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明岭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辨治荨麻疹临床经验总结

2022-10-17曹雪梅陈明岭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2期
关键词:麻黄赤小豆连翘

曹雪梅,王 珏,苏 娅,陈明岭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5)

荨麻疹又称“瘾疹”“风瘙痒”“风㾦㿔”等,是由于皮肤、黏膜血管通透性暂时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隆起,主要表现为突发瘙痒性风团,一般消退较快,退后不留痕迹。西医治疗常选用抗组胺药、激素、紫外光等,但疗效一般,容易复发。而中医辨治荨麻疹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陈明岭教授运用六经辨证将大部分患者辨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阳表证兼阳明湿热),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化裁,大部分患者均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本文总结了陈教授临床辨证经验及用药经验,附医案两则。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核心病因在于风邪入体,主要是由于人体腠理不密,风气袭表,风邪与气血相搏而成“疮”。如《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生疮候》中曰:“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隐疹。”《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篇》言:“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而四川地区炎热潮湿,当地人多嗜食辛辣油腻之品,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液停聚热化,内外合邪,湿热蕴积于里,致使当地人多胃肠湿热。在此基础上,又恰逢风邪侵袭太阳肌表经络,腠理闭塞,邪不外达,内传于里,与素体之阳明湿热相合,与气血搏结于肌肤而发。

2 荨麻疹太阳阳明合病证表现

太阳即足太阳膀胱经,太阳分为体之太阳、经之太阳、腑之太阳,即全身毫毛肌腠、头项脊背、膀胱腑。因此外邪可袭体表、膀胱经、膀胱腑,致正邪交争、太阳之气不利而出现身痒、脉浮、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或小便不利等症。荨麻疹如“皮肤上的感冒”,风邪侵袭太阳之体,即肌肤腠理,则局部起风团而身痒。如《诸病源候论· 风瘙身体瘾疹候》所载:“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故荨麻疹应属太阳病,治宜辛温发汗,如《伤寒论》第23条所言: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阳明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即胃肠邪实所致,可出现身热、汗出、恶热、口渴、便秘等症状。如《伤寒论》所言:“阳明病……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四川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当地人嗜食辛辣炙煿之品,使胃肠湿热壅盛,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而发红色风团,故阳明邪实亦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如《内经》所云:“阳明主肌肉,属胃与大肠,亦有冷热分痛痒,不可不审。”《素问》云:“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也。遇热则极,若冷则瘥也。”

因此,荨麻疹之太阳阳明合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如下:风团色红或白,骤起骤消,瘙痒,遇热易发或加重,或有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口渴或口臭,舌红或舌尖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浮滑。治疗太阳阳明合病(湿热兼表)当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在太阳之湿热、表邪当以发汗,使邪气随汗出表,在阳明之湿热当利尿,使湿热随尿液而泄。如东垣所云:“邪在表者,宜急汗之;在表之里,宜渗利之。”《医宗金鉴》曰:“热盛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因此荨麻疹之太阳阳明合病宜表里分解,太阳阳明两经并治,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方,恰合病机。

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方为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该方张仲景用以治疗阳明湿热兼太阳表证,清代医家吴谦为代表的医家认为其病机为素有湿热蕴结阳明,又适逢太阳外邪侵袭,邪气入里化热,与湿热胶结,又因腠理不开,水道不利,湿不得泄,热不得越,使湿热之势更盛,充斥内外,外溢肌肤所致,治疗原则为发汗、利小便。故仲景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外泻皮毛而内泻湿热,表里分解,两经并治。杏仁、赤小豆泄肉理(阳明)湿热,生姜、梓白皮泄肌表(太阳)湿热,麻黄、杏仁开宣肺气、使风邪与湿热从汗而出太阳,赤豆、连轺(即连翘根)、梓皮导湿热从小便而出阳明,甘草、大枣健脾和中以安太阴之气。现代中药材中无梓白皮和连轺,故现在临床上多用桑白皮代梓白皮清热祛湿,连翘代连轺开汗孔而散湿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方用于治疗黄疸病,但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认为虽疾病不同,但若病机及证型相同,便可使用同一治则、方剂进行辨治,因此该方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现代药理研究指出,麻翘赤豆汤能抗过敏止痒,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能够抑制组胺释放,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IgE抗体的产生,并且拆方实验结果显示,清热利湿组在抗Ⅰ型变态反应的各方面都优于解表散邪组和调和营卫组,提示清热利湿法对于抗Ⅰ型变态反应有重要作用。

