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观察

2022-10-17郭文娟李远兰黄翠玲麦细贤颜美荣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助产士盆底产程

郭文娟,李远兰,黄翠玲,麦细贤,颜美荣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产房,广东 深圳 518106)

自然分娩(natural delivery)是临床产科最为提倡的分娩方式,在保障母婴健康方面有积极作用。初产妇会因分娩经验不足、畏惧疼痛等因素,普遍存在害怕、紧张、焦虑情绪,会影响分娩进程,增加不良分娩结局发生几率。且妊娠与分娩也是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既往所应用的产科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为遵医嘱进行相关护理复位,且产后康复内容多为机械性训练,产妇依从性不佳,从而导致护理效果欠佳。而助产士团队主导护理模式,从产妇生育、分娩及产后康复中不同阶段入手,能让干预措施保持衔接性,从而发挥良好效果,且护理计划更具针对性,能满足产妇分娩及产后康复需求,从而有助于改善不良分娩结局并提高盆底康复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院区妇产科收治的84例正常妊娠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妊娠;②有阴道分娩意向;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期特有并发症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试验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5.29±1.19)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5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9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5.34±1.1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5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9例。两组年龄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产科传统护理模式:即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士及产科护士从旁协助。

1.2.2 试验组 给予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①成立团队:由7名资深助产士组成,产科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初产妇建档资料合理安排相应护理计划,并合理分配工作人员;②分娩前干预:干预周期自孕28周至分娩,共有6次,2 h/次;课堂健康教育前,引领孕妇完成自主检查,包括体质量、腹围、血糖等,与助产士共同完成孕期保健手册记录,增强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归纳总结孕妇孕期关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主题,包括孕期保健、分娩准备、分娩演练、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等;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来宣讲相应内容;另外助产士可制定简单易操作的作业,提高孕妇的自信心;线下建立微信群,定期推送有关孕期保健知识,并在线解答孕妇疑惑,及时就错误观点进行纠正;每次活动前要集体温习上次讨论主体,强化记忆;分娩时,积极主动为产妇提供待产病房,并将有关分娩镇痛方法告知产妇,如腰骶部按摩、拉玛泽呼吸法、自由体位、肌肉松弛法、诱导想象等,让产妇充分信赖助产士,积极配合分娩,及早进行母婴接触;产后住院期间,观察子宫收缩与阴道出血情况,及时予以相应保健指导,帮助其完整角色转变;②产后盆底肌锻炼:产后48 h在观察产妇无异常情况下,可指导其进行早期凯格尔锻炼,提肛后保持3~6 s后放松5 s,重复10~20次,锻炼3~8次/d;产后可通过微信打卡的方式监督、鼓励产妇完成产后盆底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产程用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心理状态、盆底功能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①心理状态: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前者以50分为界限,后者以53分为界限,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重;②盆底功能康复情况:于产后42 d嘱产妇复诊,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北京海龙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OKO 900Ⅲ)测量盆底肌肉肌力,以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进行检测,分为0~Ⅴ级,其中0级表示阴道肌肉不能持续收缩;Ⅰ级表示阴道肌肉收缩时间为1 s;Ⅱ级表示收缩时间为2 s;Ⅲ级表示收缩时间为4 s;Ⅳ级表示患者阴道持续时间为4 s;Ⅴ级表示阴道肌肉能持续收缩5 s或超过5 s,Ⅲ级及以上为正常;③护理满意度:于产妇出院前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64.29%(27/42)(<0.05)。

2.2 两组产程用时比较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用时比较(±s,min)

2.3 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试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2.5 两组产后盆底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盆底肌力0、Ⅰ、Ⅱ级占比低于对照组,Ⅳ级占比高于对照组(<0.05);两组Ⅲ、Ⅴ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盆底恢复情况比较[n(%)]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初产妇因生育经验不足,对自身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分娩疼痛的影响,产妇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会影响呼吸频率,导致产程延长,很容易加重不良分娩结局发生风险,且在分娩过程中,因胎儿下降过程中对盆底肌肉组织的压迫、产钳助产、阵发性腹压增加等因素,产后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故而产妇产后康复近年来同样也成为妊娠女性关注的重点。既往所应用的常规干预方案侧重于关注产妇的躯体症状,缺乏对产妇的身心照护,护理内容单一,不具有连续性,进而导致干预效果欠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分娩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干预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分析认为,助产士围生期承担着围生期照护、产程管理、生育指导、妇科疾病保健等多种角色职能,开展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干预模式,以孕产妇为中心,帮助其获得正性分娩体验、围产期连续性照护,连接了孕产妇妊娠、分娩、产后3个阶段,能够帮助孕产妇与助产士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制定针对性的分娩计划,初产妇产时积极配合助产士参与产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进而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过程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微信群交流方法,让产妇自主完成孕期检查,并绘制身体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能增强其自我照护信心和能力,促进产妇主动选择健康行为,能有效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通过分娩预演、产房服务、分娩镇痛方法指导等方法,让产妇获得专业知识,能有效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积极配合助产士,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轻痛苦。同时,试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干预方案有利于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分析认为,该干预方式扩大了助产士职能范围,能够实现多样化形式交流,注重孕产妇心理建设,予以其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指导,能够增强初产妇分娩自控感,较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试验组盆底肌力0、Ⅰ、Ⅱ级占比低于对照组,Ⅳ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Ⅲ、Ⅴ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的应用能够改善初产妇预后,促进产后盆底肌恢复,提高了产妇满意度。分析认为,助产士在初产妇围生期给予产前宣教及心理、生理方面全方位指导,让初产妇掌握较多的分娩知识及干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对盆底肌的损伤,适当保护会阴,提高分娩安全性;产后及时根据产妇的恢复情况予以高质量的盆底肌康复护理技术,能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会阴松弛等,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改善产后远期恢复质量,且产后快速恢复,初产妇能尽快回归社会与家庭,有助于提高对该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分娩和产后盆底康复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用时,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恢复。

猜你喜欢

助产士盆底产程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延伸化助产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心理状态及产程的影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