身体一直很健康。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体会到了关于长寿的第一点秘诀:要想平衡工作和生活,需要爱惜身体,最好懂得基本的中医知识,注重日常保养,不要等大病住院时才后悔莫及。

生病时,我曾读过一本美国医生写的书。他在书里写道,30%的病人是被自己吓死的,30%的病人是被医生弄死的,30%的病人才是该死的。我认为他说出了现代医疗的真相。生活中遇到疾病,我们一不要怕,二不要慌,三不要放弃希望,要想方设法对抗疾病、战胜疾病。

劳逸结合,精力旺盛

以上是我长寿秘诀的第一点,第二点则是体能上的用进废退。

1967年至1973年间,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单位退休之后的工人和干部普遍活不长,很少有人能活得超过5年,我当时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他们回家颐养天年,身体却猛然间垮了下来呢?

直到2003年,我才在奉化溪口雪窦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时,我看到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挑着一担水在上山,两桶水足足有七八十斤,老人竟然不显得吃力。我好奇地打听他的年纪,听完后更诧异了,老人家竟然已经91岁高龄,我立刻联想到那些退休没多久却早早去世的工人,意识到了一件事:唯有持续劳动和锻炼,人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劳其行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2020年,我决定关闭宁波商盛冲压件有限公司。忙碌了一辈子,我创立了好几家企业,但是当真正移交厂房时,心里还有些不舍。当天,有个模具工也来了厂里,他问我:“你把厂卖掉,今后还办不办工厂?”其实我本来打算回家养老了,但听了这句话还是说:“有合适的就办。”

他跟我谈起了铝罐市场的前景,相较于塑料,铝制品轻便可回收更环保。说来惭愧,1993年我下海经商,创办了宁波波特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就是各类塑料装草袋,虽然产品行销海内外,享有很高的质量荣誉,甚至将美国竞争企业赶出了亚洲市场,但毕竟欠下了一笔环保债,良心不安,于是我决定成立公司制造铝罐。就这样我又过上了劳逸结合的养老生活。

我的家到工厂往返需要两个半小时,每天早晨七点出发,晚上七点回家,睡眠时间大概有五六个小时,我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备感充实。我常和职工们开玩笑:“你们到厂是赚钱养家糊口,我到厂是赚寿命。”

在我看来,人和树木有共通之处,都是环境的产物。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社会关系的滋养,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支持,因此即便退休也不要与社会脱离关系,还是要积极融入其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当然,这只是我关于长寿的一点心得体会。健康人人都喜欢,长寿人人都追求,健康与人生观、生活方式、精神爱好有密切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看法,我想凡是符合现代科学的都是正确的。

桑榆暮景,霞影绚烂

目前,关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讨论甚嚣尘上,也有不少人敬重我为长者,向我请教一些关于老龄化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其实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提法我个人并不赞同,认为应该称之为高龄社会。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提法呢?因为在我看来,当前的趋势不是年轻人变老,而是老人年轻化。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人的正常寿命一般在50-60岁,而2020年,中国平均寿命是77岁,正常寿命一般在70-90岁。1949年,以当时社会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情况,少有老人能活到60岁,而如今不乏60岁以上的老人游山玩水,运动健身。这说明虽然同为60岁以上年龄段,现在的老年人比解放初的老年人要更为健康年轻。

因此,我认为应当称中国进入高龄化社会,而非老龄化社会。提到老,你会想到衰老,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靠国家和子女养活。而高龄化社会,则只是代表年纪大了,依然有可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高龄社会是否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会下降,社会经济会衰退呢?

我的看法也和一些专家意见相左。根据科学家研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未来人类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也就是说假使每个人都能保持健康,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高龄社会的人就能够为社会工作一百年,创造的财富比当今要高出数倍,经济必然更加发达。

当前社会规定了统一的退休年龄时间,60岁就退休享受国家养老政策,这样一刀切的方法有助于管理,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却需要管理者多一些考虑。因为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60岁的人可能耳聋眼花、日渐衰老,有些60岁的人却有可能神采奕奕,还有余力。因此,我建议,达到退休年龄后,退休方式按健康状态可以分为三类:半休、全休、不休。退休员工与用人方根据各自需要双方商定选择其中一个方式,显得更切合实际。

随着高龄化社会到来,养老将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诚然有一部分老人因健康原因不得不病退,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依旧精力充沛,像我一样渴望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人生的意义。政府也应当考虑我们这群老年人的需求,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从而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

至于退休年龄的设定,我认为应参考平均寿命,建议相差10年,相差越大,劳动力浪费也越大。“人体当得劳动”,高龄社会并不意味着暮气沉沉,劳逸结合,依然可以活力四射。

猜你喜欢

高龄长寿
长寿秘诀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70岁以上司机交驾照每人发10万韩元补贴
石台行
美丽的长寿花
世界最长寿的人
一切要做到无心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