4 陈明岭教授临证经验

4.1 辨证经验 胡希恕认为“六经来自八纲”,三阳病病性为阳(实热),三阴病病性为阴(虚寒);太阳、少阴为表,少阳、厥阴为半表半里,阳明、太阴为里。陈明岭教授在辨治荨麻疹过程中先辨阴阳,次辨表里,以定六经。首先通过患者神态、面色、舌苔、脉象等分辨阴阳,神态清明、面色红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为阳,精神疲倦、面色苍白、萎黄、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者为阴;其次辨表里,皮疹发于皮肤、恶寒发热,脉浮等以肺卫皮毛轻症为主的证候,为邪气在表的体现,但由于患者平素体质的不同,其寒热的轻重有所差异,正气稍弱者,微发热或不发热;体质偏热者,微恶寒。身热、口渴、便秘等以脏腑、气血受邪为主的症状,为邪气在里之表现。寒热往来为邪在半表半里之典型表现。四川人多为湿热阳性体质,在荨麻疹发作时多有表里同病,病性为阳,故将荨麻疹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如仲景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临证时大多数患者表里阴阳证候并不典型,就诊时或无恶寒发热、身热口渴等症状,只要舌脉符合亦可辨为该证。

4.2 用药经验 太阳表证合阳明湿热证首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方,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辨病论治。荨麻疹以瘙痒为主要症状,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分内风与外风,外风致病者宜祛风止痒,故可在麻翘赤豆汤中加用祛风止痒药,如荆芥、防风、地肤子等,外风致病以表虚不固为先,可根据表虚的程度酌情加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药,如黄芪、白术、桂枝、白芍等。内风多由血虚、血燥所致,若兼有血虚风燥者,可少量加用滋阴养血、润燥止痒药,如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乌梅等。若风邪太甚,瘙痒剧烈者加用重镇熄风止痒药,如煅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等。瘙痒剧烈、病程较长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虫类药一般都具有祛风止痒、活血通络之功,对于治疗顽固性瘙痒疗效显著,如乌梢蛇、全蝎、蜈蚣、蝉蜕等。陈教授还认为荨麻疹发病与血热和气血搏结有关,治宜凉血活血润燥,故加凉血活血药促搏结之气血消散,亦取其“血行风自灭”之意,如生地、赤芍、牡丹皮等。另随证加减,热象重者加桑叶、石膏;影响睡眠者加牡蛎、龙骨。

5 病案举隅

5.1 医案一 患者王某,女,30岁,于2022年3月13日就诊。主诉:皮肤风团伴瘙痒6+天。现病史:患者近日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出现全身突发散在风团,色红,部分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消退,退后不留痕迹,以躯干及上肢风团发作较多,瘙痒剧烈,遇热易发,夜间尤甚,自行服用皮敏消胶囊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刻下症见:双上肢及腰腹部少量红色抓痕,周身瘙痒,遇热后及夜间易发,无汗,口渴口臭,大便稍粘腻,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浮滑。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中医辨证:太阳阳明合病。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5 g,连翘15 g,赤小豆20 g,燀苦杏仁10 g,蜜桑白皮10 g,大枣10 g,甘草6 g,荆芥10 g,防风10 g,桑叶10 g,生石膏20 g,蝉蜕10 g,赤芍10 g,地肤子20 g,白鲜皮10 g,煅磁石20 g,牡丹皮10 g。4剂,水煎服,2 d1剂,3次/d,饭后0.5 h服。

二诊(2022年3月20日):皮肤风团发作频次减少,瘙痒较前缓解明显,汗出,稍口渴,小便微黄,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腻,脉浮滑。上方生石膏改为10 g。继服4剂。

三诊(2022年3月27日):风团偶有发作,微痒,无口臭口渴,二便正常,苔白微腻,脉弦滑。上方去桑叶、生石膏。继服4剂。后复诊诸症俱消。

按语:根据患者突发风团伴瘙痒,消退较快,退后无任何痕迹,病程小于6周可诊断为急性荨麻疹。风团发于皮肤、瘙痒、无汗、舌尖红、脉浮属太阳表证,口渴口臭、大便黏腻、舌苔黄腻、脉滑属阳明湿热证,总体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风邪与气血搏结于肌肤而发风团;腠理失司,汗孔闭塞而无汗;正气与邪气相争于体表,气血壅盛于外而脉浮。足阳明胃经湿热壅盛,熏蒸腐食之气上承于口,热邪伤津而出现口渴口臭。方选麻翘赤豆汤加减以解表化湿兼清热,麻黄发汗解表,内散湿热、外解表邪,桑白皮、苦杏仁宣肺利湿、通调水道,连翘、赤小豆清热利湿,大枣、甘草调胃和中,荆芥、防风解表散风、助麻黄发汗祛邪,桑叶、石膏清阳明之热,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煅磁石重镇止痒,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使搏结之气血消散。二诊汗出表解,热势减退,减轻石膏用量。三诊湿热之势基本消退,恐寒凉之品伤及脾胃,去桑叶、石膏。

