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2-10-16秦皇岛市教师发展与教研中心娄卫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研学基地

秦皇岛市教师发展与教研中心 娄卫润

秦皇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教育局立足自然、社会、人文等区域特点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促进了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地生根。

一、基地开发,为劳动教育提供广阔平台

市教育局集中统一评审,命名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7 个单位为“秦皇岛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市各中小学校定期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各县区立足区域特点,开辟各类劳动教育基地。比如,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立足山区特点,开辟研、学、做合一的两类七种基地(校内四种基地:种植养殖区、实践教室、劳动超市、文化展馆;校外三种基地:研学基地、工农场地、研学营地),为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提供了广阔平台。全县已建成劳动实践场所68 个,建设面积近百亩,涉及“生活与体验”“种植与养殖”“科技与实验”等多种主题板块。

二、课程研发,为劳动教育提供内容引领

各地各校坚持劳动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的“五个结合”策略,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青龙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加强劳动教育项目研究,设置了义务责任岗、田园体验岗、生活竞技岗、职业践习岗、志愿服务岗、榜样先锋岗等,形成一系列集学工、学农、学商、学生产生活技能、学传统文化的丰富的课程体系。各校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设食育、手工、园艺、科技、创客、非遗等特色校本课程。比如,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将11 门课程相融合,构建了“以食育人,以文化人”的系统化食育课程体系。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劳动教育中,设计了STEAM 课程。

市教师发展与教研中心注重以课程引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笔者作为市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校长和教师们编写了《灵动时节——二十四节气探寻之旅》读本。

三、教学研究,为劳动教育提供策略供给

目前,秦皇岛市已探索出四种课程模式,即:青龙满族自治县以劳动基地为切入口的课程实施方式,海港区多领域整合的研学教育活动模式,北戴河区以社会服务为主的课程模式,卢龙县以设计制作为主的活动模式等。

以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全县在基地的建、管、学、训、研、用等方面下足功夫。各校开展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劳动体验活动,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基地管理方面:一是融合课程教学,把“小种植”变为“大课程”。山神庙小学充分利用秸秆等农作物资源,在基地围墙上开辟公式、气象、农业知识等专栏,引导学生体验调查、观察、测量、计算等实践过程。二是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将微循环发展模式向周围村庄辐射。头道沟寄宿制小学把勤工俭学、劳动教育、环境育人及食堂管理和住宿生管理统筹结合,形成“饲养、沼气、食堂和菜地”四位一体的微循环经济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样板。三是融入科技创新元素,探索现代化劳动教育新业态。校内开辟生态智慧小农场,安装太阳能路灯,增设集雨箱、农家肥沤制区,创建基地课堂;开展滴灌、喷灌、漫灌等灌溉方式,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探索实验;引入温湿度传感器等现代化智能管理设备,开展数字化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彰显时代气息。

四、平台交流,为劳动教育提炼原创经验

为促进课程的规范实施,达到区域内研讨建构、展示交流、加强合作、经验共享的目的,各地加强三个层面的评优评先活动。在学校层面:评选劳动教育示范校。在教师层面: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案例、微课评选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不断拓宽、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学生层面:开展中小学生“双十双百”劳动竞赛,促进每名学生学会制作10 种食品、10 种手工艺品,认识100 种植物,倾听100 个人讲劳动故事。全市每年评选出1000 名“劳动小标兵”。2021 年,青龙满族自治县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秦皇岛市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深入推进劳动教育的区域化整体实施,促进了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研学基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