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杰出校友”与教育评价
——浅议校史馆建设中的悖论行为

2022-10-16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校史馆母校校友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校史馆作为学校成果、文化展示的舞台,光彩夺目,引人驻足,是学校一道不可错过的亮丽风景。毕业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产品”,其佼佼者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自然也折射着母校的光辉。故此,很多学校都在校史馆中设置“杰出校友”板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愈是历史悠久的学校,愈是重视校史馆的建设和更新。特别是在逢五逢十的校庆年份,都会对校史馆的展示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更新、充实“杰出校友”板块。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个别“杰出校友”不得不被紧急“请出”校史馆,而更新整个板块又来不及,于是某些校友照片及相关文字介绍只能被临时移除或覆盖。主持人在介绍“杰出校友”时,因这些瑕疵而显得颇为尴尬。

本应为学校增色添彩的“杰出校友”板块成为校史馆建设中的一道硬伤,出现这种“事故”是学校的尴尬、教育的尴尬。这如鲠在喉、难以言表的尴尬,折射出很多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误区。

可能会有人说,“杰出校友”板块已成惯例,人们见怪不怪,不会想这么多、这么深。而且,“杰出校友”只是办校成果的一部分,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更没必要大惊小怪。

窃以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的无声“自白”,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高度浓缩,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德育基地,是对外宣传的窗口。如何设置“杰出校友”板块、如何确定“杰出校友”人选,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之所以原本被捧上神坛的“杰出校友”转而成为母校的隐隐刺痛,正是因为对“杰出校友”板块的模式化、固定化、简单化处理,正是因为“杰出校友”的甄选违背了立德树人的初心。一方面,我们都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大力弘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另一方面,极少数“杰出校友”却因某一方面的“独特成就”成为无数毕业生的优秀代表,成为众人攀比、艳羡的对像,成为事业有成、功绩赫赫的典型。这两种办学理念纠缠在一起,共存于一个载体,居然成为一种大众化模式。

就像清清湖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预示着风浪的朝向一样,校史馆中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教育异象,映射着教育工作者灵魂深处的真实思想。一言以蔽之,“杰出校友”板块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面镜子,体现着学校教育评价的导向。

“杰出校友”板块可以存在,但要正确认识其内涵。

首先,要遵从教育的本义。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宏观层面必须“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微观层面必须提升个体的基本涵养、做事的基本能力,涵育其境界胸怀、人格魅力。简言之,今天的学校教育要实现人在德智体美劳所有方面的发展。

出现在校史馆中的悖论现象,源于我们对教育属性理解的粗浅、对教育目的认知的偏差,也源于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引用了袁枚的那首《苔》后深情讲道:“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教育不是制造‘失败者’的。”“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要看拿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以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正如寓言故事《手指五兄弟》告诉幼儿园的孩子们任何一根手指头都不可能捡起豆子来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大家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够把事情做好。相声《五官争功》也让人们在笑声中认识到,每一个人对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当年刘少奇同志在“群英会”紧握着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手说的“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加明确地说明了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众人的相互配合、共同支撑才能有效运转。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基于自己的禀赋。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把潜能发挥到极致,引导其尽力成才、尽展其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个人只要将自己的才华、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个人就是成功的、优秀的、值得尊敬的。因此,遴选“杰出校友”的本意,是树立努力上进、超越自我、活出精彩的榜样,而不是“造星”。因此,绝不能只关注毕业生中的凤毛麟角,窄化成功内涵,在学生中搅起焦虑、浮躁的心态。

其次,要扩大“杰出校友”的遴选面。

目前,尽管有不少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劳动模范等被选入“杰出校友”,但上榜比例较高的仍然是政、商界人员,而且从政须官至一定职级、经商则须企业达到一定规模。遴选优秀从政、经商校友上榜,并无不可。从政、经商能充分表现能力,政、商界人士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有些“杰出校友”确实杰出,值得宣传、学习。比如“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因公殉职),华为总裁任正非等,他们毕业的学校,都会引以为豪。

然而,学校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不乏业精德高的校友存在,但因为知名度不够或是“级别”不够,这些优秀校友难登光荣榜。仅用少数“杰出校友”代替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毕业生,代替学校培养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无数建设者和劳动者,难免给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留下追权捧富的印象,也向在校生传递了狭隘的成功观念,甚至会被有些学生误解——以为不升到一定级别或不挣够多少钱就算不上成功。

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毕业生只要勤劳敬业、自强不息,在家庭尽责、在单位尽职、在社会尽力,回到母校都应感受到母校的肯定和尊重。以勤劳的双手换得尊严,为母校添彩,这也是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大家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用少数人的所谓成功宣扬办学成绩,除了暴露出学校负责人对教育意义的认知不全面、不准确外,还暴露出这个学校在文化建设上的投机取巧心理,没有真下功夫。

最后,摒弃“五唯”谈“杰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围绕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着力改进相关的评价机制,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窄化版的“杰出校友”是“五唯”意识的延伸。这种思想对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科学开展对在校生的评价有着极大的干扰,不利于良好教育生态的营造。

据悉,河南某大学正在谋划创建“大学符号馆”,拟设置时代弄影、星光灿烂、学子逐梦等创意空间,意在汇聚校内外每一位学子投来的每一束荣光,专题展现师生积极融入时代、参与各项重大活动、作出卓越贡献的事迹,追溯教师、校友以及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人士创获重要成果的历程,展示年轻学子拼搏奋进、装扮人生、追逐梦想的情景。“大学符号馆”的理念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更能体现教育的多元价值。笔者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打造有温度的校史馆》一文中,对“杰出校友”的划定提出了一种建设性意见。希望各地各校积极探索,为建设更有教育价值、更精彩的校史馆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之,学校当有这样的目标和自信: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都是创造家庭和睦的重要成员——有人伦之爱;都是支撑单位运转的骨干——有担当精神;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同领域的力量——有奉献情结。每一个校友回首过往,都会为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成功感到愉悦、感到欣慰,都会感谢母校的教导和哺育,都会视自己为“杰出校友”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校史馆母校校友
新时代加强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文化意义
山城老年大学校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中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坚持革命教育 强化党性锻炼
——主体班学员参观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史馆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