5.2 医案二 患者李某,女,65岁,于2022年1月15日就诊。主诉:反复发作荨麻疹7+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风团伴瘙痒,时起时消,1~2次/d,约1 h后完全消退,自行服用多种抗组胺药(具体不详)后病情缓解,此后7年间患者荨麻疹反复发作。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再次出现风团,大多数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消退时间延长,夜间多发,自行服用氯雷他定片和盐酸西替利嗪片后无明显好转。刻下症见:全身多处抓痕、血痂,腰腹部可见褐色色素沉着,全身皮肤干燥,纳眠差,口干口臭,舌红中央有裂纹,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瘾疹(太阳阳明合病)。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方药:麻黄5 g,连翘20 g,赤小豆20 g,燀苦杏仁10 g,蜜桑白皮10 g,大枣10 g,甘草6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珍珠母20 g,龙骨15 g,蝉蜕10 g,全蝎1条,赤芍10 g,生地10 g,乌梅10 g,五味子15 g,生石膏10 g,徐长卿10 g。7剂代煎,1袋/次,1次/d,饭后0.5 h温服。西药处方:依巴斯汀片1盒(10 mg口服,qd),富马酸卢帕他定片2盒(10 mg口服,qn)。

二诊(2022年2月7日):风团发作频率降低,2~3 d发作一次,瘙痒较前减轻,消退时间较前缩短,抓痕变淡,皮肤干燥情况好转,睡眠好转,仍有口干口臭,纳差,舌红中央裂纹,舌苔薄黄腻,脉弦。上方去龙骨、徐长卿,生石膏用量调整为15 g,加知母10 g,白豆蔻10 g。继服7剂。

三诊(2022年2月15日):风团基本未再发,1周仅发作1次,瘙痒明显减轻,皮肤未见明显抓痕,色素沉着变淡,皮肤润泽,口干口臭好转,眠可,食欲较前增加,便干,舌淡红,中央裂纹变浅,舌苔薄黄微腻,脉弦。上方去生石膏、知母、全蝎、珍珠母,加牛蒡子20 g。继服7剂。停用卢帕他定片,仅以依巴斯汀片维持,后逐渐减量。后复诊诸症俱消。

按语:该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患者全身多发风团,瘙痒剧烈,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可辨为太阳阳明合病。皮肤干燥,腰腹部色素沉着,夜间多发,舌有裂纹等症状属阴虚与瘀血,其因患病多年,反复发作,久病气血运行不畅,耗伤阴血,多瘀多虚所致。故该证以太阳阳明合病为主,兼阴虚与血瘀。因患者病情较重,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方分解表里,清热利湿止痒,因患者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原方止痒效果不强,加用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蝉蜕祛风止痒,珍珠母、龙骨重镇止痒安神,乌梅、五味子滋阴润燥止痒,全蝎活血通络、搜风止痒,并以赤芍、生地凉血活血,生石膏清阳明热。西医治疗以两种抗组胺药联用抗过敏止痒,增强疗效。二诊患者仍有口干口臭、纳差、舌红,是以阳明湿热重所致,加重石膏用量,并以知母滋阴清热,白豆蔻行气除湿。三诊病情好转,阳明湿热俱除,瘀血亦去,故去生石膏、知母、全蝎、珍珠母等碍胃有毒之品,加牛蒡子润肠通便,并逐步减抗组胺药用量维持,避免反弹复发。

6 总结

陈明岭教授因地制宜,将荨麻疹病因与当地人体质结合考虑,运用六经辨证将多数荨麻疹辨为太阳阳明合病,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主方,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加用凉血活血药及多种止痒药,并随证加减,共奏表里分解、祛风止痒、清热利湿之功。陈教授亦不排斥使用西药,对于瘙痒剧烈、病情严重的患者,善于使用抗组胺药、激素等西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疗效更加确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麻黄赤小豆连翘
麻黄 治感冒要药
健脾利湿赤小豆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连翘规范化栽培技术
东北连翘华北连翘在大连地区生长状况比较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心中的麻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